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2 / 2)

大英公務員 青山鐵杉 1532 字 2022-11-29

先好好經營釜山防御圈才是正經,在波恩的艾倫威爾遜,為英國爭取利益主要有兩點,未來德國的首都必須在英占區,英國控制的魯爾區是德國最重要的地方,總不能把首都放在美國控制的巴伐利亞吧?

另外一點就是要照顧法國人的情緒,以及德國周邊國家的感受。雖然戰前德國和周邊國家的關系未必就很差。

但德國作為一個戰敗國,被踩一腳是政治正確,戰爭已經結束五年,周邊國家經過了五年的政治正確,哪怕就算是之前對德國有好感,現在也被洗沒了。

所謂的周邊國家,當然也有蘇聯,艾倫威爾遜知道激怒蘇聯已經注定的了。但並不妨礙他用蘇聯來說事,證明英國的擔心有道理。

就如同之前拿著麥天皇一聲不吭去了詐騙島那件事做文章一樣,如法炮制沒什么不行。

「我們倫敦認為,如果美國能夠迅速扭轉局勢,擊敗入侵韓國的敵人。這樣才能對蘇聯形成震懾,歐洲的安全問題是英國最為擔憂的事情。」

「不要忘記柏林還有我們的人,一旦不顧蘇聯的反對激怒蘇聯,那些人會不會成為人質?」

艾倫威爾遜以顧全大局的心態,表示在遠東戰局不明朗,自由世界不占據優勢的情況下,在歐洲這邊不顧蘇聯反對建立排除蘇占區的聯合政府,對當前的局勢有害無利。

這並非是艾倫威爾遜自作主張,北約和聯邦德國沒出現的後果已經顯現出來了。

在當前遠東已經爆發戰爭的情況下,艾德禮內閣當然不願意在歐洲這邊加一把火,把蘇聯的注意力從遠東吸引回來。

所以英國同意合並占領區並且願意為之努力,並不代表就支持聯邦德國馬上就出現。

艾倫威爾遜只不過是轉述本屆政府的意見給美國人,美國帶領自由世界擊退了入侵韓國的企圖,英國才會同意讓聯邦德國出現,在此之前,占領區可以合並,聯合政府的事情在說。

這是出於不要激化歐洲矛盾的考慮,非常的合情合理,除非美國准備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不然就算是華盛頓也不能在這件事上施壓。

艾倫威爾遜到了現在發現,北約和聯邦德國只不過晚出現了一年多,趕上朝鮮戰爭爆發,竟然能給英國帶來這么大的回旋余地,果然英國的外交傳統沒有錯,就應該把水攪混。

對於這種解釋,美國代表也表示認可,「華盛頓也不希望在這個時候激化歐洲這邊的局勢,但是關於跨大西洋軍事同盟的事情,還需要英國的支持。畢竟美國出於維護世界和平的考慮,願意幫助歐洲抵抗蘇聯的威脅,但是如果沒有軍事同盟的存在,美國是沒有理由長期在歐洲駐軍的,公民們也會反對。」

「處在英美特殊關系的考慮上,我不會把這些話當做是威脅。」艾倫威爾遜聽了之後話鋒一轉道,「這件事還是涉及到了法國,相信你們也是知道的,法國才是有陸軍傳統的國家。而不是英國,所以對法國的說服工作,對軍事同盟這件事就十分重要。」

德國當然更有陸軍傳統,不過現在德國是一個戰敗國,連一個政府都沒有。歷史上德國加入北約的時候朝鮮戰爭都結束了。

美國想要在歐洲尋找能在陸軍上和蘇聯對峙的國家,此時此刻只能爭取法國,沒有第二個選擇。事實也正是如此,北約的總部剛開始並不在布魯塞爾,而是法國首都巴黎。可見美國對法國倚重有多大。

後來北約總部成了布魯塞爾,那不是戴高樂上台之後讓美國人滾蛋了嘛。

所以在北約成立這件事上,艾倫威爾遜的工作重點就是,讓美國盡量把在歐洲的軍事基地,設在法國,連同應該設置在英國的那部分也放在法國。

帕梅拉蒙巴頓正好在巴黎有人脈,關鍵時刻艾倫威爾遜總能表現出來胃不好,果斷就讓未婚妻試試能否,讓法國把伸向歐洲的觸手吸引過去。

反正戴高樂威望這么大,法國人遲早會把戴高樂請出來,到時候再讓美國人滾蛋嘛,這樣英法兩國都能避免被美國滲透。人人都有優點的,甚至是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