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王珂的吻痕(1 / 2)

重回2003 雨雪紫冰辰 3310 字 2022-12-01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重回2003最新章節!

09年機鋒論壇才剛剛起步,it之家還沒創辦,htc還沒正式進入大陸市場,手機都是通過水貨渠道流入,三星在研發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雖然也有安卓手機,但並不是很重視,等到明年的蓋世s1開始,才會真正火起來。

這個時間段,安卓在智能手機領域只是剛剛學會走路的嬰兒,國內的安卓系統發展更是一片蠻荒。

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需求,洛神「系統」以拓荒者的身份出現,在各種成分的「自來水」傳播下,很快就聚集了相當一批的用戶,甚至有一些沒有安卓智能手機,或者手機還沒適配的人,居然也在洛神社區里面跟著灌水。

除了用戶之外,洛神社區內也陸續吸引了一些民間大神,經過接觸之後,有一人在年末辭職加入了古詩詞,沒辦法,給得實在太多了。

洛神社區在國內發燒友內初步具備了一定的知名度,古詞手機也即將進入測試階段,主要零部件都已經談妥。

他自己這段時間基本都是天南海北的亂跑,光北美就去了三趟,沒辦法,芯片相關的供應商都在那邊。

很多人聽到手機芯片,基本就認為等同於手機處理器,這其實是一個傳播過程之中導致的概念混淆。

後世最為出名的「手機芯片」有三家,華為的麒麟系列、高通的驍龍系列、蘋果的a系列,其中麒麟980、990等,驍龍865、888等,都被稱作soc,其中包括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npu(ai處理器,麒麟970首次集成,此前兩家都沒有),以及基帶;

而蘋果的a系列芯片只有cpu和gpu,負責手機信號的基帶並沒有,因為蘋果設計不出來,選擇的是從高通買基帶。

也就是說,麒麟和驍龍都是cpu、gpu和基帶三合一,蘋果是二加一,也叫「外掛」,在基帶研發難度極大——尤其是專利限制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但也有弊端。

比如歷代蘋果手機,在使用移動網絡的情況下,續航明顯要比無線網絡情況下降低太多,所有手機使用移動網絡都比無線網絡更耗電,但搭載華為、高通兩家處理器的手機消耗情況明顯優於蘋果。

所以很多手機up住評測蘋果手機續航的時候,基本都是連接wifi的情況下進行測試。

當然,蘋果也有優勢,軟硬件一體帶來了極其強大的優化能力,某高管曾說再優化也不可能違背物理規律,把三千毫安電池的續航優化超過四千毫安,這屬於很明顯的偷換概念,續航的物理規律可不止是看電池大小,還有功耗!

蘋果手機在日常使用的情況下,功耗控制要比各大流氓軟件群魔亂舞的安卓手機強大何止一倍兩倍!

iphone的max系列,3000毫安出頭的電池,日常使用的情況下,續航能力要勝過大部分4000毫安電池的安卓手機。

其中又以某米為代表,人家把三千電池的續航能力往四千優化,它把四千電池的續航往三千「優化」。

不過也得分場景,功耗控制大多來自於對流氓軟件的管制,在持續亮屏使用、打游戲等情況下,沒有功耗的差異,大電池的優勢都是踏踏實實的。

至於蘋果手機的信號問題,外掛基帶並非主要緣故,包括從iphone7開始使用(7開始混用)因特爾信號基帶,一直被噴因特爾基帶太坑爹,不如高通,其實完全就是給蘋果背鍋:

因特爾信號基帶固然不如高通,但蘋果手機的信號差,完全是因為蘋果的信號設計能力太垃圾,尤其是跟秒天秒地的a系列芯片一比,簡直對不起那個蘋果標。

當然,也就是因為那個蘋果標,所以噴高通噴因特爾,反正就是不能噴蘋果。

後世手機芯片廠商,基本只剩下華為海思、高通、蘋果、聯發科寥寥幾家,其中華為、蘋果都是自產自銷,真正坐在這個牌桌上的有力玩家只有高通和聯發科兩家,其中高通又比聯發科強勢何止一點半點。

不過在09年的時候,智能手機芯片剛剛起步不久,德州儀器、因特爾、三星、英偉達、聯發科、高通等各大廠商「群雄割據」,高通沒有後來雄霸天下的英姿,聯發科也沒被小米一腳踩地上;

華為海思在這個領域還沒起步;蘋果在08年收購了pa semi公司,明年將會隨同劃時代的iphone4發布第一款a系列處理器a4,不過是定制芯片,a5才是自研cpu,真正走上a系列默秒全的道路。

(作者按:寫於2021年7月,經過大半年時間,從各自手機的綜合體驗來看,麒麟9000完勝驍龍888,包括游戲體驗。)

