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二章 戰後關系(2 / 2)

三國第一強兵 鱸州魚 1639 字 2022-11-22

此戰,諸上將之中,只有徐晃受了不輕的傷,他一直奮戰在第一線,就算是鐵人,也不可能一點事都沒有。

除了徐晃之外,就屬趙雲和張頜的處境最凶險,不過後者的主要作用是牽制,正面搏殺相對較少,倒是趙雲一直在生死線上躍動,說不擔心是不可能的。

見到愛將無恙歸來,王羽很高興,先是勉勵了一番,然後向趙雲身後看看,問道:「子龍,你見到伯珪兄了吧?」

賈詡等幕僚也都轉過頭來,目視趙雲,氣氛突然變得有些凝重。

張燕此次出兵,最初是由於周倉的提議。當時王羽在與曹操、劉岱作戰,黑山軍和袁紹捉迷藏,周倉提議,黑山軍與其冒險與袁紹糾纏不休,還不如來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潛行數百里,突然加入東線戰場,給曹、劉致命一擊,然後和青州軍一道對抗冀州主力。

張燕當時有些猶豫,他看出周倉想要投靠青州的心思了,但對方的提議也不是沒有道理。所以,他猶豫了一陣子後,決定把老弱遣回黑山,自己率精銳執行這個計劃。結果。匈奴人驟然殺出,把一切都攪亂了套。

雖然亂了套,周倉卻不死心,一邊自己繼續勸說張燕,另一邊則遣了兄弟裴元紹來尋王羽,極力想促成這個計劃。

其他軍隊想要在敵占區潛行迂回是很難的,但黃巾軍卻很擅長這個,他們可以很自如的化整為零,分散前進。然後在某個約定好的地方再重新集結。

王羽對這個計劃還是有些興趣的,故而才有了太史慈的清河之行,王羽是打算讓太史慈去接應張燕的。化整為零不難,可重新集結卻需要時間,也需要保護。黑山援軍雖然不是確定會出現,但如果真的來了,能發揮出的作用就相當大了。

太史慈沒能成功接應到張燕,倒是成功的把張楊和曹仁都給引走了,給張燕留出了集結兵力的空當,但同時也失去了和對方接頭的機會。

雖然事後將裴元紹留在了清河,繼續等待張燕。但王羽當然不可能將所有的希望放在張燕的一念之間。實際上,他的殺手鐧是公孫瓚的幽州鐵騎。

戰爭如棋,下棋就是把最有用的棋子,擺在最需要的地方的過程。

之前的戰局中。袁紹一直想方設法的分散王羽的力量,增強自己的力量。王羽當然沒有光看著對手發揮,自己卻無動於衷的道理。

關鍵時刻,他也在緊鑼密鼓的聯絡各方盟友。擴大己方的勝算。若非北上的使者得到了公孫瓚肯定的答復,王羽還真就未必會在平原與匈奴人決戰。說不得要另覓他法。

這一戰公孫瓚肯定會來,之所以來晚了,八成是被大雪耽誤了行程。幽州鐵騎的主力追殺袁紹的千余殘兵,應該也不會出什么意外,公孫瓚沒和趙雲同歸,這里面恐怕就有些說法了。

大勝之後,河北的勢力只剩三家,青州最強,幽州、黑山相對都要弱很多。能憑借強弱分明之勢,讓兩方盟友順利易幟最好不過,可都是一方諸侯,誰能甘心放下手中的權柄呢?

張燕的表現,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黑山軍的態度。

除了在戰場上並肩作戰,張燕完全沒有進一步的表示,既沒有主動來拜見,也沒有派遣使者來聽候調遣。目標一致,但各打各的,這就是盟友關系,而非附庸,下屬什么的就更是遠遠談不上了。

在青州眾幕僚的眼中,憑借自家主公對黃巾軍的態度和以往的經歷,收服黑山軍,應該是最容易的,可現在看來,大家都把這事兒想得簡單了。

而公孫瓚,老實說,沒幾個人覺得,對方會坦然的表示臣服。那是個相當驕傲的人,讓他臣服於一個後輩,恐怕不是一年半載能調整得過來的。

不過,不肯臣服,和不主動來見,卻不是一個概念。

如果主動來見,至少對方承認了青州的強勢地位,在今後的相處中,會慢慢的潛移默化。若不肯來,這其中的緣由就耐人尋味了。春秋無義戰,最糟的情況,演變成兩家反目成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如果是那樣,無論對青州的大業,還是對主公的名聲及心理,恐怕都是不小的傷害啊。

趙雲的靈敏感知,主要是在戰場上,對政略卻沒太多心得,雖然感受到了凝重的氣氛,卻沒理解其中的含義,不過他的解釋倒是很清楚。

「公孫將軍此刻正在鄃城外圍城,派了一名傳令兵過來,正要調田將軍去攻城呢。」

「攻城?鄃城里還有兵?」王羽愕然,和賈詡對視一眼,卻也只看到了疑惑,他搞不清楚公孫瓚這又是鬧得哪一出了,搶地盤?太急了吧?何況鄃縣也不是啥戰略要地啊,搶來干嘛?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涉及面卻不少,趙雲想了一會兒,才想出了個最簡明扼要的答案:「袁紹跑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