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大戰高潮·維京師引來的遷怒(2 / 2)

西北之王 投票推薦 1551 字 2022-11-22

由於缺乏資源,他們懂得怎樣最有效利用每一分有限的資源,決不輕易浪費,日後維京人的擴張無論在狂暴的大海中航行、還是向未知世界進發尋找新的居住地,他們即使在極為艱苦惡劣的環境中也能生活的很好,這應該歸功於他們這種文化和傳統。

而由於北歐本土資源緊張,人口、土地等生存壓力很大,各個小國之間為了搶奪資源而征戰不休,當地人為了生存和發展,也渴望穿越大海進行探險,與外國進行貿易,尋找新的居住地,這就形成了他們天生的冒險天性和探索精神。

一群海盜,與一個德國納粹中,鷹派中的極品鷹派將軍結合到了一起。斯坦因納與維京人的結合,當唐朝得知這支部隊的存在後,立即直接給杜聿明下達了一道指令:二十四小時內不對其進行正面攻擊,只以我軍空中和炮火優勢,盡求將其全數遠程殲滅。

杜聿明接到命令之後沒有絲毫的遲疑,他果斷地將配屬在他麾下的四個導彈旅、四個陸軍航空旅、四個航空旅全數集結到了一處。爾後,一個導彈旅、一個陸航旅加上一個航空旅,組成一個混成作戰縱隊。

每隔一小時,輪換一次作戰縱隊,對「維京師」的陣地發起密集、幾乎無盲點式的地毯式轟炸。

四個小時一輪換,一天之中,杜聿明派出的十二個旅,將「維京師」陣地以及其周邊地區炸得至少陷下一米半深、扔出去多達三百五十噸的彈葯。

可是當第二天,杜聿明以為「維京師」已經失去戰斗能力,派出兩個機械步兵旅沖上「維京師」陣地時。震驚,再次沖散了杜聿明大腦中那剛剛生起的興奮與愉悅:該死的維京人,竟然藏身在廢墟之中,雖重傷仍在不斷點射、狙殺著共和軍的士兵。

更讓杜聿明都不得不佩服的是,那些維京師士兵,竟然也展現出了之前只有華族男兒才有的不畏生死、大無畏精神。許多人,竟然身上捆滿炸葯、手雷,迎著安西機械步兵旅,從戰壕中沖出來同歸於盡。

又是一群勇敢無謂的勇士,杜聿明在得知新戰況後,內心深處和許多共和軍士兵一樣,對這些維京師士兵產生了些許憐憫、些許尊重。

憐憫的原因,是這些維京師士兵不是為他們的國家而戰,更不為了正義而戰。給他們下達「戰至最後一人」命令的,是一個戰爭狂人、是一個瘋子。

尊重他們的原因,是因為華族、整個安西如今各民族,都是一群尊重真漢子,敬重勇敢者的人。只有敢打敢拼的人,才是安西人民會去尊重的。雖然他們的敵人、是對手,卻還是應該給予足夠的尊重。

好吧,尊重對手,給他們一次公平到讓他們從此以後徹底失去勇氣那種東西的致命打擊吧!杜聿明這樣想完,也不再顧忌唐朝不允許其一次戰斗損傷太重的戒令,悍然下達了讓四個裝甲旅、四個機械旅、兩個特戰旅對著維京師陣地發起了最後的攻擊……

戰斗結束後,唐朝得到這次戰斗的結果時,徹底憤怒了。不再只是對維京師、對德國人的憤怒。正是這種憤怒,使得唐朝將目光重點挪到了北歐兩個國家的身上。

好哇!你們的士兵跑到德國人那里,給老子造成兩萬多同胞死傷是嘛?你弄沒老子兩萬同胞,老子就要滅了你的國家!

唐朝是這樣想的,但做起來的時候卻先遇到了一個早橫擋在那里的阻力。是什么呢?是芬蘭。

中立國家芬蘭,橫在安西領土通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中間,是讓唐朝無法直接出兵去滅掉那兩個討厭的、該死的國家的。

中立國家,無論如何唐朝都不會去主動對其發起攻擊的。原因更加簡單,唐朝制造出的索羅塞是一個中立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迄今為止安西四個重要黃金儲藏地瑞士,也是一個中立國家。

如果安西率先對中立國動手,引起國際社會譴責唐朝不怕。怕的是更嚴重的後果,會給安西黃金儲藏地、那兩個中立國家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

投鼠忌器,更不想因自己行為引發不必要麻煩的唐朝,當即將唐家虎等情報部門負責人召入了獨立宮。做一些陰謀層次的事情,唐朝還是選擇了安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