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六章 都在行險(2 / 2)

三國第一強兵 鱸州魚 1557 字 2022-11-22

用王羽的話說,知道孫乾離開前,計劃的成功率還在兩可之間,勝算頂多有五成;孫乾離開後,成功率頓時就上升到了九成以上。

孫乾在徐州也是小有名氣的,先前雖然沒入王羽的視野,發現他之後,想針對性的做些調查卻再簡單不過了。這是個穩重人,卻沒能與劉備達成共識,的確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驗證王羽的判斷。

「主公,若是劉備不來,或者打敗他之後,您真的要繼續南下么?」趙雲並不在這個話題多做糾纏,讓他不放心的事多著呢。

王羽坦然回答,表情非常認真:「當然了,至少要把關系確定了再說,這樣袁術就可以拿喬家當做人質,兩軍重新結成同盟,徐州的危機得以消除,廬江百姓也免去了戰亂之苦,這不是很好嗎?」

「可是……」王羽的解釋不能讓趙雲釋懷。

「沒什么可是。」王羽突然斂起笑容,神情變得鄭重起來。

「時間很緊,只有解決了劉備,再安撫下袁術,才能打消呂布最後一絲僥幸心,重議結盟事宜,安定我軍的後方。子龍,幽州的形勢,你多少有些了解,可草原上呢?你知道那里是怎樣的情形嗎?你能想象出,草原各族被組織起來,大舉南下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嗎?」

趙雲心中一寒,話在嘴邊,卻怎么都說不出口。

他經歷過那種浩劫,中平五年,鮮卑與烏桓聯手,席卷了整個河北,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更可怕的是,按照王羽轉述陶謙的說法,中平五年那場禍亂,參與的只是東部鮮卑的部分部落,遠非鮮卑人真正的實力展現。

聯想到熹平六年,檀石槐全殲三萬漢軍精銳,拒絕漢廷和親之議的囂張,王羽的慎重確實也有其道理。

「劉虞這樣的人,成事不足,敗事有余。鮮卑人之所以在熹平六年之後,就無復先前的強勢,只是因為檀石槐死了。這些年,鮮卑人一直在內亂,和中原群雄一樣,他們自己人在爭權奪勢,所以無力大舉南下,為禍不烈。」

王羽感觸極深的說著:「但劉虞的懷柔、拉攏卻會讓鮮卑人看到中原的虛弱,他們會暫時擱置彼此間的矛盾,同心協力的拿中原開刀。這是懷柔政策必然會帶來的惡果,劉虞這樣的人,越受到異族的尊敬和推崇,為禍也就越烈!這是幾千年的歷史驗證過了的。」

「……」第一次,趙雲感到完全無法跟上王羽的思路,他同樣也不知道,王羽說的歷史典故,到底指的是什么。不是他孤陋寡聞,只是他怎么想得到,王羽的思緒已經越過了二千年的歲月,聯想到了歷史上那幾場重大悲劇呢。

因為中原王朝的示好,消弭了異族的內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了。當時努爾哈赤剛死,他的幾個兒子都有一定實力,各不相讓,本來是明廷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良機,結果文臣們白痴一樣跑去吊唁、示好,令得韃虜們分清了主次矛盾,錯過了消滅他們的好機會。

與其費時費力的彼此征伐,何如拿虛弱且富庶的中原人開刀?異族的智慧低下,思路也簡單且直接,然而,這種簡單直接,卻勝過了中原的士大夫們鑽研了數千年的權謀之術——這種看似神妙的學問,本來就只擅長對付自己人。

「總之,要抓緊時間了。」王羽的視線從趙雲身上轉開,投向了不可測的夜色之中。

隨著公孫瓚的進逼和劉虞的寸步不讓,幽州的形勢變得越來越緊張,再加上許攸的挑撥串聯……如何高估這場隨時有可能降臨的大亂的規模也不為過。

公孫瓚不是個能聽勸的人,和劉虞的積怨更是極深,就算自己現在就抽身回返河北,當面阻止,同樣也是徒勞。

所以,只能做最壞的打算,將青州的主要資源,都投入到迎擊那些最凶惡的敵人當中。

王羽還是有信心的。

畢竟現在的中原,並非歷史上那個經歷了近百年血腥內戰的中原,就算草原上的敵人一起出現,他也有把握戰而勝之。

只是他不能將全部的實力都投入,否則,若是被人從背後捅上一刀,那就不是青州軍潰敗那么簡單了,說不定五胡亂華的故事會提前上演都未可知。

所以,必須盡快安定江淮和兗州,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說不得要再兵行險招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