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算計老父親(2 / 2)

大英公務員 青山鐵杉 1631 字 2022-11-29

馬金斯來到內閣秘書長辦公室要說兩句看法,這和國防部有什么關系?好吧,就算是有!

布雷斯特來了也要發表一下感想?內政部也和美國有關系?這明明算是美國內政,外交部、財政部,都不忘記高談闊論一下,認為尼克松會平安無事,和認為他最終會灰頭土臉,在中期選舉當中失敗各執一詞。

但幾乎沒有人認為尼克松會下台,因為美國從成立之後,還沒有過先例,一個總統因為一個應該算是丑聞的事件而下台。

要是在英國的話是有可能的,執政黨的後座議員形成串聯,就有可能讓首相滾下台。艾倫威爾遜腦海中的記憶里,最新的受害者是鮑中堂。

艾倫威爾遜也不好阻止同事們對水門事件的關心,因為他本人也很關心,而且還知道尼克松躲不過去。因為這還涉及到了反猶言論,反猶從二戰之後因為猶太人在戰爭中被屠殺,在任何一個歐美國家都是政治紅線。

民主黨組織的調查委員會又掌握了一個新的情況,尼克松從一九七一年年初開始,下令在白宮辦公室安裝竊聽裝置,以便記錄與手下的談話和電話內容。委員會要求尼克松提供這些錄音和資料。但是尼克松以行政特權為由拒絕。最終法院認為總統也要受法律的約束,必須交出。

尼克松被查出來的錄音當中就有反猶言論,尼克松說猶太人都是間諜,非常傲慢,把自己凌駕於法律之上。

尼克松說美國政府里都是猶太人,大部分猶太人一點都不忠誠。但是他說他的猶太人,基辛格是值得信賴的。還說,你千萬不能相信那些混蛋,他們會反水的。

他沒有見到什么猶太人從越南戰爭回來,他不知道這幫猶太人到底是怎么逃避戰爭的。

當然艾倫威爾遜知道尼克松在歷史上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拯救了以色列,下令把美國能飛的東西都送到以色列,並且贏得了以色列的感謝。

但民主黨是不會放過尼克松的,抓住反猶言論,猛烈抨擊尼克松是種族主義者。

而且尼克松本人的政治操作,很像是英國的政治結構,倚重自己任命的幕僚長,就比如基辛格,而不太把參議院當回事,就比如在印巴戰爭當中的立場,美國國會反對和印度對立,但只有尼克松、老布什和基辛格的團體無視了美國國會的看法,堅定站在了巴基斯坦一邊。

這在英國沒什么關系,但在美國,事務官把議會扔在一邊,讓國會老爺們非常不爽,也是水門事件被民主黨緊咬不放的原因之一。

其實以尼克松連任時期的民調,換做任何一個人完全不用去做水門事件這種事,但尼克松這么自負的人選舉卻不順利,在做了艾森豪威爾的八年副總統,還有廚房辯論這種名場面,竟然輸給了初出茅廬的肯尼迪。

自負的尼克松顯然對輸給肯尼迪留下了深刻印象,哪怕是連任十拿九穩,也為了求一個安心,做出了這種完全不必要的布置。

尼克松本身很自負,此時並不是在認慫,而是展現自己的強硬,尼克松正在指責《華盛頓郵報》是假新聞,是國家的敵人。

此時的美國,負責主審的法官西利卡,感覺到這可能是他人生當中的里程牌,但是法官不能確定一切,所以他決定在自己能做的領域詐一下被推出來做替罪羊的三個犯人,用重刑作為威脅。

在左思右想之後,三個犯人之一的麥考德決定反水。他給西利卡法官寫了一封信,提到如下幾點,他之前在法庭上說的都是偽證;他作偽證是受到更高層的政界人士施壓;他可以徹底坦白,供出所有內幕,但必須有西利卡法官在場。

麥考德的信被西利卡法官收到之後,立刻公開給了《華盛頓郵報》,整個美國震動,在此之前人們都認為這是一場無聊的肥皂劇。

「這還真是一個又臭又長的肥皂劇。」手中拿著一份《華盛頓郵報》的艾倫威爾遜,總算等到了一個初步結果,他還明白這不是最終結果。

艾倫威爾遜在關注華盛頓,遠在莫斯科的母子則在關注他,阿列克謝耶夫回國後和福爾采娃轉述過同無上權威的對話,其中包括水門事件不會這么簡單結束。

尼克松碰到麻煩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之時,他又想起來了當初的對話。

這就像是很多英鎊區的貨幣以英鎊為錨一樣,艾倫威爾遜盯著尼克松,莫斯科還有人以他為錨。

「母親,你怎么看?」阿里克謝耶夫收起了撲克臉,他心里很清楚,福爾采娃比自己的經驗多出很多。

「我只知道,他是一個很有誠信的人,真的說到做到。」福爾采娃陷入沉思,但回答卻用的是肯定的口氣,「現在他在等著最有利的時刻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