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地緣戰略(2 / 2)

西部和北部的戰略已經制定下來了。那么南下的腳步自然就是拿下東南亞和澳大利亞,這個戰略規劃很多中國高層領導都已經悉知。

但是在難度上,南下的腳步似乎要比北上西進計戈x要難很多,因為打蘇聯歐美諸國會敲鑼打鼓的在旁邊吆喝看熱鬧,蘇聯那龐大的國土面積以及從沙俄時代起就根植於蘇俄高層身體里的擴張基因就注定讓人感到恐懼,北極熊不僅天生就具備著強大的體型和攻擊力,而且現在的北極熊還批上了一層赤色的政治外衣,正是這層政治外衣讓歐美人更加的害怕,它們從蘇聯這個紅色巨獸誕生起就千方百計的想要除之而後快!

為了這個目標,這些西方強盜們甚至可以做出對德國宣而不戰的奇怪外交政策,原因不為其他,就是小胡子元首信誓旦旦的鼓吹著要攻擊赤色的蘇聯大胡子。正是有著這層戰略上的考慮,宣而不戰這種外交史上異常罕見甚至是前所未見的奇怪態勢出現在歐洲的大地上。

而中國和蘇聯的交戰雙方雖然並沒有直接宣戰,因為歷史同樣和交戰雙方開了一個玩笑。蘇聯用著沙皇霸權主義思想錯誤的對中國用兵。而且用兵的托辭甚至僅僅只是通過外交大使遞交了一份軍事行動會進入中國境內的通告就了事。通告。從行文上就是一種上對下的硬性通知,根本不容你一點質疑和商椎的余地,人家說什么你都得聽,人家做什么你都得認。中國方面的抗議之聲人家根本就不去理會,這就是赤裸裸的強權思維下的典型作風。中國方面的回應也很簡單,兼任川,交的李德林只是同樣交給對方一份有關中國軍隊對隱藏在蘇聯境內土匪采取軍事行動的一份通告回敬了過去。你用通告,老子我也用!

雙方就這樣在沒有宣戰的奇怪態勢下打的是轟轟烈烈,這場戰爭讓德國小胡子在歐洲大呼中國朋友仗義出手兩肋插刀,而歐美諸國則在暗自偷笑不費一個銅子甚至連譴責和遺憾這些口水話都不用說便可以內心喜悅的看到蘇聯現在兩頭受敵。

只是這種笑話並沒過多久便讓這種笑聲戛然而止,段國學出兵東南亞這些政客們並不是沒有預見,但是中國出兵的速度似乎要大大的超出它們的想象和預計的規模以及收復的速更讓歐美諸國列強們所不能容忍的是中國在扶持親華政權的建國,這種政權的建立對於歐美列強。特別是英法兩國來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這片殖民地原本就是屬於英法等國的,日本矮子用著士兵瘋狂的進攻奪去只是逞一時之快,對於這些老牌強國來說,日本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只是將這片土地暫時的交於日本的手中,只要等英法諸國調整好國內的狀態,收拾或者是安定住身邊的德國戰車後就會易如反掌的拿回這片殖民地。但是中國人在扶植親華新政權,這就意外著這些國家將會獨立,而自己要重新返回這些獨立的國家重新奴役這里的人民時將要背負上侵略者的罵名!

在這個世界土什么人最在乎名聲?

答案就是婊子和政客。

對於這些世界強盜來說,由於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現在這些強盜們就像後世中的那些黑幫們急於洗白自己的身份,穿上名貴的伸士燕尾服。帶著禮帽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名聲對於它們這些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強盜這一詞絕對不能冠加在它們的頭上,雖然它們曾經是這個世界上最為殘暴和血腥的強盜,但是在它們的眼中那已經走過去,是已經遺忘性的過去,沒有人會去回憶這段歷史,特別是自己國家的歷史教科書中。「開拓探索」這些美化性的褒義詞永遠會粉刷著它們這段用其他民族的血淚史所書寫的歷史過程。

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和這片殖民的一樣,這里同樣有著大量的屠殺和武裝鎮壓原住民有使得這片土地成為了這些老牌強盜們的殖民地。

對於這些強盜來說,這片殖民地能給它們提供大量的原料和產品加工後的傾銷地?每年,這些強盜們用著最低廉的價格換取著這片土地上用著皮鞭和勞工血汗甚至生命創造出來的原料,然後運回本土經過深加工後再用著最高昂的價格反傾銷到這片土地上,從十五、十六世紀時代的東印度公司時起,這些殖民地上的人們就注定了將要過上被奴役和壓迫的生活。

而中國現在的做法正是將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世界列強們的奴役中解放出來。雖然在這些土地上,很多原住民還不知道解放的意義,也不知道自由的意義,它們更期盼著這里的掌權者們施舍和運行它們發動進攻掠奪華人的經濟區,但是這些高鼻子花眼珠子的洋鬼子做主人的歷史已經過去了,現在是這弗土地上的原住民們將要成為這些土地上的主人。但是這些主人都是傾向中國的親華執政人,東南亞的戰略的基調是建立在扶植親華政府的基礎上,而就是這斤小基礎讓西方列強們感到不滿,段國學所領導的中國新政府在這一片土地上的驅逐日寇進度要比世界列強們所預計的要少很多。就是這個時間差。讓卡拉宏等人有著足夠的時間獨立建國。而一個國家獨立自主的代表詞是什么?就是擁有著獨立的政治權利和軍隊調動權利!而這樣的權利就是在告誡著美英法等西方列強們知道,這些國家已經獨立,而作為在這些的家身後撐腰的幕後人,對這些國家的對立就是在和中國對立,對這些國家的進攻就是對中國的宣戰進攻。

這些話是段國學的原話,這些國家對於中國來說很重要,不僅是可以借助著它們共同的開發發展這些土地上的資源,同時也可以極大的緩解中國周邊所面臨的地緣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