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冷戰結束(2 / 2)

大英公務員 青山鐵杉 1544 字 2022-12-14

撒切爾夫人不愧是一名實用主義者和功利主義者。當然,這里所說的「實用」和「功利」,並毫無通常的貶義在內,而只是表明「鐵娘子」善於以卓越的戰略眼光把握機會,蓄勢待發,將斑斕的事業從一個高峰推向另一個高峰。

不過從前,撒切爾夫人的功利主義在艾倫威爾遜看來,沒有用到正地方,完全符合路線不同,知識越多越反動的概括。

現在才算是在布什幾次三番的敲打之下,把自己的才能用在應該用的地方了,既然定位為世界大國,就別想鼻屎大的國家一樣一邊倒,傳出去不讓人笑話么?

躺在女首富腿上休息的內閣秘書長,對首相的出訪表達著感同身受的心,要不是年齡大了,自己也一定為國奔波。

「你這個為國奔波,還要挑國家么?」帕梅拉蒙巴頓幫著自己的丈夫掏耳朵,忍不住調侃道,「你不是一直都很重視法國么。」

「分什么方面。二戰的法國要是沒有戴高樂,還真是沒發現有什么作用,戴高樂拯救了法國。」

艾倫威爾遜撇嘴道,「我不是說法國的軍人不勇敢,但要分什么方面,正面戰場上還可以,其他的么?」

法國在二戰中的拉胯程度,並不是正面戰場不敢拼命,這絕對是一種誤解,法國在和德國交手的短短三十多天當中,並不落下風。交換比是很接近的,至於另外一個方面就一點都沒誤解了,法國戰敗之後,是真的沒怎么反抗過。

就拿他的家鄉東北來說,從九一八開始到二戰結束,日軍損失十七萬,這個數字並不包括偽軍,這個數字零頭的零頭法國都沒有達到。

由此可見,法國是不存在什么敵後戰場的,全靠戴高樂跑到非洲動員黑叔叔和和平教徒為法國博取一線生機。

自由法國最艱難的時期,黑人面孔占據了法國軍事力量的三分之二,這也難怪戰後美國都瞧不起法國人,連一直抵抗的戴高樂都沒少被冷遇了。

戰後的法國還是值得尊重的,艾倫威爾遜還是希望撒切爾夫人能夠達到目的,現在的環境和從前不同,里根時期,撒切爾夫人刷存在感的國家是蘇聯、美國,現在布什領導下美國不配合英國了,撒切爾夫人就只能找法國人做外交工作。

想想地圖頭剛上台的時候,撒切爾首相以其精明和膽識拓寬了英國的活動空間,尤其是以其直來直去、不屈不撓的外交風格,在歐、美、蘇三方關系中扮演了一名獨特的、不可取代的溝通與協調角色,發揮了新時代中不同凡響的影響。

一旦布什不把英國當回事,撒切爾夫人就失去了這樣的舞台,不過只要能夠讓首相破滅對英美特殊關系的不切實際,這還是很值得的。

很快撒切爾夫人就返回倫敦,帶來了溝通良好的消息,密特朗也表示,英法兩國是歐洲和平穩定的基礎,顯然這個反饋是正面的。

「尊敬的首相,繞來繞去,英國竟然還是要和法國這個愛恨交織的國家站在一起。」

艾倫威爾遜知道撒切爾夫人心里肯定不這么想,因為這表明英美特殊關系,在戰後最為親美的首相這里已經破產了,可這又有什么辦法呢,難道英國自己和美國對抗?

自己轉向的滋味不好受,撒切爾夫人的臉色不好看,但也沒有反駁的意思,她雖然心里不願意,可這確實也是唯一的辦法。

巴黎的首腦會議,美國總統老布什再次出現,這一次老布什並沒有像是在倫敦一樣藏著掖著,在強調了新時代的北約走向問題之後,重提冷戰已經結束的看法,法國不是北約的成員,之前在倫敦宣布的話,法國總統並沒有出席北約首腦峰會,而這一次在巴黎就不同了。

歐安會各成員國首腦匯集巴黎締結了「新歐洲巴黎憲章」,冷戰正式宣告結束。它強調「歐洲對抗和分裂的時代已經結束」,各國今後的關系將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礎上。撒切爾夫人和法國總統密特朗眼神交匯,也隨著歐洲首腦一起,把掌聲送給美國總統布什。

「冷戰結束是好事,你看看我們的首相,就好像有聯邦德國頂在前面,英國就安全了一樣。」

艾倫威爾遜對著電視中的撒切爾夫人調侃道,「美國又何嘗不是把英國推到頂住蘇聯的一線,現在問題都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