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盪盡群雄(二十五)(2 / 2)

里奇眾人受這環境壓迫,臉色都鄭重起來。

吳若谷房中之人正是侯大勇,他來到吳府純是湊巧。御史中丞竇儼在澶州案之前,就與侯大勇成了好友,在澶州案中,竇儼明幫暗助,將昝居潤一黨幾乎連根拔起,等到范質、趙匡胤被殺掉以後,竇儼也正式的成為了侯大勇一派重要人物,在朝中與侯大勇暗通聲息。

竇家世代都出文臣,在讀書中人很有號召力,治天下必須得靠這些讀書人,因此,侯大勇對竇儼甚為看重。竇儼偶感風寒,卧床不起,多日沒有到朝中來,因此,侯大勇今日有閑,吃過晚飯,便到竇府看望,從竇府回來,他便拐道來到吳府。吳府燈光比往日明亮許多,里面隱隱傳來些笑聲。

見吳若谷果然按時回來,侯大勇臉露微興,便登門入室。

「降州之行,吳郎有何感悟。」

吳若谷在里奇諸子中,做事最為沉穩,深為侯大勇信任,也成為了里奇諸子中官位最高之人,這一次突然受命回到大梁,一路之上,他都在猜側侯相用意如何,從朝廷近期的諸般措施,以及各節鎮流傳的風言風語來看,侯相是逐步削弱節鎮之權,吳若谷隱約知道,急招自己回城,肯定與此事有關。

他在降州做了二年多刺史,酸、甜、苦、辣諸般滋味皆嘗過,突然聽到侯大勇詢問降州之事,便將思路迅速梳理了一個,道:「降州雖是小城,又是靠近北漢的邊城,屢經戰亂,百姓生活極其艱難,這二年,下官雖竭盡心力,降州百姓依然困苦,實在有負侯相厚望。」

侯大勇笑道:「吳郎不必過謙,雖然到降州時間不長,可是風評甚好,吏部年考評績也很是不錯,我還記得吏部之評特意提到——吳若谷甚重農桑。」

「自古王政之本在於農桑,若各州刺史都做好此事,則天下大定。」

吳若谷沒有想到自己會得到如此評價,他強抑著內心的激動,道:「下官專為農桑之事寫了一個條陳,請侯相過目。」

「敦本業、興地利、戒游手、謹時候、備水早,置農器、戒苟簡、厚蓄積、戒殺牛、廣栽植、恤田戶、無妄訟。」侯大勇讀了讀吳若谷遞上的條陳,想了一會,道:「吳郎真是一個細心人,這條陳很好。」

侯大勇抬頭看了吳若谷一眼,笑道:「無妄訟,這條有些意思。」

在大周朝,吏部考核官員,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查其地告狀地人多不多,若是訴訟不斷,官員的政績就會被打折扣,這是傳統法律思想在官員政績中的重要體現,也是儒家學說在法律上的重要體現。

侯大勇來自另一個世界,對這一條有著根深蒂固的不以為然,不過,他是現實主義者,知道憑一已之力在短時間無法扭轉整個社會對訴訟的看法,也沒有狂妄地想真正徹底地改造整個社會的思想,他又看了一遍條陳,道:「把無妄訟這一條去掉,明天派人把條陳送到中書門下。」

吳若谷自然想不通為什么要去掉無妄訟這一條,可是侯大勇既然提出了這個要求,他想得不通也必須執行,就低聲道:「下官明白。」

「恐怕你不太明白。」侯大勇並沒有責怪吳若谷的不自然,卻也沒有過多解釋,又道:「晉州轄了降州和慈州兩個支州,這一次我准備給你調一個位置,明天你就跟著周青和柳江清一起,到慈州,捉拿王宏達,你就去憑慈州刺史,明日柳江清將作為欽差,帶上聖旨。」

吳若谷一驚,道:「王宏達是晉州陳節度地愛將,此事恐怕要慎之又慎。」

侯大勇冷笑一聲,道:「笑話,王宏達是大周朝地朝廷命官,不是陳思讓牙兵,為何要慎之又慎,大梁附近的許州、大名府、河中府、澶州等七個節鎮地支州已收歸朝廷,這一次,晉州、磁州二地的支州,也要一起收了。」

吳若谷明白了侯大勇的意圖,他道:「降州有二千團結兵,我是按照石山兵法所操練,雖然不如黑雕軍精稅,若事起,或能保住降州不失。」

「降州之事,就交給楊徵之吧。」

吳若谷一驚,道:「楊大人屈尊到降州,以他的才干,自然可保降州無事。」

楊徵之是開封府二尹,這個位置頗為重要,不過,畢竟是大尹的副手,所說所為總有不少牽絆,侯大勇手下人才奇缺,也就想著歷練楊徵之,讓他獨掌一州,以使這些侯系官員盡快成熟起來。

侯大勇對吳若谷很是滿意,道:「按常理,吳郎要休息幾天再上路,可是時間緊急,你明天就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