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覆雨翻雲(2 / 2)

黃承彥從望海城趕回後,在明面上就沒有再和徐庶接觸了,不過暗地里,聯系更加緊密,祝融和孟獲的身份黃承彥自然也是知曉的,以黃家在襄陽城中的地位,庶民會被禁止出城,但是黃家卻不會。

入城是要檢查戶籍的,也可以是一些證明文書,祝融的證明文書是黃承彥准備的,身份是黃家的一個浣衣婦,一點都不起眼,所以順風順水便入了城。

等祝融見到了黃承彥,便說出了林北已經來到襄陽之事,黃承彥驚中帶喜,隨後,祝融把計劃告知黃承彥,黃承彥幾乎沒有考慮,一口答應下來。

這次劉表重返襄陽,襄陽城的世家大族也出了一些力氣,否則孫堅不會那么容易被趕走,其中黃家自然也有參與,因為算起來黃承彥和劉表還算是姻親呢,不過現在林北讓他出力,黃承彥自然不會理會姻親一事。

第二日早上,襄陽北門和東門。

襄陽北門和東門都挨著樊江,共有兩大碼頭,這里平時是三教九流,販夫走卒聚集之地,酒肆小攤也多,上層的消息自然不會於此處流傳。不過誰家寡婦偷了情,誰家婆娘又懷了胎,誰家漢子打了人這些事情卻流傳得相當快。這里是襄陽城底層人士打聽消息的渠道。

這天早上,有個消息便流傳了出來。言如狼似虎的蠻軍已經屯兵五十萬於江陵城的江對岸,蠻軍正在那處修大城,江陵水軍和蠻軍做過一場後,確實大敗,江陵城汲汲可危,隨時都能被破,如今江陵城的庶民多已逃難,本來是准備逃往襄陽。可惜襄陽緊閉城門,於是這些人欲往南陽而去。

跟昨天那個消息相比,雖然破除了江陵城被攻破的消息,但是這個消息顯然更加真實,因為連蠻軍的數量都有眉有眼,好多人都言,最多十日,蠻軍必至襄陽,到時候攻破襄陽,會吃人的蠻軍到時候便會把襄陽人當成軍糧。全部吃掉。

劉表聽到這個消息後,比昨天更加頭疼,劉表已經意識到堵不如疏的道理。昨天已經砍了不少頭了,襄陽城里的世家大族也都頗有微詞,今天可不能再殺人了,但是不殺人,又如何穩定軍心呢?任憑流言四處散播,到時候襄陽城毫無士氣,將不戰自潰。

而在中午的時候,劉表又得到一個消息,言城中有十幾口水井居然白日成冰。庶民吃驚不已,奉了香火燭台於井邊祭拜井龍王。不過都說這是井龍王發怒,所以會冰封襄陽城。

這種鬼神之說讓劉表大怒。也顧不得殺不殺人了,派軍士前去封鎖了那十幾口水井,同時抓捕散播謠言之輩。

不過這顯然是徒勞的,到的晚間,共有近百口水井無故結冰,森寒之極,讓庶民都不敢前去打水了,生怕會被井龍王拖下水中。

而且也在此時,樊江碼頭的一些軍士傳出了一個更加駭人的傳言,言他們在江中看到了一個龐大的黑影,這個黑影似蛇似龍,從江面緩緩游過,有些軍士還隱隱聽到那個黑影在水里自言自語:「荊州劉表,業已失德,龍王發怒,冰封襄陽...」

這個傳言一出,劉表真是快焦頭爛額了,居然有上天警示說他劉表失德?不管是不是真的,劉表今後的日子肯定會相當的難過,可以這么說,只要這個傳言流傳出去,劉表估計就得自盡以謝天下人了。

怎么辦?劉表一邊派親信封鎖樊江碼頭,一邊把襄陽城的世家大族請到了襄陽城主府中。

劉表很恐懼,殺人是不敢了,要做的就是補救,只要民心安定了,上天警示估計也沒有了。

議事之中,黃承彥提出了一個安定民心之法。

「劉大人,如今襄陽之所以民心不穩,就在於江陵那邊局勢不定,如今蠻軍屯兵於江陵對岸,顯然是欲一戰而破,只需派大軍前去增援,出城之時大肆招搖一番,庶民觀之,其憂自解。」

劉表雖然焦頭爛額,卻並未徹底喪失理智:「如今襄陽城中守軍不過兩萬余,如去增援,襄陽城但有大亂,卻又如何是好。」

黃承彥撫著胡須,沉穩的笑道:「此去增援是假,穩定人心是真,劉大人可先派軍士招搖出城,到得百十里後,再分批秘密回返,如此一來,豈不兩全?」

劉表頓時眼睛一亮。

襄陽城他是絕對不會放棄的,如今黃承彥這個計策正和心意,既安定了民心,又未派出一絲一毫的軍隊,如此好計,劉表自然得采用,議事完後,劉表親自把黃承彥送出城主府,緊緊抓住黃承彥的手:「承彥公不愧是我荊襄名士也,遠勝那些黃口小兒多矣,有承彥公,襄陽無憂。」

由此可見劉表對孔明和龐統的怨念有多大了,連黃口小兒都罵出來了。

黃承彥一歸黃家,便對祝融言道:「如今事已成,到時候只需襄陽大軍出城,大人便可於樊江處現身,到時候我等搖旗吶喊,襄陽必會易主。」

祝融點頭,這件事情讓祝融學會了很多,深深的感到殺人有時候真是不需用刀,幾張嘴皮子一翻,便能覆雨翻雲。(未完待續)

ps:ps:這訂閱讓我深深的無力,推薦這么好,訂閱卻依然不過千,如此讓我怎么好好去寫...算了,這個月拿完全勤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