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見家長(1 / 2)

重回2003 雨雪紫冰辰 3824 字 2022-12-01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重回2003最新章節!

「你等下要去哪,陪珂珂?棠棠?還是跟我一起去找人?」

「你去找誰?」

「一個師兄,叫羅晨雨,我們系一個導師的得意門生,我原本想找他出山,但他沒興趣,就把這個學生推薦給我了。」

房長安前段時間根據洪婉媚的推薦,瞄上了學校里面一個教授,想高薪請到公司來,但人家對這個沒興趣,主要是一把年紀,沒斗志了,只想在學校里面帶帶學生養老,於是推薦了這個羅晨雨,三十出頭的年紀,目前就職於三星中國研究中心。

唐兆宇已經跟對方接觸過兩次,確認對方技術過硬,但最後沒談攏,對方要求見一見老板,具體原因沒說。

沈墨想了想,問:「那我跟你一塊去吧,可以嗎?」

「當然,而且如果我猜的沒錯,你去的話可能還很有幫助。」

「為什么?」

「等下看,如果我猜對了就告訴你。」

房長安與羅晨雨約的時間是一點半,慢悠悠吃完飯,就載著沈墨出發,三星電子中國研究院在北三環太陽宮附近,開車過去二十分鍾的距離。

羅晨雨選了附近的一家咖啡館,房長安自然沒意見,載著沈墨先到地方,點了兩杯咖啡,閑聊說話,就當是約會了。

他快到時間的時候才給羅晨雨發消息,對方很快下來,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寸頭,穿著深色襯衫,黑色長褲與皮鞋,看起來很有職場精英的范兒,倒不大像是印象中技術人員的樣子。

「我女朋友,沈墨。」

兩人稍作寒暄,房長安隨即介紹了沈墨,小姑娘臉蛋微微一紅,但已經比較適應這個身份了,輕輕點頭示意,跟著房長安坐了下來。

「房總還在讀書是嗎?年少有為!」

羅晨雨並沒有輕視態度,但看得出來,哪怕提前得知了房長安的情況,真見了面還是有些吃驚。

「沒辦法,時不我待啊,移動互聯網時代,贏家通吃,晚了連喝湯的資格都沒有。」

房長安沒有刻意謙虛,他現在還沒有謙虛的資格,因為本身很容易被看輕,等古詞手機真的成功了,「古詩詞」與「房長安」兩個名字有了真正的重量,而不再是「跳板」,他的謙虛才真的會被視為謙虛,而不是心虛。

「師兄叫我名字就好了。」

「別,我是真的對古詩詞很感興趣,基本職場禮儀還是要講的……嗯,是公司,不是詩詞……」羅晨雨小小地開了個玩笑。

房長安沒想到他上來就給出這樣一句話,有點意外,「師兄既然有意,為什么沒答應呢?」

「我跟唐總聊了很多,有技術方面的,也有個人經歷方面的。」

羅晨雨說話慢條斯理,給人一種很穩重踏實的感覺,「咱們今天第一次見面,但同出一校,又是鄭老師介紹來的,也算有點淵源,而且我對古詩詞公司確實很有興趣。」

「所以我不藏著掖著,跟您說實話。」

「坦白講,唐總水平很高,又是公司元老,跟你私交很好,他做軟件部的負責人,不出什么大問題,應該可以做很久。」

「古詩詞公司目前仍在草創階段,我如果加入,肯定是沖著未來去的,有這樣一個上司在上面壓著……」

他用手往上面指了指,笑了笑,「我不好往上走。」

「所以我想見一見房總,主要是想問一下,你的野心有多大,古詩詞公司的藍圖有多大,有沒有我的容身之地。」

房長安靜靜等他說完,才笑著說道:「時勢造英雄,我們正處在一個革新時代的破曉時刻,我既然連大學四年都等不及,野心當然是足夠大的。」

「古詩詞的前方,是諾基亞,是蘋果,甚至是英特爾和谷歌、微軟。」

「當然這些話空口白牙,說起來沒多大意思。」

他又笑了笑,「師兄問我的野心,關心的不外乎是舞台和回報,我能給你的承諾有兩個。」

「第一,公司不會上市,但穩定下來之後,會對所有員工公開財報,每年分紅,我最高取走不會超過50%,隨著公司發展,這個比例會逐步降低。」

「另外的部分會按照職位和貢獻分給員工。」

「其實我想要的是10%,甚至可能更低,不過那需要有公司整體利潤足夠大,我至少要把投入的成本收回來才行。」

羅晨雨明顯愣住,萬萬沒想到他會給出這么個承諾。

房長安笑了笑,「第二,如果順利,大概在三年左右,公司會開始進行芯片研發……我有多大的野心,師兄應該可以從中感受到一二。」

羅晨雨盯著他看,好半晌,才意味復雜地笑了一下,明顯能感覺到他內心中的震動和失態,「你想打造一個華為?」

華為這家公司為大眾熟知是因為手機產品,尤其是中美貿易戰之後,因為被制裁並且站著不肯跪,而且抗住了,更是成為類似於「民族英雄」的招牌與象征。

然而實際上,在進入手機領域之前,華為在業內早已經是鼎鼎有名。

1987年,基建工程兵出身的任正非退伍轉業不順,43歲的年齡下海創業,在深圳成立了華為公司,業務是代理某港商的程序交換機。

1989年,華為開始研發交換機;

1990年,華為開始自主研發面向小企業和酒店的pbx(公司內部電話業務網絡)技術並進行商用。

這是華為從代理走向研發開始,一艘剛剛下水的小破船,開始了它劈風斬浪、一路成長的道路。

這個時候,沒有任何人,包括任正非在內,能想象得到,三十年後,它會成為一艘世界矚目的巨輪!

