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韋隘院主(2 / 2)

大唐紈絝 柳一條 1127 字 2022-12-01

「杜如晦?」韋隘不由扭頭向高仁看來,道:「那可是老夫子當年的得意mén生啊,不過,老夫記得他好似並不通明算,怎么其子卻有如此才能?」

「克明有子如此,老夫也是甚為婉惜,」高仁搖頭說道:「且不說明算一科現在少有人考,就算考得頭名又能如何?除了類似於各府賬房的寫寫算算,難得為朝廷重用,杜荷小子jing通此道,實非幸事。」

「莫不成,除了術算之外,此子其余各科並不盡如人意?」聽得高仁如此說辭,韋隘亦是不好反駁,只得輕聲從旁探問。

「不通《論語》,不知《詩經》,便是《孟子》、《un秋》亦是一塌糊塗,」高仁痛惜道:「若不是他年歲已大,不宜放到丙院,老夫定會讓他同那些童子一起,重讀一遍!」

「呃?」沒想到對於這個杜荷,老夫子竟會有這般大的怨念,韋隘在一邊輕聲問道:「不知現在,夫子將其分在了何處?」

「乙辰學堂。」高仁沒有一點不好意思地開聲回道。

「唔?」韋隘輕張了張嘴,通過上等院試,卻被分入了乙辰學堂,這當是他們寒山書院近年來最不可思議的一件事了吧?

並沒有責怪與埋怨高仁的意思,雖然韋隘自己酷熱於術算一道,但是他也知道,僅靠著術算,並不能讓一個學子真正地出人頭地,搏取一個較好的前程,當初之所以會以上等院試中加上五道術算題,除了是韋隘這個院主個人的ing趣之外,也是想要給那些參加上待院試學子一個可以入院的機會。

畢竟,便是朝廷在以科舉取士之時,也不全是以文章來定名次,來評優劣,除了明經與進士之外,尚還有明法,明算,明字等途供天下學子選擇,所以書院院試之時,除了下、中這兩種類似於明經、進士的考較方式之外,韋隘還特意在上等院試中加了一點明算的名頭在里面。

「乙辰就乙辰吧,根基不穩,終不是什么益事。」對於高仁的安排,沒有多作評判,韋隘小呷了一口茶水,輕聲向高仁問道:「他所書的那張試卷可有帶來?」

「請院主過目!」知道院主必有此問,所以沒有多作猶豫,高仁便伸手將一直放於內袖中的試卷掏出遞上。

「一柱香內,連做三題,且三題皆對?」將試卷接過,韋隘打眼觀瞧,輕聲說道:「這么說,他是仍有余力,但卻不願再做下面兩題了?」

「確是如此,」高仁回聲道:「做事遮掩,不盡全力,這也是老夫將他分入乙辰的原因之一。」

「嗯,小小年紀,卻是這般懶憊,沒有分毫上進之心,確不可取。」韋隘附和地輕點了點頭,目光順著試卷一直向下,等他看到杜荷所題的那道數字詩時,神情不由一頓,緊接著便徹底地陷入其中。

「這首詩也是那個杜荷所題?」許久之後,韋隘長舒了口氣,兩眼放光地抬頭向高仁問道,見高仁點頭,隨之又急聲向高仁問道:「那個杜荷現在可在院中?老夫想要與他一見!」

---

不知道為什么,有些童鞋好像對書里面出現的『宋』與『上官』這兩個姓氏有很大的怨念。

在這里,老柳想特別解釋一下,宋姓源於un秋戰國,並不是宋朝之後才有。而上官這個姓氏,雖然不知具體源於哪個時代,但是唐朝時肯定就有了,比如貞觀時的上官儀,比如武則天時的上官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