第1409章 金殿早朝(2 / 2)

唐朝好地主 木子藍色 1524 字 2022-11-22

「回攝政,目前朝廷已經先後往朝鮮道派駐了南衙三個軍,共六萬人駐扎朝鮮道,兵力大多部署在南北兩端,北面有一個軍,防范東北的靺鞨人,南面有兩個軍,是准備南征新羅百濟的。另外我們的北海艦隊四個分艦隊,目前已經有三個分艦隊進駐朝鮮道,平壤駐扎一個分艦隊,在鴨綠江口駐扎了一個分艦隊,還有一個分艦隊駐扎在攝政的封地耽羅島上。」

大唐對於朝鮮半島一直在增派兵馬,只不過之前新羅和百濟打的正熱鬧,朝廷也就沒急著先動手。

慢慢調派兵馬過去,同時修築城池、港口,運輸糧草軍械過去。

對於大唐來說,要打,那就一戰功成,不跟他們磨蹭。

只不過因為當初選擇了把高句麗人全都遷走,使得現在的高句麗故地朝鮮道,有些過於空虛,遷過去的那點移民,生產出來的糧食物資,根本不夠駐軍所需,更別說增派兵馬,以及准備大戰所需了。

朝廷得源源不斷的從遼南、登州海上運輸糧草軍械過去。

到現在,朝廷在朝鮮半島上,已經派駐了六萬陸軍和一萬五千水師。在離百濟很近的耽羅島上,還有張超家的不少兵馬。

「我們在朝鮮道的西海岸,目前已經建立起了八個可停泊海軍艦船的港口,並且都在港口建有城堡,儲存了足夠十萬人作戰一年的糧草、軍械。一旦戰爭開始,就算中原一年時間不往朝鮮運糧運軍械,憑儲藏的糧草器械,也足夠支撐我們打上一年。」

平陽的這個保證,讓張超非常滿意。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唐軍這些年來,為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因為這些唐軍訓練好、裝備好,作戰經驗豐富,尤其是從來沒有缺過補給。哪朝有過帶兩匹馬的騎馬步兵?有誰見過帶四匹馬的騎兵?

有哪朝的士兵有兩套鎧甲?

前無古人。

但唐軍這些年做到了。

步兵普遍都擁有兩匹馬,一匹馱裝備,一匹騎行代步。騎兵更是擁有四匹馬,能夠保證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連續一個月都在馬背上跑,根本不需要下馬。

就連運輸糧草器械的民夫,基本上都是民兵,他們都能夠做到人手一匹駑馬或者是一頭大走騾。

大唐軍就是這么壕無人性。

也就是靠著這種超牛的機動性,以及高達百分之一百五的弓弩裝備率,讓他們是戰無不勝。

更別說,這還是一支擁有火炮的部隊。

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當然厲害,不過消耗也確實驚人。好在大唐打仗,基本沒輸過,每次攻城破池,擄奪的戰利品也是相當豐厚的,要不然還真維持不住。

只要有充足的糧草器械,張超真不擔心遠在大海對面的朝鮮戰場。

其實以大唐現在的大航海,有著數量驚人的海船,這些商船基本上都編入了大唐的預備役里,只要朝廷有需要,一聲令下,可以征召無數的商船做為運輸艦為朝廷運兵運物資,只要事後給予些補償,商人們也會承擔這個義務。

「如果現在下令,朝鮮兵馬就能立即投入進攻嗎?」張超問。

「可以,朝鮮的七萬五千海陸戰士,早就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很好,將士們建功立業的心很足,這是好事。不過在我們正式進攻之前,還有一件事情要做。」張超目光掃過殿中眾人,「這些年我們與新羅、百濟、倭國的貿易也很多,在三國的不少港口都有我們的商鋪,甚至形成了一些唐人街唐人坊,都是我們大唐的商人和眷屬,甚至有唐人在那邊開設工坊,帶去的工人伙計等。」

這些人數量可不算少,倭國的難波津,就有一個很大的唐人街,有幾千唐人生活在那里,從事著各種貿易等。新羅和百濟也是如此,在這三國港口的唐人起碼有近萬人。

這要戰爭一起,到時滯留的那些唐人只怕要遭殃。

「先派人通知那邊的唐人,讓他們悄悄的做好撤離准備,我們會派出商船去接應他們返回。」

「攝政,如果大規模的撤回這些商人,只怕必然會引起那些敵國的注意,到時我們就難以發動突然進攻了。」樞密副使蘇烈道。

「大規模的撤走華商,確實會引發這樣的問題。但是,這些都是我中原華夏子民,我們不能如此拋棄他們。就算因此會貽誤些戰機,但也值得我們去做。」

馬周道,「如此大規模的撤人,只怕也不容易,恐怕三國會阻攔。」

「所以我們得計劃周密,到時調水師去接應,能撤回多少算多少。」

打仗不先撤回本國商民,那一開戰,到時他們肯定將會首先遭殃。就算現在這樣撤,只怕這些人也要損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