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決戰幽雲(二)(2 / 2)

侯大勇心頭一片雪亮:太醫劉詞當眾揭穿了真相,因而惹來了殺身之禍,若不殺劉詞,柴榮騎虎難下,必然要明著追究下毒一事,而北伐在即,萬萬不能在大本營大開殺戒,這樣做要動搖軍心。所以劉詞必死。

處罰了太醫李詞,柴榮又變得心平氣和,他對侯大勇道:「聽到王郎病重,一時糊塗,竟然忘記了醫術高超的智能大師,侯郎趕快命人去請大師過來。」

「智能大師治好了三公主之後,就向東雲游,現不知在何處。」當日和智能大師一別。智能大師就向東而行。侯大勇也沒有找到他的把握。說到這,侯大勇心中突地一跳。「智能大師能治好三公主,自然知道三公主乃是中毒,柴榮聰明絕頂,定然已經想通了這一個關節。」

柴榮沒有繼續追究太醫們的責任,又對侯大勇道:「侯相和智能大師相熟,就由你來尋找智能大師。」又對那名手提人頭地供奉官道:「趙匡義,你帶一百精騎,隨時聽從侯相指揮。」

原來供奉官就是趙匡義,侯大勇不由得使勁看了一眼,暗道:「真沒有想到,這位面相冷靜地年輕人就是另一個世界地宋太宗。

趙匡胤和趙匡義兩兄弟在中國歷史上大大有名,一位是宋太祖,一位是宋太宗,趙匡胤在數年前的高平之戰就已經見過面,而趙匡義則陰差陽錯沒有見過面,侯大勇回到大梁後,已是禁軍中級軍官地趙匡義一直在澤州防御北漢,今天是侯大勇和趙匡義第一次見面。

趙匡義從澤州調回大梁,是樞密院的命令。新禁軍成立之後,禁軍中下級軍官的調動由樞密院負責,並不需要報經中書門下,因此,作為宰相的侯大勇並不知道趙匡義從澤州回到大梁。

梁、唐、晉、漢以來,樞密使一直在與宰相爭權,樞密使是直接通過「宣」、「頭子」來行使其權力,中書門下是用「敕」、「帖」發文來行使權力。樞密院地「宣」和「頭子」的威力不小,唐明宗時,樞密使安重誨曾用「宣」驅走河中節度使、同平章事王從珂;後漢隱帝時,樞密使郭威即以「頭子」命保義節度使、同平章事白文珂代替「位兼將相」的西京留守王守恩。

柴榮稱帝之後,樞密院的「宣」、「頭子」和中書門下的「敕」、「堂」各行其是,有分工也有沖突,兩方權力各有側重,誰也不能完全壓倒另一方。

虎捷等禁軍六軍是大周中央軍精華,為了有效控制六軍,趙匡胤等六大將都掛著樞密副使地名號,禁軍中級官員的調動都必須經過樞密院,而六軍主副將的調動則要經過樞密院和中書門下。

趙匡義是禁軍的中級軍官,就由樞密院直接用「宣」調動。

侯大勇特意安排飛鷹堂收集趙氏兄弟地故事,對兩人也算了解,今日見到從未謀面的趙匡義,更是和以前得到的觀點印證了起來。

趙匡義的性格氣質和趙匡胤完全不相同。

趙匡胤從小就不喜讀書,卻是膽大心細愛冒險,騎射本領非同凡響,怎樣的烈馬他都不在話下。有一次馴馬的時候,馬使性子在城樓地斜道上狂奔,一撩蹶子將趙匡胤遠遠地甩了出去,趙匡胤先是撞上城樓門楣,又重重地摔落在地上,旁觀的人都魂飛魄散,認為趙匡胤肯定腦袋都要撞碎,正在為趙家長子難過之時。誰知趙匡胤毫發無損地站了起來,摸了摸腦袋,毫無懼色反倒性氣更足,發力追上烈馬,縱身騰上,最終制服了烈馬。

趙氏兄弟地母親杜氏,對於野性十足的趙匡胤很是擔心,於是決定盡早給他完婚成家。這是古代拴野馬辦法。後晉開運初年(公元944),十七歲的趙匡胤父親趙弘殷在護聖營的同僚賀景恩十六歲的女兒為結發之妻。

