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二章 界橋之戰(1 / 2)

三國第一強兵 鱸州魚 1693 字 2022-11-2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三國第一強兵最新章節!

「嗚嗚……嗚嗚嗚嗚……」

還沒等王羽想好怎么報復太史慈這個大嘴巴,連綿的畫角聲已經響徹了這方天地。

這不是催戰的號角,更像是這場大戰的前奏,聽起來凄厲而憂傷。號角聲隨著晨風一道,吹散了薄薄的晨霧,讓朝陽的光芒得以不受阻礙的照耀在大地上,視野變得越來越清晰,將雙方的軍容徹底展現在對方的眼中。

雙方的軍容都很齊整,以千計的戰旗被晨風吹動,獵獵有聲,與號角聲、風聲一起,匯聚成了一股決戰之勢,殺氣盎然!

幽州軍這邊的安排,和連日來的軍議上敲定的一樣,以雁行大陣迎敵,中軍是公孫瓚的親衛,三千白馬,其余,包括泰山輕騎在內的八千騎兵,被平均分配到了兩翼。

騎兵在先,步卒拖後,打的是中間突破,全面開花的主意。

公孫瓚的戰略無可厚非,幽州兵強,但步卒和騎兵完全是兩碼事,兵甲、糧餉、訓練都無法同日而語。三萬多步卒,連三千重甲都湊不出,加上王羽打敗淳於瓊的繳獲,才保證了屯長以上的軍官有甲在身。

漢代的兵制是以二與五的倍數為計算。

最基礎的單位為伍,即每五個人有一個伍長;兩個伍為什,每十個人有一個什長;

五什為隊,每五十個人有一個隊率;兩個隊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個屯長;

兩個屯為一個曲,每兩百人有一個軍侯;兩個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個軍司馬。

通常每五個部為一個營,即兩千人為一**的作戰單位,通常統軍者乃將軍或是校尉。

屯長,就是百夫長了,在得到了王羽繳獲的戰利品後,才能達到百夫長身上有甲穿,可見幽州軍的步卒裝備有多簡陋,比起黃巾軍也好不到哪兒去。

為此,王羽曾私下里向田楷打聽,發現實際情況,比表面看上去的還糟糕。

在公孫瓚正式圖謀冀州之前,幽州軍中根本就沒有步卒的編制。公孫瓚作戰的目標是塞外的胡虜,而他的作戰風格就是進攻,再進攻,要步卒何用?

這些步卒,都是他南下並發檄文之後,從各郡國里湊起來的郡兵甚至民壯,搬運糧草輜重還算是得力,打仗么?相對於幽州軍那些身經百戰的騎兵,步卒們頂多也就是虛張聲勢的湊個數了。

所以,用騎兵打開局面,步卒隨後掩殺,擴大戰果,就是這場會戰的最佳策略。

其他的策略,都是在不進行主力會戰的前提下才能實施。公孫瓚和幽州眾將眼下都是志得意滿,自認天下之大,無不可為,王羽也不好勸得太深,太頻繁,以免吃力不討好,傷了兩家的和氣。

實際上,公孫瓚的心思,他已經窺得了幾分。

白馬將軍離梟雄還有很遠的距離,和呂布一樣,他的驕傲和寧折不彎的脾氣,是爭鼎天下的致命弱點。此外,他也很不擅長隱藏心事。

只交談過兩次,王羽就意識到了,自己若是反復勸說,顯得太過熱切,很容易就會被公孫瓚和幽州眾將當成心懷叵測的小人,懷疑他試圖吞並幽州軍。

王羽的確有這樣的想法沒錯。在很久很久之前,他就開始窺視幽州、並州,這兩支強軍了。不過,他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道理,交情不夠深、形勢沒成熟之前,任何過界的舉動,都會激起對方強烈的反彈,以至反目成仇。

所以,王羽干脆就不勸了,徹底把自己擺在援軍的位置,任憑公孫瓚安排的同時,專心籠絡趙雲。大老遠的跑一趟,總得有點收獲不是?

對此,公孫瓚和幽州眾將都很滿意。

公孫瓚還是老大哥的心態,認為應該是自己照顧王羽,等到這仗勝了,全取冀州之後,就可以順勢展開勤王戰略了。以幽州鐵騎的戰力,加上冀州的富庶,天下誰人能擋?

既然王羽不再試圖左右自己的戰略,那就應該是沒有染指自己部隊的心思了。待大功告成之時,他在朝中固然大權在握,但也會給王羽這個兄弟留個煊赫的位置。

至於王羽為何拉著個投軍的少年不放,公孫瓚一點都不在意,他崇尚的人才理念是這樣,就算很有本事,也得先從基層做起。只要是人才,最終就會脫穎而出,要是沒這份兒耐心,就算有本事,他也看不上眼。

而單經、嚴綱等人,本也不喜歡有人來和自己搶位置,樂得坐觀其成;田楷倒是有所察覺,但他只要王羽不和公孫瓚起沖突就心滿意足了,哪里還會去管一個小兵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