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新變大時代(上)(2 / 2)

西北之王 投票推薦 1537 字 2022-11-22

這支新軍,用利比亞國內反對派人士精辟地話來說,是「全部掌握在安西人手上的新軍,是安西唐朝進一步控制利比亞國防的另外一種軟手段」。

面對這些反對派的指責,在外交上對唐朝惟命是從的伊德里斯一世,卻在內政中異常犀利。他不管是誰,只要敢說出類似的話,直接下令抓捕、屠殺。最後,竟然敦促國會修改憲法,將破壞利比亞與安西的友好關系,竟然寫進了基本法律之中去……

唐朝清晰地記得,如果這一切沒有錯的話,伊德里斯一世的措施應該是在未來許多年後巴基斯坦、穆沙拉夫當權的時候才會出現的事情。竟然,在此刻的利比亞,先由伊德里斯一世做出來了。

這種情況的出現,更讓唐朝下定決心,進一步以軟手段一面扶持起一個食品百分之八十要從安西獨家進口、機械完全從安西進口和許多民眾基本生活用品全部依賴於安西商團到當地建廠生產的利比亞,成為非洲第一經濟強國的想法。

也是在這一年之中,達成共識的威廉二世與希特勒,出現了兩次波折。第一次波折,是在五大集團軍群領袖重新回歸到統一的德國內閣領導下以後,希特勒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地撤換、軟禁五大軍團司令官時。

威廉二世當時十分清楚,在五大軍團司令官中,實際上至少兩個人是真心擁護和支持他的。所以當希特勒以內閣名義,下令撤換五大軍團司令官時,他果斷地行駛了德國新國會賦予國王的一票否決權。

於是,為了軍事掌控權,德意志帝國皇帝與首相之間,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爭執。最後,還是魯登道夫向希特勒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用安西的定期互換制來更換五大軍團司令官而使國王與首相停止了爭執。

德國的第二次內部危機,則完全是由於其國內燃油完全依賴於私運為主而引發的。德國的一些在野黨團,在塞浦路斯七國元首會議結束的半年後,猛然之間發現德國的國家儲備,正在因燃油私運被周邊國家吞噬過去。

比利時、荷蘭、丹麥、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波蘭和法國,這七個國家在不到一年時間內,用燃油私運從德國撈走了至少三百億資金。而更為讓那些在野黨團驚恐的是,安西政府支持下的司徒法棠集團,單一方面一年從德國撈走的資金也達到了相同的數字。

一年之內,六百億巨資從德國流失。任由事態發展下去,那些在野黨團中許多經濟學家們意識到,只要這種趨勢持續上五年。到那個時候,希特勒想重啟爭霸路,德國也將必然地先爆發金融大危機,讓他連開軍餉的錢都拿不出來。

於是,六個在野黨團在一次德國國會上,公開揭開了私運燃油正在快速蠶食德國國家儲備資金的黑蓋子。

他們在國會上,公然抨擊國王與元首為了個人的想法與利益,置全體德意志公民於不顧,才致使德國喪失了能源進口的主動權,進而將把德意志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六個在野黨團公開提出,要內閣必須快速想出打破目前這種被動情況的解決辦法。否則,他們將發動全體公民,進行一次旨在推翻希特勒內閣的全民公決……

希特勒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呢?當唐朝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馬上就為那六個在野黨團的性命擔憂起來。因為唐朝十分清楚,希特勒從自己這里好的未必學到多少,在國家權利的獨裁上卻是學得全部照搬。

果不其然,在唐朝開始為那六個德國在野黨團擔憂的不久,希特勒突然發動了大規模的國內清掃行動。在這次持續三個月的大清掃之中,德國三十萬人被殺、一百九十萬人被抓、二十萬人逃亡國外。

既然希特勒果然地采取了這樣的手段,丘吉爾、勒布倫、胡佛在與唐朝緊急就德國問題進行電話磋商後,聯合唐朝一起讓安西和英法美三國公開譴責德國、進一步加大了從外交到經濟、貿易上對德國的冷封鎖。

丘吉爾還專門為此事,在倫敦發表了一次公開的講話。在講話中,他指責希特勒是一個真正的獨裁者、新軍國主義者和暴君。這樣的觀點,很快便由流亡海外那二十萬德國難民,散布成為國際社會對希特勒的共同認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