不過驍龍可以繼續迭代補救,並且即便是火坑,其他手機廠商也得搶著往里面跳;麒麟則被一道又一道制裁禁令鎖死,試圖艱難掙扎出一條希望渺茫的求生道路。

因為各個廠商的宣傳,手機芯片在後世已經幾乎等同於移動處理器,然而實際上一台手機使用到的芯片要多達幾十片,除了以上提到的,還有dps(數字信號處理)芯片、isp(圖像信號處理)芯片、射頻芯片、音頻管理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導航芯片、藍牙芯片等等。

濾波芯片是射頻芯片之一,基帶+射頻才能實現手機通信功能,而在射頻領域,95%的市場都被美日公司占據,國內公司在這個領域成果和市場幾乎為零,海思同樣未能突破。

不是海思不夠強,事實上從mate20開始,華為就已經把射頻中的功率放大器和低噪聲放大器換成了自研,但一方面,濾波是射頻中最難攻克的領域,另一方面,給海思的時間太短太短了,任務也太重太重、太多太多了。

回到正題上,因為洛神ui可以刷機使用,古詞手機本身的宣傳賣點就是性價比,參數就十分重要,其中的主要參數也就是後世哪怕普通消費者也都已經耳熟能詳的幾個領域:處理器、屏幕、攝像頭、電池。

這也都是以小米為主要代表的手機廠商一直努力宣傳的結果,這並非貶義,從手機商場的角度來說,小米這家公司有太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其中最主要的貢獻就是,更加明確突出了宣傳賣點,比如手機處理器、屏幕分辨率、拍照像素……都是如此。

事實上,手機處理器頻率高、性能強,手機不一定不卡,屏幕分辨率高,屏幕不一定清晰,攝像頭像素高,拍照不一定好——但消費者不懂!

小米將手機各個領域都給「數據化」,分辨率、像素、跑分,可以很直觀地讓消費者感受到差異,這毫無疑問是有利於宣傳的,而且不算虛假宣傳,人家說的都是實話,我說我屏幕分辨率比蘋果高,確實更高,可沒說我屏幕顯示比蘋果好

——比如iphone11發布之後,那塊326ppi(像素密度)的屏幕被全網嘲諷了一年都不止,但實際屏幕顯示效果,iphone11的那塊720級別lcd屏幕可以把除了蘋果、三星之外幾乎所有廠商的旗艦手機,是旗艦手機,都按在地上打。

除了屏幕硬件本身之外,調教也是一個很重要因素,安卓有先天缺陷,色彩管理天然被ios吊打,三星旗艦一直使用的都是自家最頂級屏幕,給蘋果的都是相對次一等,但實際觀感上就是不如蘋果。

不過在當時的網絡輿論環境下,提到iphone11幾乎就少不了「大果粒屏」的嘲諷,以至於使用者沒覺得差,說「不影響體驗」「看不出來差距」都要被各種嘲諷。

這就是「數據化」宣傳的效果。

這種宣傳策略有好有壞,好處不用說,發布會有噱頭,宣傳有賣點,可以吊打友商,吸引消費者掏腰包。

弊端也很明顯:拿到手之後,一對比就能發現真相,會持續降低信用值。

不過對於手機商場來說,手機賣出去才是最重要的,這種宣傳策略毫無疑問利大於弊,因此一直都在往下延續。

小米「一億像素」,華為宣傳拍照的「夜視儀」「望遠鏡」,包括蘋果各種「不明覺厲」的技術名稱,比如視網膜顯示屏、超視網膜xdr顯示屏、超瓷晶面板,也都是這個套路,只不過較於各安卓廠商要更委婉。

這是蘋果的高明之處,但不是誰都有資格學的,需要積累和底蘊,三星與華為一直在模仿和追趕,也是眾多安卓廠商之中僅有成功的兩家。

房長安定下的策略就是創業學小米,發展學華為,而華為其實就是一直摸著三星蘋果往前走,前期肯定要各種數據化吊打友商。

因此實際體驗都是次要的,定好宣傳賣點,往這方面狠狠堆料,至於不宣傳的不重要的地方,自然能省就省,現實里面小米也一直是這樣的策略,宣傳什么就做什么,做了什么就要宣傳什么,所以才有「要不我給你科普一下缺點」「我用才是成熟」的調侃與嘲諷。

比如手機馬達,蘋果早在16年發布的iphone7就把線性馬達調教到了近乎巔峰的水准,但直到20年小米搭載線性馬達,全網嘲諷榮耀「嗡嗡嗡」刷的到處都是,廣大消費者才被科普這個線性馬達有啥好處,即便在安卓手機里面,魅族也早兩年就已經搭載了線性馬達。

並且每一次都是,否則不會一邊挨罵一邊死不悔改:商人是逐利的,肯定利大於弊才會去做。

作為「友商」,魅族也有「跟風。

華為同樣在營銷方面有許多黑歷史,到死都不回應,也沒道歉,但悄悄給改了,並且做的更好;

還有各種「提前」宣傳,鴻蒙的ppt發布可以說是為了戰略威嚇,其他諸如mate20發布會宣傳,並引起轟動的3d建模,mate40都發布快一年了也沒見到過,很明顯就是拿來當噱頭的,宣傳完之後就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