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2)

千金記 石頭與水 3366 字 2022-11-23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千金記最新章節!

宋嘉言是正月十五的生日,這日子不錯,中元節。

日子雖好,卻不是沒有遺憾,親娘為生她難產而死。所以,宋嘉言從來也不喜歡過生日。她對生母完全沒有任何印象,雖是穿越女,她卻是在小紀氏嫁進宋府的那日起,才模模糊糊的有了一些前世的印象。那種感覺,好像有一只手輕輕的撥開大腦中的混沌模糊,然後,她憶起了前世。

小一些的時候,宋嘉言偶爾會問宋嘉讓,譬如「母親是個什么樣的人,」之類的問題。

生母過逝時,宋嘉讓年方三歲,這些年他漸漸長大,對母親的記憶一樣模糊不清了。不過,宋嘉讓總能斬釘截鐵的回答,「咱們的母親是世上最好的女人。」

其實每年兄妹兩個都會去廟里給過逝的母親點一盞長明燈、上柱香之類,今年宋榮決定給發妻做個道場。

這樣的事,自然早早的跟岳家商議過的。

武安侯夫婦對宋榮這個女婿向來挑不出任何毛病,又是給過逝女兒做道場,女婿這樣有良心,岳家自然欣慰,也都帶著家里人去了。

就是紀閔,人沒空過去,也派人送了東西。

連同辛家人,宋榮也一道帶了去,無他,舅舅過逝了,如今辛家人都接到了帝都,也沒空閑再回鄉親自給辛永福的墳上燒一燒紙錢、點一點香燭,索性就在廟里一塊兒辦了吧。

最不自在的,莫過於小紀氏,無他,小紀氏身為繼室,要在正室前行妾室之禮。這不論是從情感上,還是臉面上,都讓她心里憋悶的難以言喻。

偏偏,憋悶,還不能說。

於是,更加憋悶了。

倒是宋老太太與武安侯夫人這些年漸漸和睦了,彼此見了還能說兩句話,宋老太太道,「我一見到嘉讓嘉言,就想到大媳婦是我們老宋家的功臣啊。」給她生了這么好的一對孫子孫女,所以,以往那些事,宋老太太其實也記不大清楚了。

武安侯夫人是真正傷心女兒早逝,眼圈兒微紅,拭淚道,「我那女兒在地下看到他們兄妹平安長大,又個個出息懂事,想來也是欣慰的。」

宋老太太還好心的勸了武安侯夫人兩句,道,「老姐姐,你莫傷心了。想一想嘉讓嘉言他們,多懂事的孩子啊,整個帝都,我就沒見過比他們再好的了。」誇起自家人,宋老太太是向來不知謙虛為何物的。

這話,也就武安侯夫人聽了不挑宋老太太的不是。

小紀氏摸摸女兒的頭,心下暗氣:她就不信,她這一雙兒女怎么就不如人了?

給母親做道場的日子,宋嘉言也不會傻叉到去說說笑笑,於是,兩家人的氣氛都有些低沉。

宋榮給的銀子豐厚,廟里的主持大師也出來一見,與這些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太太說幾句話,還跟宋嘉言打聲招呼。宋嘉言倒是記得他,可能同是穿越老鄉,曾經給她取了個佛名兒,叫性慧。

性慧=幸會。

反正宋嘉言挺懷疑老和尚的來歷的,不過,懷疑歸懷疑,宋嘉言也沒去試探著認個親啥的。而且,以往他與兄長來廟中為母親上香,老和尚從未出面相見,估計是嫌他們布施給的少呢。

唉,說是和尚,在這清山秀水的廟里住著,受的卻是紅塵香火。久而久之,和尚也勢利了。

做完道場,宋老太太還要去抽簽問福,這也是慣例了。老太太向來迷信,若抽到好簽,真個能樂呵個十天半晌。當然,老太太從未抽到過上上簽以久的簽。

宋嘉言一直懷疑是不是那一筒的竹簽都是上上簽。

宋老太太招呼大家一道去,武安侯夫人沒這興致,一家子先走了。小紀氏也有些迷信,對幾個孩子道,「你們要不要也抽個簽?」今天對著個牌位行妾室之禮,實在叫小紀氏心有不爽,搞的她也想對著佛祖問一問前程了。

