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四章 全面壓制(2 / 2)

三國第一強兵 鱸州魚 1703 字 2022-11-22

「用意好,並不代表就行得通。千百年來,士庶之別便始終如一,貿然更改之,無異於動搖國本,是以當年以武皇帝之雄才大略,抑制豪強之策依然無疾而終,王莽急功近利,更是激得天下大亂,如是種種,都證明了,將軍此策是行不通的。」

王羽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麹義的疑慮,但他侃侃而談的內容,卻也大大的出乎了王羽的預料。

王羽奇道:「那你認為,如今天下大亂,原因在誰?天子?宦官?外戚?亦或豪強?」

「兼而有之。」麹義正色道:「先帝荒淫,天下皆知;十常侍之惡,天人共鑒;何進無謀,野心卻大,最終引狼入室,這才有了董卓亂政;豪強兼並土地。使得百姓無所依,流民四起,終釀大亂。」

遇上個什么都明白的,王羽有些迷糊了,什么都懂,還抵觸青州新政,這種思維方式,是怎么產生的?

「既然如此,想要避免重蹈覆轍。變法不就是勢在必行的嗎?」

「出了問題就推翻原有政略?王君侯,不得不說,您的智勇雖然當世無雙,但在政略方面,畢竟還是太過天真了。」麹義大搖其頭。對王羽的說法不屑一顧。

「大漢的政策,是在商周、春秋列國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經過了無數歲月的驗證,豈是說改就能改的?抑制了舊豪強,難道新的功勛之臣不會成為新豪強嗎?到時,君侯又當如何自處?」

「更何況。縱要改,也得有所憑依吧?君侯若行暴秦之政,終究逃不過兩世而終的命運,到時候。天下豈不是又要經歷一次動盪?除了暴秦之策外,天下間還有比大漢朝更全面,更優秀的政略嗎?不存在!」

「劉使君在幽州,施行的是兼顧各方的政策。表面上無所作為,卻深合黃老無為而治的精要。本朝初期的文景之治,不就是這么來的嗎?至於對胡人的政策,只要胡人願意奉朝廷正闕,聽從號令,自然可以一視同仁,這才是真正的持重之政啊!」

王羽聽得目瞪口呆。

他當然不是被麹義的說法給說服了,只是沒想到,麹義不但精通政略,而且還是個堅定的頑固派。

這種人他在後世見得很多,一有人說國內有什么不妥,需要改進的地方。頑固派就會大聲斥責,並舉例外國欠缺之處,表示世上就沒有完美的體制,一切不足都是理所應當的,一切需要改進的地方,都不存在。

特別是涉及到特權方面的問題是,那些人的說法,和麹義簡直同出一轍。人類始終要有優劣,所以特權的存在就是必然的,所以,就不能在這方面稍做改進,甚至連談論都最好不要談論。

有了這樣的認知,王羽心中最後一絲籠絡麹義的心思也沒了。

這種頑固派,是不可能被說服的,因為這是立場問題。如劉虞那種政客還好說,只要逼他到了窮途末路,他自然知道識時務者為俊傑。但麹義這種又倔又犟的,恐怕到死也不會改悔。

就算破落了,變成寒門了,他始終還是把自己當成了高高在上的士族。與後世那些與特權階層沾個邊,就誓死維護的頑固派是何等的相似。

不是政策不好,就是執行的人多少有些問題,只要讓這些人意識到問題所在,再換個明君上位,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這就是麹義的政治理念了,天真而可笑。

不過,通過麹義的回答,王羽也算是知道了,在人心這一點上,當今之世和後世也沒多大不同,今後招攬名將時,考慮的要更加周全才是。

道不同不相為謀,王羽不願意繼續浪費時間在對方身上。他點點頭,算是交代一聲,正轉身欲走,忽聽麹義揚聲說道:「將軍莫要忘了,您還欠某一個問題呢。」

「你問。」王羽腳步一緩,頭也不回的答道。

「將軍今日設下的局,奧妙到底在何處?將軍怎能料定,我家主公一定會選擇以箭術較量?做好事先准備的?」

「麹義,你自詡聰明,卻連這么簡單的事都看不明白嗎?」王羽意味深長的笑了起來。

「將軍的意思是……」

「很簡單,我青州人才濟濟,不管較量的是個人文武藝,還是兵法與韜略,都遠在你幽州之上,是全面壓制!較量什么,結果都不會有區別。貴上機關算盡,但他可以憑借的,除了路途遙遠,土地貧瘠之外,也只有草原上的援兵了。」

王羽冷然一笑:「不提日前與匈奴那一戰,今天的結果,你也看見了,你覺得貴上憑借的這些東西,除了制造麻煩之外,還有什么其他用處嗎?麹義,你不妨親眼見證一下,接下來的幾年,到底是朝氣蓬勃的青州更勝一籌,還是暮氣沉沉的幽州能將和衷共濟進行到底。」

說罷,王羽毫不停留,率眾往中軍而去,只留下麹義呆立原地,久久無言。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