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2 / 2)

大英公務員 青山鐵杉 1528 字 2022-11-29

一切順利的時候,想要從國家受益還要看政府的良心,萬一哪一點不順了,就是全體國民共同承擔,有例外么?反正艾倫威爾遜是想不到例子。

假設蘇聯打過來了,政府有無數辦法讓全體英國人做炮灰,別想著能躲過去,還想往外潤?

貴族可以,都在澳大利亞經營很長時間了,你一個普通人潤,當叛國罪是吃干飯的?

平心而論,他這個無上權威就對英國本土的公民夠好了,他但凡是有一點想走捷徑的心思,直接就投美,使出所有的力量讓蘇聯趕快解體,英國人就會發現,有足夠接受了社會主義普及教育的大量移民,會讓這些吃人飯不干人事的屁民趕緊滾蛋,你不干有人干,真以為自己是個人了。

就連布雷斯特也知道,艾倫威爾遜定下的移民底線,一代人的時間,外來移民不能超過英國人口的百分之三,事實上他是想爭取到百分之二的。

也就是英國本土最多存在一百萬移民,變成百分之三還是內政大臣,當然不是現任內政大臣放寬的。

「還是在影視作品上,潛移默化的改變選民們的認識,並且適當的時候透漏了一下關於在馬來亞,還有二十五萬英國移民的事實,香江還有三萬人呢,肯尼亞也有十萬人,這些事都應該讓他們知道,說句實話,哪一天肯尼亞獨立了,又是十萬要返回本土的人,就算是不全部返回吧,也夠一些社區公眾資源緊張了。」

這件事是不能妥協的,就像是之前說的,這是實質問題,和能夠依靠自己的財力和能力移民到英國本土的人相比,有一張選票的選民還真不重要。

「我看肯尼亞獨立真的不遠了。」布雷斯特也是白廳的高官,很清楚肯尼亞的統治也是維持不下去的,現在無非就是談最後的條件。

肯尼亞的獨立也表明,想要在東非重新建立一個英屬印度的計劃破產,不過這個計劃早就破產了,轉移到馬來亞了。

布雷斯特剛走,外交部的電話就打到了內閣辦公廳,「秘書長,阿拉伯聯盟會議的最近進展,要不要送到你那。」

『首相也很關注這件事,送到我這我交給首相。』艾倫威爾遜握著話筒道,「我們還是要盡力為和平奔走的,必須讓阿拉伯世界明白,有些選擇就是選擇戰爭,做出選擇的時候要慎重。」

涉及到約旦河的問題,本質上就是以色列的水源問題,這是歷史上第三次中東戰爭的源頭,納賽爾領導的埃及把以色列的威脅當做虛張聲勢。

結果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從此也確認了對阿拉伯世界的自信心。

這個世界中東戰爭沒打這么多次,約旦河的走向問題需要約旦點頭,約旦又是傳統上的親英國家,英國一直壓著約旦河的討論。

不多時,艾倫威爾遜就到了唐寧街十號,首相哈羅德威爾遜當然在,他也同時接到了外交部的電話,外交大臣帕特里克也在,臉色頗為凝重。

顯然兩人也知道,約旦河的走向對於以色列來說,是一個生死問題。

「戰爭一定會打響的,阿拉伯人過於自信了。美國也不會讓以色列滅亡。」外交大臣帕特里克搖頭道,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是一件眾所周知的事情,這個國家本來就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支點,和伊朗從東西兩面把阿拉伯國家包圍在中間。

「大臣說的沒錯,這個問題會引發戰爭。」艾倫威爾遜也很頭疼,就好像他從前不知道約旦河走向問題會引起戰爭一樣,恰恰相反他比誰都懂約旦河走向的改變,就是在要以色列的命。

「我們應該阻止戰爭爆發,阿拉伯聯盟會議上討論約旦河的走向是片面的,無助於改變當地緊張的局勢。約旦方面之前明明答應過我們。」哈羅德威爾遜有些氣憤,約旦河的改道曾經阿拉伯方面就提出來過,英國也和約旦談過這個問題。

「我想,可能是敘利亞方面說服了約旦,我們雖然都和約旦方面的關系良好,但人家才是阿拉伯兄弟國家。」

艾倫威爾遜雙手一攤道,「事已至此,英國當然會竭盡全力阻止戰爭爆發,為挽救和平努力。」

這是沒問題的,阿拉伯聯盟會議還開著,英國外交部就已經發出了外交公文,開始了挽救和平的操作,外交公函中明確的指出了,阿拉伯聯盟這一次討論的並不是約旦河的改道,而是在逼迫三百萬以色列人走向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