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2 / 2)

大英公務員 青山鐵杉 1549 字 2022-11-29

由英國發起,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參加。英美蘇法四國外長會議未能就德國問題達成協議之後,英國主張西歐聯合加強防務,以對付蘇聯。

在美國支持下,英國開始同法、比、荷、盧等國舉行談判。五國外長在布魯塞爾簽訂為期五十年的《布魯塞爾條約》,英法兩國當時為了「不觸怒蘇聯和引起麻煩」,在條約序言中申明聯盟的目的在於防止德國侵略政策復活,同時規定倘在歐洲遭到武裝攻擊,締約國應提供一切軍事和其它援助。

設立外長協商理事會。此後又成立防務委員會,設最高司令部,任命蒙哥馬利為總司令。

不過後來隨著北約的成立,布魯塞爾條約組織名存實亡,軍事職能並入北約。所以才不為人所熟知,可這個組織一直存在。

成員國加上了德國、意大利,以及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

本時空因為因為殖民地問題上的明確,布魯塞爾會議提前了兩年出現。不過在布魯塞爾會議之後,盧森堡還是馬上就表達了加入的願望。

「巴黎那邊怎么看待?」艾德禮想了一下,對歐內斯特·貝文問道,「其實如果戴高樂也同意這一點的話,那就沒什么可說的了。只是就怕蘇聯對此產生疑慮,要知道目前的成員國都處在廣泛的海外利益,可盧森堡卻沒有。如果盧森堡加入的話,會不會引起莫斯科對西歐的懷疑,認為我們是對蘇聯采取遏制態度?」

「莫斯科的態度確實值得考慮。」歐內斯特·貝文點頭回答道,「不過盧森堡這種袖珍國家,莫斯科應該不至於小題大做,對了,從莫斯科一部分高官的言論當中,好像有讓四國武裝都退出德國,把德國變成中立國的想法,不知道你怎么看?」

「這絕對不能同意!就算我們同意,法國人也不會同意。」艾德禮干脆的拒絕道,「一旦四國都退出德國,地面力量最強的蘇聯不會有什么損失,我們卻只能准備好在法國抵抗可能的入侵了。」

蘇聯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從德國撤軍,使四國占領區統一。前提是統一的德國必須嚴格中立,另外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西方陣營應該為此向蘇聯支付巨額抵償金。

但是在一九四五年這個條件是,蘇聯撤軍的同時,美英法也必須撤軍。

就在兩人探討歐洲局勢的時候,軍情五處的副總干事,本次接待的安全負責人蓋伊·利德爾敲了敲門,進來匯報道,「蘇聯訪問的成員,想要進來對倫敦的盛情接待表示感謝。」

「讓蘇聯同志們進來吧。」艾德禮換上了一副溫和的笑容,對著蓋伊·利德爾道。

在蓋伊·利德爾轉身離開之後,沖著歐內斯特·貝文示意道,「這個問題我們之後再談,並不僅僅是英國一個國家的事情,還有法國和美國,涉及的國家越多,就越復雜,人多嘴雜就沒有共識,口水眾多卻無所事事,那就自然沒有結果了。」

「完全退出德國我們英國是吃虧的,現在英占區還沒有回報。」歐內斯特·貝文同意道,怎么也要英國本土完全恢復戰前的情況才行,到那個時候再談,也僅僅就是可以談,沒說一定要談出結果。

倫敦皇家歌劇院的舞台上,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的表現還在進行,觀眾浸溺於合唱團令人激奮、如雷鳴般的歌聲。巴拉萊卡琴與銅管的聲音此起彼伏,兩千兩百名來自各界的英國觀眾屏息而立,洪亮的合唱聲聲入耳。

並不是所有人都進入過戰場,但是所有觀眾都好像感覺戰場就近在眼前,紅旗歌舞團直擊靈魂的合唱,將所有觀眾都帶入了進去。

舞台的最後,二百名紅旗合唱團的團員高唱《天佑女王》,無數倫敦皇家歌劇院的觀眾起立,跟隨著來自於蘇聯的合唱團的音樂起舞,高唱天佑女王!

毫無疑問,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在倫敦的第一場演出,就起到了轟動性的效果。

「感謝紳士們的熱情接待!」福爾采娃來到首相包廂,拿著酒杯對著首相艾德禮和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舉杯,「希望這一次的文化交流活動,能夠減少蘇聯和英國之間的誤解,增進兩個國家之間的了解。」

「英國和蘇聯之間沒有敵意,我本人也是一個社會主義者。」艾德禮舉杯同時介紹著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道,「在蘇聯成立的消息傳來的時候,我和貝文都為此歡欣鼓舞,感懷工人階級找到了自己的祖國,為此我們還拒絕幫助敵視蘇聯的武裝運送援助物資。」

「但是我們希望,蘇聯能夠表現出來良性的競爭,這樣對世界和平都著巨大的好處。」歐內斯特·貝文同樣舉杯,然後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為英蘇友誼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