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防著點英法(2 / 2)

大英公務員 青山鐵杉 1528 字 2022-11-29

不過他的好友,現在美國的話事人里根可能並不這么認為,蘇丹一夕之間宣布放棄蘇聯體制,不單英國那邊彈冠相慶。整個白宮也如同置身在歡樂的海洋當中,里根從上台開始就表現出來一副,冷戰在自己手中終結的樣子。

別管他心中是不是真這么想的,但在表現上確實是這么示人,可實際上美國只在格林納達身上,找到了一些自信心。連歷史上領導不到四百萬人口的卡扎菲,都沒讓里根碰到。

現在蘇丹的妥協,讓里根找到了突破點,要不說老牌帝國主義還是有可以學習的地方,雖然非洲戰略是英國提出來的,但是里根覺得,既然非洲的虛實已經被發現了,美國就可以拿出來更大的力量來操作。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首先是給蘇聯以羞辱,這一點在怎么強調都不過分,而另外一點就是遏制英國。

不能讓英國在非洲戰略上大獲全勝,正因為如此,美國才要加入,只有和英國一起進行非洲戰略,才能不讓英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更上一層樓。

外患是蘇聯,內憂是英法兩國,美國當然是希望徹底干掉蘇聯,但也要緊盯著英法,防止這兩個國家成為美國的對手。

前國務卿黑格將軍,雖然已經卸任了,但不代表里根就失去了對黑格將軍的信任,像是這種在非洲的爭奪,恰恰像是黑格將軍這樣的人,操作起來更加的合適,總不能指望中情局的特工上戰場。

「總統想得很對。」黑格將軍由衷的評價,認為里根對內憂外患的認識很對,確實要防著英國一點,如果蘇聯人從非洲離開了,換來的是英國又回來了,那么對於美國來說,根本談不上什么收獲,「非洲問題,確實值得我們重視。不單單是英國,還有法國。」

非洲問題是繞不開法國的,號稱半個非洲在手的法國,其實明面上比英國還難搞,法國用自己的硬實力軍隊和經濟和軟實力法語和文化將所有這些國家的實質殖民統治延續至今。

法國對自己的殖民地一向戀戀不舍,在越南吃過虧以後轉而走軟硬兼施路線。

另外一個世界當中,英國只能在英聯邦框架內,還有與法國一道在非洲做事情。英聯邦本身十分松散,影響力有限。英國的實力在於英語霸權和教育傳媒上的領導地位,用無形的力量影響著非洲。

但在這個世界,英國就算不像是法國這么明顯的抓住非洲不放,在華盛頓眼中存在感還是很高的,尤其是羅德西亞成了所有英屬非洲白人移民的一個目的地,而另外一個目的地當然是澳大利亞。

美國的非洲戰略也緊接著就出爐了,和白廳制定的非洲戰略大同小異,幾乎可以說是一模一樣,但目的當然是防止英國在親蘇國家的傳統影響力死灰復燃,所以這個戰略的根本核心是,英國不管做什么,美國都要緊緊跟隨,排擠英國在其中的作用。

這個戰略非常聰明,攘外必先安內嘛,但艾倫威爾遜其實跟本不在乎非洲,也沒有在把蘇聯影響力趕走之後,在把英國影響力恢復的想法。該留的釘子,像是桑給巴爾島這種早就已經完成了。

英國作為一個事實上的亞洲國家,沒事在非洲費勁什么?甚至和南斯拉夫王國的王儲亞歷山大王子的見面,都比非洲戰略更加重要。

當然在輿論上並非如此,蘇丹的偉大勝利,當然有成了撒切爾夫人在下議院的自我表功。

其實南斯拉夫王室並非是不受到擁戴,之所以有今天的下場,其實就是和格雷斯一樣,運氣不好碰到了天降勐男鐵托。

艾倫威爾遜對恢復南斯拉夫的君主制沒什么信心,但同樣也必須做好相關准備,這並不沖突。

像是南斯拉夫那種沒有事實上的主體民族,本身凝聚力就少得可憐,其實有一個國王沒准還是一個好事。

對南斯拉夫的兩種准備都要做,一是在這個企業集合體共和國當中,找到這些企業的掌控者大家一起發財,如果做不成,看看亞歷山大王子能不能凝結一下這個國家的團結。

至於此時的南斯拉夫誰是領導人這不重要,鐵托死之前專門改變了南斯拉夫政治結構,南斯拉夫沒有總統。而是處在一個主席團當中,代表各個加盟共和國的利益,這樣的結構找代理人都費勁,還不如找到地方企業的控制人,南斯拉夫的現狀,就看愛國南僑能得到多少有用的情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