宋老太太道,「別叫他們了。這些孩子個個古怪,都不要抽簽的。」抽簽問佛,是宋老太太的樂事,不過,宋嘉言向來不好此道。都是騙人的,抽簽就要解簽,解簽的時候,好簽要給布施,若是抽個下下簽,唉喲……後面的事兒就多了,這時候和尚就要出來傳授你避災消禍的法子了,反正這些法子,多是要你破財免災的。

孩子們都不抽簽,宋榮也從不干這事兒,就在外頭等著。過一時,宋老太太、辛老太太一臉喜色的出來了,小紀氏隨侍於後。不待兒子問,宋老太太便手舞足蹈、得意萬分道,「我跟你舅婆的都是上上簽,你媳婦的也不差,是個中簽。」說是不差,小紀氏卻是顏色勉強。不必想,與上上簽相比,這中中簽的落差肯定大了。

宋榮奉承了老太太幾句,就要帶著一家子下山。方丈親自出來相送,溫聲道,「老衲看府上一派欣欣向榮之象,諸位老太太、太太、姑娘、公子皆是一臉福相。福澤久遠,尚在日後。」

宋老太太立刻當真,喜上眉梢,歡喜萬分,「承大師吉言了。」

宋嘉言直在心內大翻白眼,每年往廟里撒這些銀子,再得不了幾句吉利好話,銀子還不如去喂狗呢。

過了正月十五,便是過了年。

宋榮正式請接到府中的呂嬤嬤來教導家里女孩兒的規矩,呂嬤嬤自到了家里,小紀氏就胃疼。

氣的。

初時宋榮一口應下,說他要出去打聽教規矩的嬤嬤,小紀氏還以為宋榮有了不得的人選,卻未料到竟是呂嬤嬤。

倒不是小紀氏與呂嬤嬤有什么過節,單是呂嬤嬤出自武安侯夫人身邊,這一點,小紀氏便不喜歡,心里別扭。好在宋榮於家中積威日久,這樣鄭重其是的接了呂嬤嬤來,給呂嬤嬤與梁嬤嬤一樣的待遇,小紀氏自然不敢明面兒上發作呂嬤嬤,甚至,她不能表現出半分不悅之色。

且不說這是宋榮親自從武安侯府請來的,便只憑呂嬤嬤是嫡母身邊的老人兒,小紀氏便得要敬重三分了。

胃疼了幾日,還得忍了。

其實,學規矩倒並不算累,每日下午一個時辰而已。

在宋嘉言看來,呂嬤嬤是個不錯的老師,她性子溫和,說話也是不急不緩,透著一股子從容的味道。呂嬤嬤溫聲道,「大家閨秀,起立坐卧,皆有其度。其實,這些還只是皮毛。真正在宮里,一舉一動也沒人去拿著尺子比量,所以,老爺命奴婢教姑娘們規矩,並不是要把姑娘們教成規矩模子,而是想姑娘們明白,何為大家氣派。」似宋家,雖是根基淺些,宋榮官職不錯,又有幾門好姻親相幫,平日里走動的也有公門侯府,孩子們自幼便開始跟著長輩出去走動,若是規矩差些,不待呂嬤嬤來,早便給人笑話死了。所以,宋家姐妹的禮儀還算不錯,只是少了一分精細而已。

「先說看人時的眼神,一定要有底氣,萬不能露出那種怯怯的、不知所措的神色來。要坦然、坦盪,姑娘家縱使臉皮薄,易害羞,不過,害羞也要分時候。若見人時,總一幅羞羞怯怯的模樣,便會給人以小家子氣的感覺。」呂嬤嬤道,「眼正心方正。」

「再有,說話時,不要急,不要快,也不要慢,得溫婉、從容。」呂嬤嬤看一眼宋家姐妹道,「這些日子我冷眼旁觀,大姑娘說話時太急切,二姑娘太柔和。辛姑娘就做的很好。」

接著呂嬤嬤又說了一堆東西,這只是頭一天上課,也就大家熟悉一下。初始,呂嬤嬤主要是教導大家走路時如何優雅好看。

呂嬤嬤原以為宋嘉言瞧著性子急,很受寵愛,人也有主見,頗有幾分霸道,怕是不好教的。結果,不料宋嘉言學的最好。尤其走起路來,那種節奏的掌控,將臉板起來時,還有些唬人的意思。