趙匡胤成婚這年,三弟趙匡義還不滿六歲,剛是啟蒙的年齡。趙匡義年齡雖小,脾性已經初見端倪。無論是興趣愛好還是性格,這個小孩子都與他地哥哥大相逕庭,趙匡胤好武善騎射,性情豁達。能交朋友,頗有江湖習氣。趙匡義嗜好讀書,他和同齡的孩子游戲時,其它孩子都會不知不覺地對他心生畏服之情,不敢對他呼呼喝喝。出身行伍地趙弘殷對於自己竟也能生出個會讀書地兒子,感到很是高興,兩個兒子,一武一文。也是美事。趙弘殷外出征戰時,分毫不取金銀財寶,專心搜求各類古籍善本帶給趙匡義,在父母的嚴格督促和關心之下,趙匡義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很有智謀。

此時,供奉官趙匡義言語不多。行過禮後。就恭恭敬敬地跟在侯大勇身後。趙匡義軍姿極佳,卻並不能給侯大勇留下好印象:在侯大勇記憶中。趙匡義在對遼戰爭中屢打敗仗,最後畏遼如虎,埋下了四百年被動挨打地禍根,這個念頭已根殖於侯大勇內心深處。

侯大勇在另一個世界的時候,國防大學里專門開設了研究古代著名戰役的課程,大周地戰役主要研究的高平之戰,北宋初重要一戰就是高梁河之戰。

高梁河一戰,是宋和遼此消彼長的關鍵一戰:眼前這位英氣逼人的趙匡義,在燭光斧影中繼承了哥哥趙匡胤的皇位,即位後就大舉北伐,傾全國之兵,經過苦戰之後將北漢滅掉。在公元九七九年六月,宋軍主力從太原出發,幾日之內連克易、涿、順等州,其勢如破竹,銳不可當,二十三日已兵臨幽州城下。本以為能一蹴而就,一鼓作氣破城驅敵,怎耐宋軍經滅漢苦戰,又未休養,多日苦旅征伐,已是疲憊不堪,強弩之末,再加上幽州城厚牆堅,遼軍依此死守,竟讓宋軍望洋興嘆,對城空想。

而遼國聞幽州危在旦夕,既發名將耶律休哥率五院精兵,耶律斜軫率六院大軍馳援,之前宋軍也大敗遼耶律沙,追至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西北,地名仍在)於遼軍形成對峙,但夜間遭到耶律休哥、耶律斜軫、耶律沙、城中耶律學古、韓德讓四路大軍包圍,宋軍夜間又不明敵情,被震耳欲聾、偏地火把弄地心驚膽戰,一時陣腳大亂,潰不成軍,太宗也受了重傷,乘驢車狂奔到涿州才敢停歇。

高梁河之戰,宋不但未能如願收復北方屏障——幽燕之地,更使柴榮以來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禁軍元氣大傷,更為致命的是建軍以來戰無不勝的禁軍遭此大敗,自信心被沉重打擊,而遼人卻從此有了輕視之心,此後連年南下侵擾,宋,遼大戰百年不止,而宋再無雄心收復幽雲之地。

失去了燕幽之地,中原就直接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地鐵騎之下,沒有了長城一線可攻可守的戰略要隘,宋也失去了漢、唐北控大漠的可能,更不可能使四夷頂禮,從此,宋朝在北方民族連年侵擾下國力日衰,民心不振,終被北方草原上騰空而起的蒙古所滅,北方民族第一次入主中原,對中國歷史產生巨大的影響。

從這個意義來講,高梁河之戰為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拐點,趙匡義要為高梁河之戰負完全責任。

為什么要讓趙匡義對於戰爭的失敗要負主要責任,從戰略上來講:

一是輕易破壞了趙匡胤留下的和平局面。契丹人原本就是游牧民族,全國皆兵,男子十五歲以上到五十歲以下都要服兵役。並且是自備馬匹甲仗,契丹人打仗成本極低,戰斗力甚強,絕對是中原遇到地強勁敵人,在趙匡胤繼位之時,遼人的疆域與其勢力范圍已經大過大宋朝地國土,趙匡胤久經戰爭,對此有著清醒而深刻認識。所以,終趙匡胤之世,不敢和遼人輕啟戰事,只派重兵扼守邊境,並留下大遼的附屬國北漢作為緩沖地帶,趙匡胤在位的二十年里,兩國邊境基本上是相安無事,趙匡義繼位後。他在國內准備並不充分的情況之下,貿然開啟戰端,從此,宋與遼交戰百年之久。

二是趙匡義輕敵冒進,大宋禁軍雖然精稅。但是剛剛和北伐苦戰結束,馬乏士疲,沒有任何休整就投入北伐之戰,而且軍士滅掉了北漢之後。趙匡義食言在先,沒有給軍士應得的賞賜,軍士們心中也有怨言。

