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2 / 2)

大英公務員 青山鐵杉 1535 字 2022-11-29

不管是親蘇的敘利亞,還是目前和英國關系良好的埃及、伊拉克,都比沙特在阿拉伯世界有威望,英國應該以共和國體制的敘利亞倒向蘇聯,來讓美國相信,阿拉伯國家的君主制是應該得到保護的。

「幸虧你不是首相。」離開外交大臣辦公室,艾倫威爾遜終於是發現了艾登做首相的好處,至少比這個母親是美國人的外交大臣可靠。

他的首席私人秘書威克,此時已經抵達埃及見到了法魯克一世,闡述了英國對於維護埃及阿拉伯霸主的意見,並且恭喜埃及海軍將影響力擴散到東南非洲。

「英國對穩固埃及王室,遏制愈演愈烈的革命浪潮,一直表達著堅定的支持。」威克在見到埃及王室的重要人物穆納姆親王時候,「英國是早晚要離開埃及的,只要蘇伊士運河對英國暢通無阻,不危及到英國的國家安全,英國願意和埃及保持特殊的友好關系。也許非洲很多的事務,還需要埃及的支持。」

威克還是很具有英國的紳士風度,要是艾倫威爾遜親自過來,他甚至趕在穆納姆親王面前說,英國會支持埃及吞並利比亞,反正都只是說說而已,為什么不吹噓一下呢。

反正卡大佐死後,利比亞的局勢就成了埃及支持的勢力和土耳其支持的勢力血拼。利比亞靠近埃及的土地,埃及影響力大增,甚至有埃及要吞並利比亞的坊間言論流傳。

利比亞確實是一個好的吞並對象,人口只有幾百萬級別,石油資源豐富,賬面領土大。北非著名的軟柿子,只是卡大佐的存在感太高,弄的一些國家誤以為利比亞實力還不錯。

艾倫威爾遜就把英國在阿拉伯國家的影響力,押注在君主國家身上了。

這是從冷戰的過程判斷出來的,一旦轉為共和制,考慮到以色列的存在,蘇聯就算不能把自己的體制移植過去,共和國家也會表現出來一定程度上的親蘇。

冷戰的阿拉伯親蘇國家有,埃及,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奪取國家政權,隨即導向蘇聯。

伊拉克軍官卡塞姆發動政變,推翻了親英國的伊拉克王國政府,伊拉克在外交上全面倒向蘇聯。

隨著敘利亞民選政府上台執政,阿拉伯復興黨逐漸掌握了敘利亞的國家政權,敘利亞在外交上全面倒向蘇聯。

阿爾及利亞取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蘇聯和阿爾及利亞政府建立外交關系,阿爾及利亞軍隊的武器裝備大都為蘇聯制造。

卡扎菲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利比亞王國政府,建立利比亞共和國。利比亞在外交上全面倒向蘇聯。

這都不算南也門那種純粹的蘇聯體制國家,每一個君主國家被推翻的結果,就是英國影響力的喪失,蘇聯在中東影響力的擴大。

美國也是拼命才把沙特保下來的,期間也丟了伊朗,差點造成美國在中東的布局崩盤。

現在馬來亞這個工業基地已經成功運作,增加中東親英君主國家的抵抗力,就應該是英國現階段應該考慮的中東外交政策。他甚至想要拉上法國。

正好,這一次借由南極會議,和法國人好好聊聊,聊聊的原因也有美國的因素。因為美國已經通過外交渠道,表示希望英國不要再伊朗問題上強硬下去。

華盛頓願意就伊朗石油危機斡旋,拿出來一個公平的方案保全英國的利益。

現在艾登首相正在考慮是否對美國的建議回答,艾倫威爾遜已經就伊朗問題提交了報告,列出了美國可能給出的解決辦法。

首相艾登在成為首相之後,繼承了前任政府對伊朗石油危機的強硬態度,並且公開說過,「伊朗必將淹沒在自己的石油海洋當中,現在的國際原油市場,有伊朗也行,沒有一樣也沒有多大區別,伊朗根本無足輕重。」

但英國的制裁卻已經讓華盛頓感受到了,伊朗的局勢似乎正在變得微妙起來。

華盛頓在中東選定的代理國家是以波斯人為主的伊朗,和以色列。沙特這個弱雞是阿拉伯人,而且在戰斗力上並不值得信賴。

如果英國對伊朗的封鎖持續下去,要知道伊朗可是三分天下的格局,北部還有蘇聯的影響力存在呢,要是蘇聯借機擴大影響力,不但英國得不到好處,美國也同樣受到影響。

隨著英國和伊朗的封鎖和反封鎖在加劇,美國已經越發的坐不住,想要找機會和英國談談,繼續下去只能讓蘇聯得到好處,對英美兩國都是不利的。

首相艾登,現在也承受著華盛頓不小的壓力,剛開始的堅決制裁態度,也變得松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