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一章 衣錦還鄉(1 / 2)

三國第一強兵 鱸州魚 2206 字 2022-11-2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三國第一強兵最新章節!

泰山郡,地處兗州最東邊,因山而得名。

元封元年四月,武帝封泰山,禪肅然,濟北王劉寬頗為識相,主動將領地內的泰山一帶的地域獻出,武帝以其地設置了泰山郡。

數百年過去,泰山郡也是屢經變遷,轄域最大的時候是在漢成帝綏和元年,總領二十四縣,轄下共計十七萬戶有余,人口高達七十二萬。

到了漢末泰山郡的轄域已經大為縮水,只剩下了十二個縣,人口更是不足全盛期的半數。

不過,在王羽眼中,泰山郡境內的繁榮景象,仍然遠遠勝過了洛陽、河東這些地方,比起殘破的陳留、潁川,更是有若傳說中的世外桃源一般。

亂世中,只要避開戰火,就算很偏僻的窮鄉僻壤,都會顯示出讓人驚艷的繁華氣象。

何況,齊魯大地,原本也不是什么荒僻的地方,否則後世的大詩人杜甫也不會發出,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的感嘆了。

時值九月金秋時節,登高遠觀,齊魯大地一片郁郁蔥蔥,望不盡的天光山色,如同一塊巨大青翠玉石,遠遠與天海融為一體,一眼望去,讓人有種呼吸頓止,物我兩忘的感覺。

「王家哥哥,你這詩聽起來意猶未盡,還有下文么?」直到聽見蔡琰輕柔的聲音,王羽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又吟詩了。

他不是存心要剽竊,可華夏人就是有這習慣,用詩詞歌賦來表達內心的情緒,自己沒本事作詩不要緊,拾別人的牙慧也一樣可以裝酷。

不見後世的風景區,都用古人的詩句做宣傳嗎?詩聖的千古名句,與華夏群山之首的泰山,早已不可分割,渾然一體了。所以,盡管王羽不是什么文化人,依然脫口而出。

「我又作詩了?」生怕蔡琰要深入探討這個問題,王羽連忙使出了裝傻和轉移話題的兩大絕招,「人說情由心生,由衷而發,這話還真是不錯,景色太美,連我這樣的武人都能作詩了……」

說著,他一邊欣賞著蔡妹妹韻味無窮的白眼,轉頭向於禁問道:「文則,剛剛路過巨平,你不回家去看看,或者干脆將家人接上嗎?」

於禁微微一躬身,答道:「有勞君侯掛心,早在從軍之初,禁的家眷就已經遷到奉高了。」

王羽點點頭,老爹不擅長軍事政略,是個十足的游俠脾氣,對自己人照顧的很周到。

「青州黃巾由來已久,泰山與青州近鄰,卻有如此繁華的景象,文則,你可知其中緣故?」

於禁思考了片刻,這才答道:「其中原因甚多,一時難以盡述,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地勢和人文……」

泰山郡內多山,北有泰山,東有臨樂山,南有蒙山,這是主要的山脈,其他數得上名字的高山,四面分布,足有數十座之多。群山環繞,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群山之間,是大片的丘陵,算不上什么天塹,但也極大的增加了大隊人馬行軍的難度。

泰山郡雖然很大,卻只有中部泰山腳下,至東北部的萊蕪,即汶水流域的長條形地帶屬於平原,也是菁華之所在,其他地方都是真正的窮鄉僻壤,沒什么油水可撈,黃巾自然不會有大舉出動的興致。

而萊蕪與青州的齊國接壤,齊國是青州治所臨淄所在,是青州相對最為安定的地方。正因為這幾層屏蔽,所以,泰山郡雖然地處要隘,卻一直沒有經受過太大的戰亂。

除了地理方面的因素之外,泰山本地的人文也是重大因素之一。

齊魯之地是孔孟之鄉,同時也是出了名的民風彪悍的地方。

《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齊帶山海……民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持刺劫人,就是持刀劫掠,做沒本買賣了,由此可見,後世山東響馬的歷史,是悠遠流長的,在太史公的時代,就已是大名鼎鼎。

所以,青州賊雖多,但泰山賊也不少。而且泰山賊跟青州一盤散沙的情況不同,他們是有統一的頭領,接受統一號令的。

同樣是賊,但有組織的肯定比沒組織的厲害,泰山賊的主要勢力范圍,在泰山郡東部,起到的屏蔽作用,比高山丘陵還大。

「泰山賊?他們不是黃巾?」如何區分黃巾和各地的賊寇,是個相當復雜的問題,王羽一時也搞不太明白。

「不但不是黃巾,而且應該算是朝廷的正規軍,比如嘯聚蒙山一帶的臧霸、孫觀等人,他們占據了琅琊國的開陽,擁兵數萬,徐州陶使君就加以招撫,保舉霸為騎都尉,任由其在琅琊國自行其是,儼然與諸侯無異。」

「除了臧霸、孫觀這些已經成了氣候的,各地零散的山賊還接受募集,濟北相鮑信那兩萬大軍,就是這么募集而來的。禁聽說,當日鮑信招兵離境後,泰山郡內氣氛為之一清,許久不見盜匪,幾乎達到夜不閉戶的境地……」

王羽聽得津津有味,不到實地到某個地方走一走,深入了解,就不會知道這些地方的特殊情況。

泰山郡依靠本地的賊,擋住了外地的賊;徐州的陶謙則依靠外地的賊,擋住本地加外地的賊,同樣都保得一方平安。

這些賊,自己是不是也能利用呢?臧霸、孫觀,在歷史上似乎沒什么名氣,但依照於禁的說法,陶謙任由此人占據了琅琊國,還加封了官職,似乎也是個很了不得的人物呢。

正沉吟間,前方的隊伍忽然傳來一陣歡呼聲。王羽循聲望去,遠方,泰山巍峨雄偉的身影雄踞天際,讓人為之氣奪。

士卒們的歡呼並不是因為看到了美景,而是因為目的地就在眼前,漫長的旅程,終於結束了。

奉高城,位於泰山以東四十里左右的地方,處於泰萊平原的最中心。此地三面饒水,東面是瀛汶河,南面是牟汶河,西面是石汶河,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泰山郡最富庶的地方。

當年漢武帝封禪泰山,一眼就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因此命名奉高,並在此建立了行宮和明堂,多次在此地駐留。

正因如此,這個本來沒什么名氣的小縣城,才一躍成為了大漢王朝東方的名城,甚至有過東方第一城的的美譽。

泰山王家世代居於此地,擁有田地千傾,廣廈百間,十幾代人下來,王家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在當地也有著很高的名望,但卻從來沒出過什么大人物。

不過,在初平元年的這個秋天,百年的積累終於到了厚積薄發的一刻,王家的麒麟兒,在短短數月間名震天下,載譽歸來。

得到王羽的大隊人馬到來的消息,奉高城一下就陷入了沸騰,人們放下手中的活計,紛紛涌出城門,翹首以盼,大有萬人空巷,夾道歡迎的架勢。

大漢朝的第四位冠軍侯,也是空前絕後的,最年輕的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