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2 / 2)

大英公務員 青山鐵杉 1559 字 2022-11-29

「這體現了大英帝國對盟友的尊重,絕無其他想法。」艾倫威爾遜對亞歷山大卡多根的話表示贊同。

歐洲有句話,十七世紀的歐洲中心是法國,十八世紀之後的歐洲領導者是英國。當然這種言論在法國境內比較泛濫,英國國內沒有這種說法。

但布魯塞爾的語言環境確實如同亞歷山大卡多根所說,法語是優勢語言,荷蘭語代表著貧窮落後的佛蘭德斯,而且比利時政府的官方語言僅有法語一種。

布魯塞爾的教育機構也幾乎都使用法語教學,這進一步阻礙了荷蘭語的推廣,也導致人們產生了荷蘭語的低等印象。

不過站在英國人的角度來看,這不過是法國太陽王時代的些許殘留,世界上不同地方的進步程度是不一樣的,某些地方存在幾百年前的痕跡,也不是不能理解。

在這個英語影響力早已經遠超法語的世界當中,應該對固執的法國人報以同情和理解。

「法國人這種固執的堅持,真是十分可愛,我們就沒有毫無異議的壓倒過法國人一次嘛?」艾倫威爾遜搖著頭苦笑道。

「又過幾次,但是這種次數不多。」亞歷山大卡多根慢吞吞的開口道。

「最近一次讓法國人無話可說是什么時候。」艾倫威爾遜頗感興趣的追問道。

「一八一五年,滑鐵盧戰役。法國人絕對無話可說!」亞歷山大卡多根帶著壞笑道。

可能是出於閃亮登場的考慮,法國人是在英國代表團到達布魯塞爾的第二天到的,這個時候艾倫威爾遜,正在內閣秘書和外交部秘書的教導下,對自身文化修養提高進行充分認識。

內閣秘書愛德華·布里奇斯,表示對目前英占區的工作表示還算滿意,不管很多政策的效果如何,但英占區貿易委員會的努力,白廳已經看到了。

同時表示在意義上來說,布魯塞爾會議絕對比英占區的重建要重要得多,甚至決定著大英帝國未來的走向,不論是在帝國層面,還是公務員的角度上,都值得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某種意義上甚至比波茨坦會議更加的重要。

如何團結歐洲各國,英國內部的共識已經確定,就是從目前參加布魯塞爾會議的各國殖民地上下功夫,這也是利益不同,想法不同,甚至關系並不和睦的各國最大的共同點。

英國和法國因為歷史的原因關系微妙,可微妙的並不是只有英國和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關系也不是親密無間,西班牙吞並過葡萄牙,比利時獨立戰爭的對手就是荷蘭人。

當然比利時獨立的支持者是法國人,而支持荷蘭的國家是英國、俄羅斯帝國、奧地利帝國和普魯士王國。

可以說每一個國家的手中都沾染了其他國家的鮮血,在現在這個時候必須要團結,如果不團結的話,這些曾經都風光無限過的國家,很快就會泯然眾人,成為美國和蘇聯眼中的小蝦米。

迎接各國參加布魯塞爾會議的比利時國王,是利奧波德三世,這個目前深陷爭議的國王,因為戰爭期間對德國態度曖昧,目前利奧波德三世可以說處在麻煩當中。

這一次的會議之所以在比利時舉行,也是利奧波德三世大力爭取的結果。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在倫敦舉辦法國人不認可,在巴黎舉辦英國人不認可。

布魯塞爾深受法國影響,於是選擇了這么一個地方來坐下來好好談談,關於殖民帝國的明天到底會怎么樣。

負責接待各國代表團的人,則是利奧波德三世的弟弟查爾斯親王。艾倫威爾遜對查爾斯親王這個名字和頭銜,非常的不適。

他認為只有一九五八年成為王儲,做了六十二年的大英帝國胤礽,更加符合自己心中的親王形象,其他查爾斯都是假冒偽劣。

比利時王宮上空,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的國旗高高飄揚,表示著這次對外宣稱為歐洲戰後復興會議的布魯塞爾會議正式拉開了帷幕。

英國首相艾德禮,法國臨時政府主席戴高樂,毫無疑問是這一次戰後復興會議的最重量級人物,兩人的態度決定著這些殖民帝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