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權力誘惑(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大清漢帝最新章節!

關於開海禁大規模通商這件事情,和珅是強力支持的,但是乾隆就很反對。具體的原因太多了,有他對外國的不屑,有他擔心漢人揭竿而起,不利於控制的因素,也有他對於現狀的滿足,總之,他是反對派,和珅的強力支持也被他強行壓制。

其實清朝始終擔心地方勢力的崛起強大會威脅到他們的統治,畢竟他們有外來戶的心理,所以對地方的權力防范的而非常的嚴格,最後為什么還是滅亡了呢?實際上不是他們的路線的錯誤而是操作方面的失誤了,這個做法是正確的,但是在做的過程中有了問題。

明朝如果有清朝的動員能力和對地方的掌控能力,顯然不會被玩死,不會被愁死的。清朝雖然沒有做到最好,但是也比明朝在這個方面做的好的多,所以他一直維持著中央政府的強勢,最後的滅亡,實在是趕上了各種矛盾和內部袁世凱的諸多問題,否則的話,人家根本不會滅亡,甚至可能分裂中·國。

當時就有許多的滿蒙王公大臣,要求隆裕皇太後,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放棄內地,退入關外,還內地給中國。把關外的新疆,唐努烏梁海,外蒙古,內蒙古,東北全部**,形成一個大規模的滿蒙`**。

實際上當時的中國人對這些地區真興趣不大,加上這些地區漢人稀少,東北較多的漢人也基本是包衣和漢軍旗,和內地漢人不一樣,他們支持**。這是屬於滿蒙實力的圈子范圍,是有**的條件的。

當時,他們有四十多萬正規軍,幾乎清一色的滿蒙族人,如果清廷當時真的同意了這套方案,則分列成為必然。加上當時的日俄等君主制國家,強烈反對中國進行這種廢除帝制的現代化改革,在他們的強力支持之下,中國是沒有能力去用武力解決這些地區的,實際上清朝打不下去了,不是打不過南京方面,在戰場上,他們有絕對把握可以取勝,是因為財政危機,沒錢了,才被迫議和。

最後,也是北方勢力贏了,袁世凱和清廷的斗爭,屬於北方內斗,不論誰贏,南京方面的孫中山都是必然的失敗者,他無力對抗北方的強大。

幸好,當時的隆裕皇太後力挽狂瀾,堅決反對分裂祖國的行為,強令滿蒙和仆從各族的士兵放下武器,接受改編,關鍵時刻和張學良接受蔣介`石統一一樣,她也放棄了本可以唾手可得的一切,堅決支持國家統一。否則的話,今天的中國不但是無法崛起,更要面臨著一個強大的北方強敵的存在。

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了清朝在旗人制度方面的意義,雖然在治國上有諸多弊端,但是真的處於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治理中國治理不下去了,我們撤回去,反正漢人被限制進入北方這些地區,我們人少地方大,人均資源多,還是會很爽的。

但是這個政策的缺陷就是不夠穩定,內地既然人多,如果足夠強大,你又沒有外援,不過是下一個被漢朝打敗的匈奴,明朝干掉的蒙古,唐朝滅掉的突厥罷了。實際上,這個問題有修正的辦法,那就是擴大旗人的規模,讓旗人從貴族降格為待遇較好的群體就可以了,貴族必然人數限制很高,多了就沒法貴了,所以不可能幾百萬旗人對抗幾個億的普通人民。

如果旗人的數量是一個億,普通百姓數量是三個億,那憑借高度控制著這一個億的旗人,清朝永遠都不會滅亡,有的只可能是內部的政變。但是清朝的教訓,被新中國繼承了,新中國用兩個手段,解決了問題。

一個問題是上面向下,一個問題是,下面向上。

何為上面向下?就是統治階層向下浮動,降低權力,擴大人口,昔日帝王堂前燕飛進尋常百姓家。把旗人的超高級貴族待遇,改為了黨員團員,數量龐大的很,但是就沒有那么多的特權了,只是一般的權力階層而已,但是卻加大了對全民的控制力度。

這方面有點學太平天國的大肆封王,真以為洪秀全傻了吧唧的封幾千個王侯鬧笑話呢?一看就知道,類似於明朝太監監軍的性質,是想讓自己徹底的掌控任何一支部隊和力量,把力量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里而已,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要會看才行。

另一個方面就是底層向上,讓原本大量的宗族力量被消除,底層力量由民間自治,改為了鄉鎮和農村兩級管理機構,徹底的掃除權力控制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難解決的黑洞,宗族的黑洞。

這就是文`革和除四舊背後的目的,直接的掃除截止到民國這幾千年的宗族文化,目的是掃除他們隱藏在文化背後的政治力量,掃除了,我看你還怎么辦?你當我傻呢,沒事人家搞電子產業升級我搞斗爭,那是有目的的,不搞的話,國家都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發展什么你都是個失敗者,永遠的失敗者。

看印度立刻就明白了,it業搞的不錯吧,咋就怎么都發展不上來呢?那就是他地方力量太強大了,比中國宗族還厲害,國內的無數個邦國就是無數個黑洞,而且和中國不同的是,他各地文化都不一樣,宗教也有巨大矛盾,這就比中國更難治理,更難發揮動員能力了,無法有效控制地方,當然發展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