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咸豐(2 / 2)

「皇上不必擔心,這些發匪打下一個村就稱皇帝,可見其鼠目寸光,決不可能成事。」怡親王載垣安慰道。(因為太平天國結頭巾蓄發不留辮子,清廷蔑稱為發匪)

「廣西乃邊遠之地,朝廷在其駐兵不多,才讓發匪鑽了空子,只要多派些人手進駐圍剿,相信很快能平息叛亂。」鄭親王端華見咸豐面色稍緩,連忙順著又安慰了一句。

「愛卿所言有理,有哪些得力人員啊,都來推薦推薦。」咸豐氣歸氣,但他也知道光生氣也解決不了問題。

「臣推薦湖南提督向榮。此人憑戰功從士兵、游擊、總兵、提督一路一步一個腳印提升上來,他遇事沉著冷靜,打仗也頗有章法。雖然年近六十,但老當益壯,去年在湖南剛剛剿滅天地會反賊李元發的叛亂,作戰得力,功勛顯著。」怡親王載垣推舉的向榮的確有兩把刷子,在戰場上是常勝將軍,早年鎮壓天理教叛亂發際,又有屢次挫敗天地會起義,在對付民間起義上頗有心得。

咸豐也對向榮在湖南的表現的確印象深刻,他不但剿滅了叛匪,還俘虜了匪首李元發,干得的確漂亮。他微微點頭,但沒有說話,似乎還在想著什么。

群臣看到咸豐這個樣子,有些不太懂了,向榮的確是最優的人選,為什么皇帝還不表態呢?他在猶豫什么呢?

「向老將軍的確是妥當的人選。不過臣還舉薦一人,廣州副都督烏爾泰。此人年少英雄,生性勇敢,作戰往往帶頭沖鋒,是我八旗的一員猛將。」大學士肅順看出了皇帝的心思,讓一漢人獨占鰲頭朝廷面子上不好看,搭配個滿人就順理成章了。

「愛卿所言有理,一老一少,一穩一勇,這樣便穩妥很多。向榮、烏爾泰二人各領六千精兵前往廣西剿滅發匪,另外朕還要命林則徐為欽差,主理協調廣西軍務。」咸豐也擔心兩人互不隸屬,協調起來可能不會太通暢。而且地方官員喜歡謊報軍情,中央派個欽差處理協調事宜,也可讓朝廷能深入了解當地戰事,不會被地方官員欺瞞。

「皇上英明!」群臣跪地贊頌。

咸豐心里舒服很多,心底都暗自佩服自己,臉上的表情似乎在說:「怎么樣,最後還是我思慮周全。

可惜林則徐在領命後,病死在了赴任的路上,沒有參與剿滅太平天國。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致,正因為沒有這個「污點」,林則徐在教科書上的歷史形象上要比曾國藩高大很多。也許這就是太平天國的命,如果林則徐參與平叛,以他的才能恐怕太平天國能不能成事還真是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