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賣絞索(2 / 2)

大英公務員 青山鐵杉 1527 字 2022-11-29

在廣場協議之後,日本股市增長了近三倍,日元也在兩年之內升職到了一美元兌換一百二,至於到了九十年代,一美元兌八十日元,那已經太遠了。

就和日本股市牛市的重合的時間來看,現在帕梅拉蒙巴頓兌換日元,在日本股市到達頂點離場的話,在用日元換回來英鎊或者美元,連同日元升職的因素考慮在內,會有五六倍的利潤,這是按照常規考慮來的。

實際上在泡沫經濟時期,要是抓住了日本股市的明星股,也就是俗稱的股王,那根本不是五六倍的利潤,而是一天就能把本金滾出來五六倍。

伴隨著日本經濟的高歌勐進,普普通通的日本人面對的就是錢隨便花,東西隨便買,工作隨便找,未來的每一天都會更好。

「五十億英鎊夠不夠?」帕梅拉蒙巴頓可憐巴巴的詢問,「親愛的,我對你是如此信任,你要知道一旦虧了,這么多年的努力,可就……」

「可就怎么樣?」艾倫威爾遜一臉這個家到底誰說的算的口吻,「無非就是多辛苦兩年再把損失補回來,成功了呢?那是可以出賣絞索的利潤。」

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就可以出賣絞索,這一打眼就是五六倍的利潤,難道不值得上趕著把自己的脖子套上去么?

「放心吧,近乎於百分之百的成功率。說不定現在華盛頓都和東京談了好幾輪了,只不過偷偷地談,我們不知道。這不是正常么,我們和沙特也是偷偷談的,避免讓美國人知道。」

艾倫威爾遜好言寬慰,不過藏得在嚴實,到動手的時間也會大白於天下,等到英國的第一架台風戰斗機出現在沙特,美國就會知道了。

艾倫威爾遜無法知道美國和日本談判的內情,但確定這個談判肯定存在,事實也正是如此。

第一次談判甚至在一九八三年,某大國正在嚴打,美國財政部首次向日本提出金融市場准入自由化、利率自由化和日元國際化三大改革要求。

一個月後,美國總統里根訪日,在三大改革要求之中明確了「修正低位日元」的方針。追朔這些政府層面對日本的要求,其基礎卻來自一家美國企業。

美國卡特彼勒公司發布了題為《美元日元的矛盾——現存問題和解決辦法》的報告。該公司時任董事長是李·摩根,因而這份報告常被稱為「摩根報告書」。

卡特彼勒是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礦山機械制造商之一。在七八十年代,卡特彼勒和眾多的美國企業一樣,面對日本同行的攻城略地備受沖擊。

在國際市場上,卡特彼勒的工程機械銷售額還高達三十三億美元,可是僅僅三年後,這個數字就下降到了十七億美元。被蠶食的市場,幾乎都落到了日本的小松制作所和日立株式會社的手里。

一家美國企業,當然不能對日本政府發號施令,不過,美國政治中有一個游戲規則——游說。李·摩根拿著他的報告,在美國國會游說議員,通過他們轉為美國政府對日本政府施加壓力。

美國為此已經開始了和日本數論談判,在今年肯定要創紀錄的貿易逆差作為背景下,里根肯定要讓日本馬上做出回應。

與此同時,在一九八五年到來之前,來自遙遠英國的一對普通夫婦,也准備好了出售的絞索,親身驗證非常結實,足以絞死任何人。

艾倫威爾遜和女首富的資金,在全世界的銀行當中轉了一圈,在進入日本的時候,已經可以做到任何人都無法確定初始來源到底是哪個國家。

一九八四年這個和英國著名小說同樣的時間年份過去,人們都熱切的盼望著新年的到來,但美國財政部則一片凝重,只是粗略的從海關和稅務方面可到一手資料,不用費心的核實,本年度美國創紀錄的出現了一千四百億美元的逆差,近百分之四十來源於日本。

這個龐大的數字,讓人不能輕松的下來,美國沒占領日本,日本是美國的敵人,美國占領了日本,日本還是美國的敵人,那美國不是白來了么?

有這種規模的貿易逆差,幾乎讓美國在拉美的重拳出擊失去了意義,金融收割也不能年年做,可日本的貿易年年有,這不是讓華爾街辛苦的工作付之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