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一章 只重實惠(2 / 2)

三國第一強兵 鱸州魚 1619 字 2022-11-22

事實上,董卓在面臨關東諸侯圍攻的時候,就動用過聖旨這個大殺器,結果聖旨被抗了不說,要是沒有王羽攪局,他派去的五個使者都要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諸侯們表面忠於漢室,但誰也不傻,會明知聖旨有問題,對自己不利,還凜然遵從嗎?

挾天子,令諸侯的最好辦法,就是順水推舟。比如歷史上,公孫瓚和袁紹在河北激戰,最後打得僵持不下,誰也不能壓倒誰,董卓一封聖旨過去,兩家順勢罷兵,天子表面上的威望有所增長,兩家諸侯也停止了一場無謂的爭斗,算是三贏了。

然而,這是在面對假忠臣時的規律,如果王羽先前那番話傳出去,並以此作為青州軍行動的基本准則,事情就有所不同了。

既然自詡忠臣,對聖旨就應該保持尊重,抗旨一次,就是自己打一次自己的臉。久而久之,王羽好容易累計的名聲就完蛋了。

董卓不是笨蛋,他不會看不到這一點,對青州這個最具威脅的敵人,他也應該不吝於使用最大的殺器,拼個兩敗俱傷。

至於說將天子奪過來,王羽在洛陽錯過了一次機會,這次解救白波的行動,更是斷絕了青州爭奪天子的最後一絲希望。

兵力再強,離這么遠,也是鞭長莫及啊。

「本將乃是當今天子親口敕封的驃騎將軍,冠軍侯,有代天巡狩,征討不臣的資格!」

王羽向西面拱拱手,朗聲答道:「天子蒙塵,旨意皆出權臣之手,就算本將不奉旨意,又何損於本將的威望?至少,本將轄下的軍民對此是不會有什么疑慮的。既然如此,還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諸葛亮的思路開始混亂了。

王羽的話很簡單,意思也很明了,總結起來就是這么幾件事:第一,他不當皇帝,要忠於大漢;第二,他這個忠臣不要天子;第三,他不接天子的旨意,是因為天子之前給了他一個應用度很廣的敕命,只要他不奉旨,他就可以干任何他相干的事,和皇帝沒兩樣……

將這幾件事歸納一下,總結起來就是:王羽要在中樞之外另起爐灶,但名義上還是大漢的臣子,對天子沒有絲毫不敬的意思。再往白里說,就是王羽要施行皇帝的權利,而不要皇帝的那個名頭。

很復雜,也很簡單。

諸葛亮限於年紀,一時間思路有些亂。但青州眾臣可都是老江湖了,特別是賈詡、田豐這二位,一聽王羽這話,眼睛就亮了。

這個只取實惠,不理會名義的做法,符合王羽一貫的作風。不稱帝,但同樣可以放開手腳,這比將天子攥在手里還方便。

就算是董卓,要聖旨的時候,還得去皇宮走一趟呢,好歹得讓皇帝蓋個戳不是?王羽這邊就簡單多了,代天巡狩么,和天子親至是一樣的,只要王羽說了,就可以當做聖旨來用,而且還不會像董卓那樣,搞得聲名狼藉。

近在咫尺的權臣,和在外面的權臣,天子會對哪個觀感更好呢?當然是遠交近攻啊。

眾臣紛紛頷首,有會於心。

王修試探著問道:「那么,主公,年號的事是不是……」

「就定為『開元』二字吧。」王羽想了想,從記憶中找出了一個名字。

「開元……通寶?」王修在嘴里反復默念幾遍,眼睛漸漸的亮了,撫掌笑道:「妙,妙不可言!」

開元就是開創新紀元的意思,當年號也可以,當是一種美好的祝願一樣很合適,還能與青州新政全面推行保持一致,實在是再恰當不過。

「今後的政務流程就是,本將和幕府來決定總體戰略方向,各官署制訂政令細節,然後向民間公示,得到反饋後,加以修正改進,最後將完成本交予本將審核,由本將確認後,代天子頒下令旨。施行後,也可以繼續修改增進……」

王羽將自己一直在思考著的政令模式宣之於眾。

他當然不會急功近利的去搞民主,搞些選舉之類的花把式出來,那不現實。但他認為,政務也不能向從前那樣僵化,更不能讓當官的整天琢磨權術,或者損公肥私那些事。

他最終選擇的,是一個相對靈活,時刻都在變化中的體制。最終會演變成什么樣,他現在也不得而知,但至少在現階段,青州的官吏們可以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實務當中了。

這就是他的作風,只要實惠,不圖虛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