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2 / 2)

大英公務員 青山鐵杉 1539 字 2022-11-29

「我們三家公司必須以一個立場來應對政府。」艾克伯格不緊不慢的道,「只有這樣才能保全最大的利益,而且先期的投入,最好是國家撥款來進行。」

帕梅拉蒙巴頓、菲兒·布朗都點頭認可,這是兩人都希望出現的結果。讓國家把最艱難的事情都做完了,大家在一擁而上把利益拿到手。

其實帕梅拉蒙巴頓想的更多,布倫特石油除了供應英國之外,還可以服務於歐洲。借此加大對歐洲的經濟影響力。

艾倫威爾遜要是在這的話,肯定會很欣慰,那個被一把鑽石砸暈頭轉向的小姑娘,已經長大了。

可惜他正在朱巴和病魔做斗爭,按照他的想法,這種小感冒吃點鎮痛葯出點汗就完事了。事情確實這么發展的,但過程沒有這么快。

格雷斯帶著一群切特尼克到達朱巴之後,艾倫威爾遜仍然在房子里面挺屍,腦袋枕著海蒂·拉瑪的長腿上,躺著對格雷斯的到來表達感謝。

「威爾遜先生,和我想象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我實在不覺得嚴重到哪去。」格雷斯見過海蒂·拉瑪,不會因為對方穿著阿拉伯長袍都認不出來。

「哦,我的朋友,你這樣真令人心痛,我對斯拉夫人還不錯吧。不敢說有恩惠,但一直幫忙。」艾倫威爾遜伸手摸著還有些發熱的額頭道,「以我們之間的親密關系,讓你過來一趟幫忙,並不算過分。」

「這種解決獨立運動的事,你當然是在行了。」格雷斯點點頭道,「不過這和我們好像沒關系,我們好好待在北羅德西亞。」

「怎么沒關系,以後英國對非洲的影響力保持,就需要通過你們北羅德西亞來完成。」艾倫威爾遜反駁道,「不管是王室領地還是自治領,你一個白人為主的地方,處在一片黑人國家當中,政治上就不正確。但是通過維護黑人,挑撥黑人和阿拉伯人,基督教和和平教的矛盾,說不定就對處在包圍中的北羅德西亞是一個改觀。」

格雷斯撇嘴,他不認為艾倫威爾遜的話會實現,這只不過是讓他幫忙的一個借口,直奔主題道,「艾倫,你知道的。我可是很忙的。」

「還真有一件事讓你幫忙,關於印度的事情。」艾倫威爾遜想了想道,「雖然萬隆會議讓倫敦和華盛頓都很不滿意,但是當前對印度,自由世界還是以拉攏為主。但你也了解,工黨政府傾向於花小錢辦大事。」

「所以要做什么?」格雷斯眉頭微皺,回想一下,不覺得兩個地方有什么聯系。

「農業革命,帕梅拉最近在農業領域發力,而且據我們的情報,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之後,印度的農業發展並沒有改觀。尼赫魯的國家發展方略,主要是在工業當中。現在的印度仍然時有飢荒發生。在這個領域幫助印度,可以輸出英國的農業技術,從種子上挾持印度。」

就算是在非洲,艾倫威爾遜仍然惦記印度人民能不能吃飽飯的問題。殖民者做到這份上,簡直感天動地。

在尼赫魯主持萬隆會議召開的同時,印度正在大量進口美國糧食維持印度人的需求。

這對英國來說不是好事,印度的進出口以英鎊結算,和美國的聯系變得緊密,會削弱英鎊、增加美元的流通份額。

對艾倫威爾遜來說,他才剛剛讓妻子在農業領域加大投入,現在正需要一個試驗田。而和蒙巴頓家族關系甚佳的印度更為合適。

尼赫魯時期,印度時不時就出現飢荒,其女兒英迪拉·甘地接任印度總理,面對印度的糧食危機,她一改其父重工輕農的思想和政策措施,接受了農業專家和世界銀行的意見,確立了在印度實施農業的「綠色革命」的方針政策。

如向世界各國大量引進高產糧種,大面積采取科學種田的措施,加強對農業水利灌溉系統的投資和建設,還在全印度設立各種名目的獎勵措施,全力支持農民用現代農業的新技術提高糧食產量和農作物的積極性。

帕梅拉蒙巴頓的糧商之路,克拉地峽僅僅是一個開始,北羅德西亞也不是重點。他希望妻子的糧商之路能夠通到印度。

「好吧!」格雷斯思考了片刻道,「其實我們和羅德西亞那邊,也正在努力發展農業。帕梅拉如果有興趣合作,我們可以互惠互利。」

「絕對的互惠互利,說起來你可能不相信,整個非洲我最相信的就是你們。」艾倫威爾遜精神了少許,繼續道,「我們要把兩種優點都結合起來。」

終於,在海蒂·拉瑪的細心照顧下,艾倫威爾遜的病好了,可以和約瑟夫·阿古深談一次南蘇丹的未來了,在他生病這段時間,相信約瑟夫·阿古應該想了很多,他有預感,這一次會有成果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