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2 / 2)

大英公務員 青山鐵杉 1540 字 2022-11-29

美國的貿易管制清單包括全面禁運類和限制出口數量類,當時杜魯門政府認定,貿易管制的廣度和深度必須能夠影響蘇聯的整個生產體系。

對於美國來說,某個總統宣布對其他國家制裁,其實並不是最嚴重的事情。國會正式立法,把制裁通過法律形勢固定下來,那才是大事。

對英國來說,目前美國都和蘇聯進行貿易,有什么資格對英國指手畫腳。而且就算是拉攏盟友對蘇聯進行技術封鎖,突破口也是存在的。

比如說法共存在的法國,意共存在的意大利,這都是潛在的突破口。而且也確實被蘇聯突破了,尤其是靈活站隊的意大利,在冷戰當中每每率先投敵,在其他國家都沒法和蘇聯做生意的時候站出來,從蘇聯身上吃到了最大的蛋糕。

當然,作為西方國家的一員,意大利不敢大張旗鼓的向蘇聯提供技術設備,他們把雙方的合作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雙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民用工業領域。

意大利把冰箱、汽車、鋼管等產品輸出到蘇聯,並向蘇聯轉讓了一部分生產技術,從蘇聯換回了巨額的外匯和豐富的資源。

最典型的就是蘇聯的汽車工業,蘇聯的汽車工業可以說大部分是意大利的功勞,蘇聯最著名的拉達汽車原型就是意大利的菲亞特汽車。

作為回報,蘇聯不僅向意大利支付了大筆的真金白銀,向意大利購買大量的商品和技術,而且還以優惠價格向意大利出口石油、天然氣等資源。

英國的技術不比意大利強多了?這種事情,既然法國和意大利都能做,英國有什么不能做的?

在柏林波茨坦宮的談判記錄,源源不斷的被隨行的探員傳回倫敦。艾倫威爾遜的一番文攻武嚇,尤其是在道德底線上的靈活立場,讓諾曼布魯克十分贊賞。

羅羅公司的發動機技術,也從之前的幾十台,變成了首批三百,全額付款的合同。至於英屬馬來亞的橡膠和錫礦進展也十分順利。

「愛德華,蘇聯是不是真的陣亡了兩千萬人?」諾曼布魯克和自己的前任愛德華·布里奇斯聊天時候分析道,「不然無法解釋這件事,艾倫出發之前列舉的種種條件,幾乎已經全部達成了,我本來以為沒有這么容易呢。」

「德國陣亡八百萬人,比較一戰時期法國本土的平民損失,蘇聯肯定付出了更大的代價。但蘇聯絕對不會承認的!」愛德華·布里奇斯長出一口氣道,「目前外交部的外交官們也是兩種態度。」

「一部分傾向於保守黨的言論,應該馬上和美國人站在一起對抗蘇聯。另外一部分就如同現在工黨政府,偏向美國但不要和蘇聯鬧翻?」諾曼布魯克當然也知道外交部現在,對美國和蘇聯采取什么對策的爭論,「艾德禮首相選擇的是後者。」

「首相怎么想的我們是無權過問的。不過艾倫確實很適合做外交工作。」微微一笑道,「這證明了我之前的判斷是正確的。」

「是啊,這一次的談判十分的出人預料。艾倫真的把蘇聯人嚇住了。」諾曼布魯克大為驚奇的道,「目前海外殖民地當中,英屬馬來亞的橡膠和錫礦,本身就是賺取外匯的重要產業,美國人非常的需要,現在又打開了重要的蘇聯市場,馬來亞的地位會更加的被看重。那么在英屬印度的駐軍撤離之後,要加強在馬來亞的軍事力量。」

「還有波斯灣?對了美國人正在召集各國商討援助計劃。」愛德華·布里奇斯沉吟了一下道,「首相對美國的援助十分渴望,我們要盡量爭取最有利的那部分。」

波茨坦宮,艾倫威爾遜主動伸手和謝皮洛夫伸過來的手握在一起,就在剛剛兩人代表了兩國政府簽署了貿易備忘錄,為英屬馬來亞的出口打開了方便之門。

這是一筆雙贏的合同,蘇聯並不吃虧,人工合成的技術再厲害,也沒有天然的橡膠省事。對於大英帝國來說,目前世界上最大市場是美國,第二大市場就是蘇聯,蘇聯願意打開方便之門,對英國絕對是一件好事,兩大強國伺候英國,這福分還小嘛?

艾倫威爾遜有足夠的理由向倫敦交差了。他已經為英國爭取到了比歷史上好上無數倍的合同,現在完全是志得意滿的狀態。

雙方握手友好告別,艾倫威爾遜一行人也回到了柏林的英占區,准備經過波恩停留片刻打道回府,運作運作,去馬來亞繼續為帝國做貢獻。

「倫敦的電報,艾倫。」艾福爾早就等著艾倫威爾遜了,見到他回來直接拿出來了倫敦的電報道,「讓你先留在大陸,下個月在巴黎有一場重要會議,你的名字在出席名單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