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希臘陸戰新三英(上)(2 / 2)

唐朝的軍事秘書,那是份什么樣的工作呢?是一種日常軍事上所有文件,都必須先由他整理以後,呈現給唐朝。待唐朝做好批示和部署以後,再由他轉交給相關部門去執行的人。

如果只是簡單的轉接與匯總,那隨便誰都能做好,也不能說明胡璉在唐朝身邊工作那兩年多時間真的學到了太多的東西。那么讓他學到很多東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還是唐朝的性格問題。

唐朝絕大多數時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獨裁性武斷領袖。但是在唐朝的獨裁與武斷出現之前,唐朝卻是一個喜歡先聽取一些看似言外話的建議,爾後再去做決定的。

正是唐朝這樣的性格,讓兩年多時間里,胡璉無數次在關鍵性戰役時期得到了旁敲側擊式的軍事戰役、戰術和戰略啟智性誘因式開導。在他離開唐朝身邊,下防到一線部隊以後,他不斷反思和總結之後,才根據過去唐朝對他的誘因式啟迪,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戰役戰術思想。[]西北之王761

在進入國防大學深造的時候,胡璉曾今提出過一種「斷劍」戰術理論。當時唐朝看到他的戰術理論報告的時候,就曾今意味深長地對他說過:希望未來有一天,你能將你這個新奇、卻十分給力的戰術理論,給我當成一出好戲在實戰中表演出來、最好是個完美的劇情與結果……

現在,唐朝要他做匯報表演了。胡璉放下電話之後,果斷地下達了指令,將他的斷劍戰術使用到了實戰指揮中去。

什么是斷劍呢?劍,鋒利、無論單刃還是雙刃,都能銳利地或刺、或砍,以多種方法去殺死敵人。但是他斷呢?一把斷裂了的寶劍,還能很犀利嘛?

事實很快證明,胡璉的斷劍設想,是一個絕對足夠瘋狂卻最有效地將部隊潛能全部挖掘出來、使之轉化為戰斗里的理論。

那么到底這種戰術是如何在實戰中展現的呢?

1938年8月6日上午十時許,安西共和軍第十集團軍裝甲第11旅、機步第57旅、特種第70旅三個旅,接到了胡璉的命令。以營連為作戰單位,全部打亂重組。

特種兵做尖刀部隊、裝甲和機械步兵為輔助,只帶一頓飯的口糧向正面的希臘方面十五萬人組成的防線展開散兵突擊作戰。目標、劍刺敵心、尋敵核心。

裝甲兵、機械步兵和特種兵化整為零,突擊前進因其部隊分散、且數量眾多。一對希臘人防線展開攻擊,便讓希臘方面不得不全力應對、四處疲於招架。

當希臘方面忙於招架這些散兵攻擊時,胡璉第二道命令下達:陸航第137旅、航空第119旅、航空第128旅下屬三個團,組成一個斷劍大隊。由航空部隊直接空投到敵人防線後方去,從敵人身後對敵發起集團性攻擊。同樣的,也只允許攜帶一頓飯的配給。

干嘛?為什么只讓部隊帶一頓飯的配給?要玩破釜沉舟嘛?

不,胡璉不是項羽,他也不想做韓信。如果是那樣的話,唐朝也絕對不會讓他到一線作戰部隊當司令員,只會讓他留在總部當高級參謀。因為現在的安西共和軍,唐朝的總體思想已經不再是用人的生命為代價,去換取更多勝利為第一主導思想了。

如今的共和軍,唐朝已在致公黨三屆八中全會上明確確定「科技為第一武器,人才為輔、士兵做基礎。用科技與戰術,取代人員批量犧牲去換取更多、更大的勝利」。

不允許再用人命當勝利的基礎,胡璉作為唐朝新一代的愛徒,當然不會去違背恩師的意指。他的戰術能夠得到唐朝的贊賞和期待,自然也不會用人員犧牲做基礎代價。

那他為什么讓部隊只帶一頓飯的口糧呢?關鍵,還是他的第三道命令,決定了其實部隊多帶東西只會影響行軍速度與作戰能力。

炮兵第50旅、導彈兵第38旅、導彈第135旅,全員進入一級戰爭准備。只要前方地面兄弟部隊確定目標可攻擊,坐標恢復三十秒內必須打掉指定目標……

這便是胡璉的第三道命令、決定地面部隊有如一群斷裂的寶劍插向敵人腹心、卻根本無需擔心不敵而全軍覆滅的關鍵性最後殺手鐧。(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