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爭相示好(2 / 2)

大英公務員 青山鐵杉 1551 字 2022-11-29

看在英美特殊關系的份上,艾倫威爾遜還是給出訪指了一條明路,還可以重塑和西班牙的關系,因為氫彈掉落的事情,美國和西班牙的關系有些微妙,美國人認為弗朗哥沒有安撫西班牙人的不滿。

這是倒也怪不得弗朗哥,氫彈掉了這么大的事,還不讓西班牙人抗議抗議么?弗朗哥總不能糊弄西班牙人說氫彈沒危險。這一次正好接著這個機會,在外交上的合作打破僵局。

在這個環節上英國是可以幫幫忙的,至於後面的波蘭環節,英國就不能出力了,首相不會同意去撩撥蘇聯的。

「毫無波蘭。」等到對方心事重重的走了之後,艾倫威爾遜張嘴就說了一句漢語。

為了解釋英國准備通過經濟手段,看看是否能夠瓦解蘇聯集團的孤立經濟體系,他竟然東拉西扯了這么多,想想都頭疼。

通過芬蘭和蘇聯做生意,被解釋成了對東歐的滲透,也不知道美國人會不會相信。

不過美國人現在最大的問題,肯定還是越南戰爭。到底敵人的概念是什么已經成了美國人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這是個非常模糊不清的問題,爭議的焦點是關於「敵人」的定義。美國在越南面對的敵人非常復雜——北越正規軍,以個人身分進入南越當兵的北越人、越共在南方征召的游擊隊以及各類准軍事人員。准軍事人員從攜帶步槍的農民到參加非正式軍事組織從事破壞和情報傳遞工作的村民等,不一而足。問題就在於如何劃定「敵軍數量」的界限。

樂觀者排除了許多非正規部隊,而美國情報官和中央情報局的分析人員則把某些非正規部隊計算在內了。駐越軍事援助司令部和華盛頓情報部門內部的爭論越來越激烈,而且曠日持久。

總統、中央情報局局長理查德赫爾姆斯、以及政府中其他高級官員都知道此事,在戰爭期間一直帶有很濃的感情色彩。有幾位當時不贊同另外一派判斷的人接受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采訪。

他們或者明確或者暗示說對方故意誤導了總統和國防部。這些人互相堅持著自己的判斷,指責對方才是導致當前進展不大的罪魁禍首。

駐越軍事援助司令部和中央情報局之間在敵人數量問題上有不同意見;這種分歧也影響到了掃盪作戰的效果。本來掃盪作戰就是讓韓國軍隊和南越軍隊出兵,美國避免地面戰斗。

然而就像是艾倫威爾遜剛開始判斷的那樣,韓國人具有深刻的二鬼子作風,濫殺無辜只不過是韓國軍隊的標配。終於在兩個多月的掃盪作戰當中,南越軍隊和韓國軍隊,因為一次濫殺無辜的事件,進行了一次火拼。

這一次火拼被在西貢的英國軍事顧問回報給了倫敦,並且已經說明,南越政府已經把事情壓了下來,以維護和韓國的友好關系為重。

「買辦政府在這一點上倒是都一脈相承。」艾倫威爾遜拿著東南亞的情報文件,津津有味的閱讀起來,韓越火拼了一場可以當一個樂子看,他更加關心其他方面的情報,在評判社會層面的文件當中,表達了英國對這一場戰爭走向的悲觀態度。

「許多計劃和項目的專項撥款從未用到正點上,許多地方官員把正編軍隊視為對他們的權力地位的威脅。飽受戰爭創傷的村民們對整訓計劃持漠然或謹慎的態度。從未有人解釋清楚這個計劃將由什么人或如何進行管理,特別是在缺乏一個高效率和負責任的南越政府的情況下。當美國試圖加快整訓計劃的進程時,似乎失敗的速度反而還更快了。」

看完了來自西貢的消息,艾倫威爾遜告訴迪克遜,「當地美軍的負面消息不要公布,這並非是我們的職責,要知道這一戰華盛頓是十分重視的。一旦戰敗會對國際局勢產生深遠的影響,」

世界霸主打仗要是戰敗了,老大哥還行不行的問題就會接踵而來,這個世界是很現實的,美國的麻煩還在後面。

英國能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守住就行了,歐洲這邊事情也多,比如戴高樂訪問莫斯科,和勃列日涅夫兩人宣布建立法蘇特殊伙伴關系。

現在內閣正在密切關注法國和蘇聯的接近,當然這也是艾倫威爾遜為推進和蘇聯經貿進展的一大例證,英國再晚一步,好處就都讓法國獨吞了。法國的成功就是英國的挫敗,內閣也認同這點。

推進和蘇聯的經貿關系,必須要加快而不是有所顧慮,同樣想著和蘇聯改善關系的哈羅德威爾遜,讓外交部加快推進和蘇聯的貿易往來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