宋軍是在沒有准備充分的條件下,在錯誤地時間、錯誤地地點和錯誤對手打了一場賭國運地大仗。

從戰術上來看:

一是宋軍沒有搶占幽州城北地古北口等要隘險關,也沒布置足夠的兵力去阻遼援軍,結果遼援軍輕而易舉的和幽州城守軍合圍宋軍;

二是幽州之戰的關鍵在宋軍先後擊敗耶律斜軫和耶律沙之後,此時耶律休哥兵到,沖擊正在追擊的宋軍,宋軍人數占優。但卻不敢進攻,遂於高梁河畔布陣。夜晚被耶律沙與耶律休哥夾擊,此時城中遼軍也沖出,遂潰。這個「不敢進」是趙匡義指揮的。但是,耶律休哥援軍到達之後,遼軍在短時間內就不會有其他援軍了,單比宋軍主力,實際上在場所有遼軍加起來也不是對手。不過遼軍利用天黑還有四面包圍的形勢打地心理戰。讓趙匡義以為全軍覆沒了,所以乘驢車先遁。但實際上耶律休哥也受箭傷,遼軍追擊只到涿州,宋軍實際上還有再戰之力。

當時趙匡義逃走後,軍中有人議立趙匡胤之子趙德芳為主,從此以後趙匡義不在信任禁軍,這是後來連戰連敗的楔子。

侯大勇受命進行北伐的准備工作,他就一遍遍地回想著在另一個世界宋與遼爭鋒的優劣得失,每每為高梁河之戰扼腕嘆息:對於北方民族來說,沒有幽雲十六州這個前進基地北方民族想進入中原是很困難的,如果高梁河之戰是另一種結果,宋軍奪回了幽雲十六州,既使不能像漢、唐一樣進入大漠,也能和明朝一樣依山勢險峻守衛長城一線,再加上宋地財政又十分富裕,完全可以和遼、金一決高下。

這一段歷史,是侯大勇沒有回到這個時代的歷史,此刻,侯大勇莫名其妙回到這個時代,侯大勇的命運、大周朝的命運都發生了不同另一個世界地變化。

顯德四年,黑雕軍主力在河套之地和駐守西京的遼軍大戰於河套以南,全殲了契丹名將耶律大光的數萬精騎。這次戰果雖然被侯大勇刻意縮小,卻仍然引起了柴榮的注意,柴榮因此下決心把侯大勇調回大梁朝任宰相。

這次戰斗,卻是另一個世界的歷史中絕對沒有的。

經此戰,黑雕軍、里奇軍、賀蘭山的黨項房當余部和頗超部,實際上已把遼國的西部土地攔腰切斷,大周和遼地戰略態勢,與另一個世界宋與遼的的戰略態勢相比較,已經有著極大的不同,明顯占據著更有利的位置,因而,侯大勇對於打敗契丹軍、奪回幽雲十六州還是信心十足的。

侯大勇一邊走路一邊想著心事,出了王朴府弟,侯大勇猛地停住腳步,趙匡義緊跟在侯大勇身後,沒有想到他會突然停下,差一點就撞到侯大勇後背。侯大勇看著相貌斯文、身材勻稱的趙匡義,若有所思地問道:「趙將軍,智能大師是世外高人,行蹤不定,不知如何才能找到他?」

趙匡義面對著大周朝宰相,表情甚為恭敬,拱手道:「末將聽從侯相調遣,但有所使,萬死不辭。」

侯大勇不客氣地道:「別說其他,我問你有何良策?」

趙匡義雖然官職較低,但是他哥哥是大名鼎鼎的趙匡胤,正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朝中重臣大多都對他頗為客氣,趙匡義是第一次看到這位威震西北地宰相侯大勇,趙匡義在侯大勇面前並不敢造次,一直小心翼翼地侍候著,他隱隱感到侯大勇看他的眼光有些異樣,這讓他感到有些奇怪:宰相地眼光是什么意思?

此時聽到侯大勇口氣有些不耐煩,連忙道:「既然智能大師是向東而行,我可派禁軍分別到澶州、曹州、宋州、滑州、濟州、陳州等地,知會當地衙門,全力尋找智能大師,若在這幾個州的范圍內,定然能找到,若出了這幾個州的范圍,因為距離太遠,即使找到估計也沒有多大用處。」

趙匡義分析得極為透徹,侯大勇也是暗自贊揚,他點點頭,「就按照這個方法辦,找到智能大師隨時報告我,去吧。」

趙匡義挺直胸脯,行罷禮,不緊不慢地向禁軍兵營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