呂嬤嬤道,「大姑娘走的很好,就是太嚴肅了,注意控制臉上的神色,溫婉一些。」宋嘉言立刻挑了個媚眼給呂嬤嬤,呂嬤嬤板著臉,「大姑娘,太過活潑了。」

宋嘉言立刻斂了笑,唇角微微勾起,一雙單皮薄杏眼露出一抹淡淡的叫人說不出的意味兒來。呂嬤嬤點頭,「就這樣,大姑娘再走過來,二姑娘辛姑娘好好看著大姑娘的儀態。」

「要將腰挺直,肩打開,才顯著有底氣。」呂嬤嬤親自上手教導宋嘉語,待宋嘉語走路,呂嬤嬤又道,「二姑娘,將頭微微抬起一起。對,很好。」

呂嬤嬤能得武安侯夫人的喜歡,一直留在武安侯府,自然相當會做人。基本上,每位姑娘都會得到呂嬤嬤的稱贊,就連宋嘉語這樣嬌弱的性子,學規矩回去後也沒說半句呂嬤嬤的不好。

小紀氏這才將心放下半顆。

倒是宋榮偶爾問起呂嬤嬤,呂嬤嬤心中有數,道,「論氣度,大姑娘最好。論儀表,二姑娘最出挑。論勤奮,當屬辛姑娘。」

宋榮點點頭,「辛苦嬤嬤了。」

呂嬤嬤笑,「都是奴婢份內之事。」

「嬤嬤只是贊了她們。教導她們這些日子,她們可有什么不足之處?」宋榮道,「我每日忙於公務,他們兄弟都是我親自教導,女孩兒們的事,我也不大清楚,此方請了嬤嬤來助我一臂之力。」

呂嬤嬤在宋府拿的工錢半點兒不比武安侯府少,且宋榮對她足夠尊重,又有武安侯夫人的面子,呂嬤嬤對這份差使也相當用心。見宋榮有此問,呂嬤嬤道,「論身份,自然是大姑娘當先,原本我看著大姑娘說話辦事爽俐,想著應是個急躁脾氣,不想,規矩學起來,大姑娘學的最快最好。大姑娘,是個心里有數的人。一般,這樣的性子,什么樣的日子都不會過的差了。若說大姑娘的不足之處,年紀尚小,她本就聰明過人,出身也好,尚未經過什么搓折。」

「二姑娘模樣出眾,又有這樣的家世,只是,凡事太過用心,人也好強,不比大姑娘豁達。」呂嬤嬤道。

「辛姑娘勤奮,也夠努力,但,稍稍有些底氣不足。」

三人中,呂嬤嬤還是最看好宋嘉言,倒不只是因她與武安侯夫人的關系。她活了大半輩子,見的事經的事多了,宋嘉言是嫡長女不說,性子磊落豁達。對女孩兒而言,容貌當然重要,但,容貌也不是最重要的。把日子過好,可不僅僅靠的是一張漂亮的臉。

更何況,宋嘉言中上之姿,只要不跟宋嘉語這樣的絕色美人站一處,宋嘉言絕不難看。

其實,哪怕宋嘉言與宋嘉語站一處,宋嘉言氣度出眾,並不會被宋嘉語的光芒壓下去。從現在宋家的情況就能看出來,宋榮與宋老太太都更偏愛宋嘉言一些。

至於辛竹箏,努力、勤奮,也有幾分聰明,只是出身上實在抬舉不起來,辛竹笙並沒有那種令人奪目的出色,將來靠著侍郎府,嫁個小官兒或是士紳之流,已是頂天了。偏偏規矩上,辛竹笙學的最用心,可見是個心高的。

宋榮笑道,「那我便把她們交給嬤嬤了。」

呂嬤嬤將身一福,道,「奴婢定當盡心盡力。」

呂嬤嬤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起碼三人在儀態上是有所改善。就是宋嘉語,也不再總是動不動就嬌嬌弱弱了,走路說話時,大方了不是一星半點兒。辛竹箏也愈發有了大家閨秀的作派。宋嘉言也從不在呂嬤嬤面前失禮。

出正月時,宋嘉言的大丫頭翠蕊方從濟寧堂里回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