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四章 無心插柳(2 / 2)

三國第一強兵 鱸州魚 1676 字 2022-11-22

「軍營重地,誰敢沖撞?再不快滾,小心軍法伺候!」

「公道?屁的公道!有公道可講的話,董賊能當上丞相?能廢立天子么?國難當頭,一切都以勤王為重,誰敢干擾勤王大業,莫非以為我家將軍的刀不利么!」

「滾,快滾!」

王羽靠近一看才發現,爭執的雙方根本不成比例,純粹是一群人和一個人之間的爭吵,那一群人都是守營門的軍卒,氣勢洶洶的圍在一名壯漢的身旁,口沫橫飛的嚷嚷個不停。

奇怪的是,這些人看起來都是打過仗的老卒,氣勢洶洶的模樣顯然也是動了怒,但卻沒人向那個被圍著的動手,只是呼喝叫罵不休。

「某要見袁、孫二位將軍,當面問個清楚,張使君到底犯了什么罪,孫將軍竟然殺之?孫將軍又是什么身份,不經朝廷定奪,就擅殺一方太守,還有一州刺史?孫將軍口口聲聲要勤王,憑的就是他濫殺朝廷大臣的功績嗎?某不服,要當面討個公道!」

王羽打量了一下要討公道之人,此人身材不高,但相當結實,氣勢懾人,年紀在四五十之間,臉骨闊大,帶著難掩的風塵之色,說話的聲音沉穩有力,條理也頗為分明。

「少廢話,我家將軍何等身份,豈是你一個小小的屯長想見就能見得到的?」

「袁將軍你不是也求見過了嗎?結果怎么樣,還不是被一頓棍子打了出來?我勸你還是老實點吧,袁將軍已經表我家將軍為豫州刺史了,別說張咨討賊不力的罪證確鑿,就算沒有罪證,我家將軍要殺他,也是想殺就殺了,你又能怎地?識相的就快走,別惹得爺爺們惱了,不給你留情面!」

「趙勝!」那壯漢怒目圓睜,一聲斷喝:「張使君對你的提拔之恩,你已經盡數忘了嗎?何況,即便沒有私人的恩惠,朝廷的綱紀法理你也不顧了嗎?不通過朝廷明正典刑,就擅長大臣,這是亂世之兆,亡國之兆啊!」

說著,他轉過身,想圍觀的眾人喊道:「南陽的父老鄉親們,張使君在時,對咱們南陽人怎么樣,大家心里想必都是有數的!當日黃巾之亂中,宛城數經戰火摧殘,能恢復到如今的繁榮景象,張使君功不可沒!然而,張使君被人殺了,孫將軍毫無理由,不經朝廷就擅自殺了朝廷大臣,咱們能就這么眼睜睜看著嗎?」

他的話引起了眾人的共鳴,唏噓響成了一片。

「張使君是個好人,確實死的冤枉。」

「亂世啊,這就是亂世,一郡太守被人所殺就殺了。」

「太守算什么,孫將軍起兵北上以來,殺的官員還少了?刺史王使君,不也是他殺的嗎?罪名比殺張使君還簡單的,只有『無知』二字!」

「大漢律規定了,二千石的官吏,無故不得擅自興兵,用兵亦不得越界……」有那見識廣的老人說起了律法,然後嘆息道:「孫將軍只是長沙太守,結果打著北上勤王的名號,一路殺了過來,賊還沒見到,朝廷自己的官員卻殺了不少,唉,這大漢朝啊,是真……唉!」

盡管眾人的感情都更偏向於討公道的一邊,但都只是低聲議論,完全沒人出身附和。連刺史、太守都是說殺就殺,自家不過是普通百姓,長了幾個腦袋敢惹那位殺人如麻的猛虎將軍?

對這段公案,王羽一無所知,不過從感情上來說,他也更傾向於那壯漢。擅殺大臣這種事,只要有人開頭,朝廷不予追究或無力追究,那么,割據之風就會蔚然成型。

殺人容易,找理由也容易,事後還沒人追究,各地官員想要保命,就只能靠自己了唄。然後大家互相攻擊,亂世就正式到來了。

關東諸侯的起兵開啟了亂世的序幕,而孫堅的做法則是亂世的具體體現形式。被他殺掉那幾個官員,都是措不及防,等到別人知道這個先例了,再和孫堅或者其他相對陌生,乃至有仇隙的同僚打交道,就會小心謹慎得多了。

王羽沒有維護世界和平的意思,不過他對這個口口聲聲要討公道的人很感興趣。

南陽是個人才眾多的地方,那些悍卒認識此人,卻敢怒不敢動手,而且,此人重情重義,忠義無雙,在萬馬齊喑之際,敢挺身而出討公道……

種種跡象表明,此人很可能不是普通角色,說不定是個名人也未可知呢。

會是誰呢?王羽苦苦思索,年紀四十多,像是個武將,是南陽太守的舊部……

「黃漢升,你別給臉不要臉,兄弟們亮家伙,他要再敢大放厥詞,就讓他血濺五步!」

黃漢升?

黃忠!

王羽聽得虎軀劇震,果然是無心插柳?居然在這里遇見了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