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艱難的決定(2 / 2)

大英公務員 青山鐵杉 1587 字 2022-11-29

軍情六處首腦離開後,艾倫威爾遜仍然在思考哪里遺漏了,這個年代還是老老實實拼工業的,金融核彈只是看著很美,什么叫力量?

力量在於成千上萬的工人仿佛一群群無聲無息的黑色螞蟻,從許多好似積滿泥水的溝渠似的小街小巷和城邊一些像大垃圾箱一樣的房子里驟然擁了出來,使街上響起一片腳步聲、閃耀於路燈光下的白鐵器皿的磕碰聲、許多平底鞋的干燥的木鞋底踩在地上的得得聲、一些尚未睡夠的人們的喧嚷聲和腳踩在爛泥巴上的咕嚕咕嚕聲。

各方面擁來的人群站滿了整個大街,他們有的密集在人行道上,有的噗哧噗哧地走在滿是黑色污水污泥的街心。一些人亂紛紛地麇集在工廠的大門前,另一些人排成一條宛如長蛇的隊伍,當他們走進大門時,仿佛被門里射出的光線在慢慢吞沒一樣。

千百個工廠的緊張熱烈的勞動生活開始。機器低沉的轟隆聲在煙霧蒙蒙的空氣中回響,那些廠房的窗子和窗子里顯現出的工人的黑色身軀或一台台巨大的機器,這才是真正的力量,金融只能作為一種備選,真正的力量只能回歸本質。

這樣的力量才能制造出來財富洪流,英國如果只計算本土肯定沒有這樣的力量,不知道歐共體國家加在一起,有沒有這樣的力量。

不知道為何,白宮的幕僚們總覺得今天的天氣格外陰沉,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可能他們不知道這個形容詞,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這兩年對美國來說是艱難的,軍事上越南戰爭進展很大,屢次給予北越重創,但卻無法轉化成勝利,甚至國務院和中情局也不認為再打下去有什么結果,只剩下五角大樓覺得還可以在努力一把,還有卸任的越戰美軍司令威斯特摩蘭上將,不斷到處演講。

怒斥政府的畏首畏尾,是軍隊無法在戰場上取勝的根源。

反戰浪潮此起彼伏,還有美元危機的頻頻出現,歐洲盟國的反戈一擊,這一次短暫的代替了越戰怎么結束這個問題。

總統尼克松的暴怒讓幕僚們不由自主的遠離總統的辦公室,竊竊私語到底發生了什么,讓這位以強硬形象示人的總統如此失態?

過了一會兒,基辛格博士匆匆來到白宮,在其他人求知欲的眼光當中,進入了總統辦公室。

他倒是不怕尼克松會怎么樣,畢竟基辛格是洛克菲勒家族的朋友,他還曾經做過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的董事,這個基金會是洛克菲勒五兄弟建立的。

「英國人欺騙了我們。」尼克松難掩心中的憤怒,他沒有想到最終等到的是這個消息,如果英國人早就說無能為力還好,可既然答應下來了,最終卻選擇袖手旁觀,這就是徹頭徹尾的欺騙。

「這是一個艱難的時刻。洶涌的美債正在吞沒美國。」基辛格其實並不願意去英國,他去之前就覺得事情不會順利。

對英國最終答應為之努力,要和美國共同進退的允諾,基辛格心里都極為吃驚,只是看尼克松放輕松沒有說出來,現在事情已經很明顯了,英國人臨陣脫逃,把之前的允諾當成了放屁。

由於金兌換本位制的遺傳毛病,美元的增長必然超過黃金,而維持美元與黃金之間的鎖定價格,也就成為一個從邏輯上看根本無法持續存在的幻覺。

瓶頸在於當美元的輸出規模大於自身的黃金儲備時,就會自動引爆全世界用美元紙幣往擠兌美國黃金儲備的危機。

顯然這一次的美元海嘯,比以往的歷次都更加猛烈,在越南戰爭遲遲沒有一個結果的時候,歐洲顯然已經對美國的美元超發忍耐到了極限,這一次是對著將美聯儲擠兌倒閉的目標來的。

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做不到的,這么大量的美債和美元雙管齊下,歐洲只有英國和德國有這個條件,更大的可能是,歐洲各國人人有份,甚至可能還有上一次就擠兌黃金的法國。

美國沒有這么多黃金,全世界也沒有這么多黃金,英國的角色就算不是罪魁禍首,也肯定扮演了一個負面角色。

「總統,給美聯儲主席打電話。我們不能看著好不容易積累的黃金,最終被歐洲人拿回去。」

基辛格開口道,這可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但遲早有這么一天,那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走到了盡頭,美元事實上違約了。

阿瑟·伯恩斯是美聯儲的現任主席,因為和尼克松的密切關系,他得到了整個掌控金融帝國的寶座,因為這種私交,他也被認為是一個政治化的主席,直接聽從於尼克松本人。

「二點七五億盎司。」得知了現在的黃金儲備數字,尼克松陷入了深深地思考,現在需要她做出一個可能會改變國際金融秩序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