它所面臨的風浪,甚至已經不再是公司之間的市場競爭,而變成了當世兩大最強國之間興衰博弈的焦點!

走向研發道路的華為並非一帆風順,甚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面,它的目標都是生存下去。

2000年,華為發展順利,年銷售額突破220億,盈利29億人民幣,但因為股權和管理等內部問題,內部危機爆發,大量人員出走,其中不乏高層,《華為的冬天》這篇文章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出來的。

2003年,剛剛從崩潰邊緣走回來的華為被美國思科公司起訴,雖然華為最終解決了這件事情,思科選擇撤訴,但據後世網絡傳聞,這件事情給當時正處於「寒冬」的華為很大打擊,連番打擊之下的任正非產生了賣掉華為的想法。

隨後華為與一家美國公司(據傳為摩托羅拉)達成了收購協議,後者以75億美金收購華為,雙方談的很順利,當年底,雙方在海南簽訂了合同,所有華為員工做好了「放松一陣」「過好日子」的想法,因為都有股份,都可以分一筆錢。

「不幸的」是,04年1月,收購方董事會認命了新的ceo,這位新上任的ceo認為這個收購不值得,否決了收購提案,寒冬臘月的,給正等待消息的華為澆了一盆冷水。

幾個月後,任正非給何庭波下令,後世網絡傳聞是:給你兩萬人,每年4億美金的研發經費,把芯片做出來!

華為由此走上芯片自研道路。

2009年,海思發布了第一款手機芯片k3v1,怎么說呢……華為這個時候是做手機的,給運營商做貼牌手機,海思把這款芯片推給華為的手機部門,被「丑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也就是2009年10月,華為已經發布了首款支持td-lte的基帶芯片巴龍700,十年之後首款支持5g的基帶芯片巴龍5000就是它的後續。

這款巴龍700將會在今年的世博會上亮相,並引起一定的注意。

如今的海思並不起眼,但華為已經是年收入近兩千億人民幣的通信巨頭,國內企業五百強前五十、移動寬帶產品市場份額全球第一、無線接入市場份額全球第二、lte專利數量占全球10%……

還有它跟加班一樣出名的高工資!

這年頭普通民眾知道的華為不多,但搞技術的很多都知道,羅晨雨是聽過的,甚至一度考慮過要不給跳槽過去。

華為的全員持股模式有其獨特的發展歷程在里面,其他公司很難復制,因為沒有老板願意把自己的錢分出去——除非能換來更多錢。

房長安所說的員工分紅模式與華為不同,但實際上對員工來說沒有太大差別,甚至更優厚,因為華為早期股份是要員工花錢買的,屬於入股,而房長安所說等於員工的「福利」。

當然,這都是口頭上的許諾,房長安再年輕、表現的再如何誠懇,也是個老板,羅晨雨不至於全信,但確實很受震動

——對方目前開出的待遇已經比他現在要高了!

房長安搖搖頭,笑道:「我的目標是打敗華為,雖然可能性不大,不過夢想還是要有的。」

不可否認,華為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但其實這個目標並非不可實現,因為房長安很清楚十年之後華為會遭遇怎樣的困境。

不說在那之前,至少在那之後,自己把華為空出來的市場吃掉,總比讓高通、蘋果吃掉,心里面要舒服吧?

他並不鄙薄其他手機廠商,因為前世就是從這時候滿大街國外手機牌子的時代走過來的,不論小米還是oppo、vivo,總比買三星、諾基亞、摩托羅拉要舒服。

但多少有點恨其不爭,所謂「意難平」是也!

當然,也得正視其中的困難,前世作為鍵盤強者的時候,他不止一次為小米放棄「澎湃」而扼腕,如今自己真正准備規劃,才意識到那種如履薄冰的恐懼感。

麒麟980之後,吹華為、捧麒麟幾乎已經成為網絡上的政治正確,甚至有「你華為為什么不把麒麟芯片賣給友商」的質問,似乎大家都已經忘記了華為手機在k3v2到麒麟970的時期經歷了多少謾罵、多長時間的低谷。

華為手機虧損了,有其他業務來補貼,可以等到收獲期,小米一旦失敗,是什么結局?

這不是洗白、開脫,正視其中的艱險,才更能明白選擇這條路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多么的不容易。

退一步來說,從王守武到倪光南,從方舟到漢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從在一窮二白期間咬牙堅持研發,到造不如買,是某一個人一個公司的鍋嗎?

國外的半導體產業,是某一個公司、靠自己發展起來的嗎?

——換個角度來說,大眾對華為的吹捧,對小米等的苛責,都是整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恥辱!

說得刻薄一點,就是整體太弱,太垃圾了!

至於「發展太晚」之類的客觀因素,肯定存在,但另一些方面的緣故,不是沒有人知道,知道也不敢說,說了也要404,還得挨罵:你怎么可以說華夏有問題?你不愛國!你是不是行走的五十萬?

不過實事求是的說,理性的人終究是大多數,只是非從事相關工作的人並不了解情況,了解也沒什么辦法,全國一心,埋頭苦干,也得以十年為單位才能看到成果。

於房長安而言,能回到過去,在家庭與個人命運都已經被扭轉,並且在可見將來不會有物質上的缺乏的情況下,他願意犧牲個人獲取更多利益,或者說可以占據更大利益的機會和權利,以使公司走上一條更有競爭力的道路。

從長遠角度來說,這與他的個人利益需求是重合的。

並且,這是一條他認為更有意義的道路,在未來,大概率也會被更多人認可。

他願意做出這與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