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走向新印度(2 / 2)

大英公務員 青山鐵杉 1532 字 2022-11-29

這段時間國大黨也在打聽倫敦對英屬印度的意見,得知很大意見也認為,應該保留英屬印度的完整,並沒有被阿里真納的言論所蠱惑。

這算是一個好消息,不管是支持甘地的人還是支持支持尼赫魯的人,在完整接收大英帝國遺產這件事上,都是一致的。

當然印度教徒也有少數派,和穆盟的主張一樣,絕對不和對方生活在一個國家。要么印度教要么和平教,這部分的主張最終導致後來甘地被刺殺。

不過這並不是國大黨的主流意見,主流意見無非就是甘地的農業和尼赫魯的工業二選一,而且是支持尼赫魯的人數更多一些。

印度總督府,巴倫爵士把倫敦發來的電報交給艾倫威爾遜道,「從倫敦和國大黨傳來的消息都是好消息,不過你最近和最高法院商量的新文化運動,是不是過於急躁了?現在和國大黨處在蜜月期。」

「尊敬的巴倫爵士,既團結又斗爭,這並不矛盾。而且我和最高法院的法官們商量這件事,全無私心。而是為了維護整個英屬印度公務員的團結。在爵士您的領導下,共同穩定英屬印度的局勢。」

艾倫威爾遜面帶真摯的解釋道,「我在香江的時候,曾經聽過一句話,送別人一條魚,不如送別人一張漁網,這句話很有道理。在這個時候,我認為不能阻止司法官員去創收,如果從行政長官的收益當中分出來一份,分少了司法官員不願意,分多了行政官員不願意,這些都是問題。」

「也是在偶然的時候,我才恍然想起來了忘記了司法官員的那一份。幸虧帕梅拉提醒。」

帕梅拉蒙巴頓?巴倫爵士心里偷笑,這個蒙巴頓將軍的女兒才十六歲吧?能提醒什么?無非就是推卸責任的借口罷了。

「還是要小心,多年以來我們不是沒有為此付出過努力,但也只是明面上禁止了寡婦殉葬,實際上次大陸這么大的地方,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應該還保持著這種陋俗。」

艾倫威爾遜受教的點頭道,「我們根除陋習,相信不會面臨國際壓力的。至於英屬印度可能的反彈,還是老辦法解決。」

「拉攏一派打擊一派。」巴倫爵士點頭認可,提及了另外一件事,「你怎么總是住在單位,我記得你在新德里是有房子的,就算是沒有隨便找一間住進去就行了。」

當然是為了白吃公家飯,我的工資都交給別人了,哪有閑錢到處游山玩水?

不過不能這么說,艾倫威爾遜只是表達了一下進步之心,願意投入到工作當中。

在一九四六年到來之際,帝國主義的代名詞,讓英屬印度有識之士深感恥辱的象征。英屬印度總督府發表了新年問候。

文中表示,在過去的幾年當中英屬印度為整個戰爭做出的貢獻,是值得被銘記的。現在戰爭已經結束,大英帝國的光榮就是英屬印度的光榮。

現在戰爭已經結束,各地都進行恢復性建設,憑借英屬印度的面積和人口,未來的發展潛力不可限量,這一年,英屬印度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未來雖然還是艱辛的,但是這片土地上熱愛勞動的人們,一定會過的越來越好。」

「為此英屬印度總督府,已經准備好了一份建設計劃,來發展英屬印度的經濟。這份計劃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支持。」

「在一九四六年的開始,英屬印度總督府會隨著廣泛的臣民一起,走向新印度。」

英屬印度總督府在此之前,從來沒有發表過新年賀詞,這也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發表新年賀詞的消息傳到倫敦,甚至引起了熱議。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英屬印度在倫敦報紙上出現的頻率變高了。不過這也並不全是好事,本土公民對英屬印度的印象甚至是越來越差。

和英國本土的熱議相比,英屬印度的報紙對英屬印度總督府的新年賀詞的熱議,一點也不下於本土,甚至還有過之無不及。

走向新印度,也成了不少報紙的標題,當然也有不少清醒的民族主義者表示,這都是大家的斗爭換來的妥協,告訴周圍的人不要被英國的花言巧語所迷惑。

一月二十五日,在明確了國大黨不會反對之後,英屬印度總督府正式發布了關於加強建設加爾各答工業區的大建計劃,表示要在五年內,將加爾各答工業區的產業工人增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