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青詞宰相下崗(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我欲揚明最新章節!

「嚴閣老,你此次進獻來的青詞朕看了,寫的好啊!」朱厚熜笑著對嚴嵩說:「不愧有『青詞宰相』之稱啊!」

早朝散了班之後,嚴嵩寫貼子求見皇上。既然自己已經按時上班,那就不能不辦公,朱厚熜就停止了自學,在雲台召見了嚴嵩。他以為身為內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的嚴嵩一定是有公務要請示才求見自己,誰知道嚴嵩是來交卷子的——三天前嘉靖皇帝布置下來的青詞他已經奉命恭撰完畢,專門呈獻給皇上。

於是朱厚熜就見到了傳說中的「青詞」。

青詞是道士修齋建醮時向皇天上帝呈奉的奏章祝詞,由於用朱砂筆寫在以青藤為主要成分,摻和有多種纖維和樹葉搗碎了秘制的青色的紙上,故名「青詞」或曰「綠章」。由於要討得上天的歡心,自然要求文字華麗對仗工整,這是一種很考驗文學修養的工作。那些文化水平低的道士根本就干不來這個,嘉靖皇帝不得不充分揮封建科舉制度通過八股文選拔出來的文官士子的所學所長,最合適的人選,那便是在沒有宰相的明朝被人們視為「宰相」的內閣大學士了。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加強個人**統治,防止大權旁落,廢除了中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抬高六部的地位,將一切政務統歸六部,六部尚書直接向皇帝負責,實現了君權、相權合二為一,使封建君主集權**制度展到了最高峰,皇帝既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又是政府事務的最高負責人,大小庶務,事必躬親。可是一個人的精力再旺盛,也不可能親自處理全國的事務,勞動人民出身的朱元璋那么勤快那么能干,繁忙的政務也差點沒把他給累死,不得不設立了內閣,從翰林院等文化部門選拔若干中級官吏任內閣大學士,侍從皇帝左右,協助皇帝審閱奏章、草擬詔書聖旨,實際上也就是充當皇帝的秘書顧問之類的角色,能參與討論國家核心機密,卻沒有決策大權,更不能干涉其他部門的事務,內閣完全就是一個輔助性的辦事機構。

朱元璋是苦出身,當了皇帝還能保持勞動人民勤勞肯干的本色,可他的子孫們就沒有他這樣吃苦耐勞了,根本不願意為了親自處理政務累的筋疲力盡,可又不敢違反朱元璋所定下的不得設立宰相的規定,於是采取了一種變通的作法,不斷加重內閣的職責,提高內閣的地位和作用。到了明朝中期,政務權力幾乎又全部歸於內閣,所有的奏章先由內閣輔政大臣看過,拿出處理意見,寫在一張小紙條上,叫「票擬」。皇帝看了沒什么意見,就用紅筆把這些意見抄一遍,叫「批紅」,皇帝批好了拿出去由下面執行,就成了正式的諭旨;不同意的回內閣重擬。這樣的作法等於內閣擁有代替皇帝起草批示的權力,連六部尚書有事也必須請示內閣大學士,實際上成為內閣的下屬機構,使得內閣再一次凌駕於六部之上,內閣大學士儼然成為了不是宰相的宰相。

那些「雖無相名,實有相職;雖有相職,實無相權;既無相權,卻又相責」的內閣大學士既然原本身份是秘書,主要工作是替皇上披閱奏章草擬批示,那么文字功夫肯定是出類拔萃的,替皇上撰寫青詞更是小菜一碟。於是,在嘉靖一朝,以皇帝「長生不老「的人生目標為中心,道士和閣臣開始分工協作,道士炮制春葯,閣臣撰寫青詞;道士煽風點火,閣臣舞文弄墨,將朝政全然荒廢,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

象這樣非本職工作,內閣大學士們干的卻十分起勁,這些家伙比誰都清楚,要想青雲直上、飛黃騰達,就必須討好皇上,自然也就願意為皇上的這么一點私人愛好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所以嘉靖一朝出了許多寫的一手好青詞的內閣大學士,被人稱為「青詞宰相」,也因此朱厚熜才有這樣的揶揄嚴嵩之話。

嚴嵩原本是為著昨天報祥瑞之事石沉大海而惴惴不安,因為久在嘉靖皇帝身邊供奉,嚴嵩深知這個皇上對臣子疑心很重,雖然兩年多不臨朝理事,卻還能名為玄修,暗操獨治,時不時就要找來一份奏疏自己獨斷,又常常故意和內閣的意思相反,以此敲打警告內閣不可有專權擅斷之妄想,所以他想借著進獻青詞來試探一下皇上對他的聖眷是否已經衰了。但皇上滿口稱贊他的青詞寫的好,說明皇上還是以前那個皇上,他心里那塊大石頭終於落地了。懷著這樣的固有觀念,他當然聽不出朱厚熜言語背後的本意,反而樂得滿臉開花,連聲說:「聖上過獎了,過獎了……」心里暗自得意:論說起為皇上撰寫青詞,我之一出,誰與爭鋒?!

嚴嵩有這樣的自信也並不是誇口,他本是正而八經的兩榜進士科甲正途出身,又在翰林儲才養望研習經史之學多年,是頗負盛名的詩人,有這樣高的文學修養,加之殫精竭慮,悉心揣摩聖意,寫起青詞這種小case自然長袖善舞,一度無人能望其項背,所有的人也得心悅誠服地說一聲:「醮祀青詞,非嵩無當帝意者!」正是有這等本事,嚴嵩得以於兩個月前「入閣拜相」。這時候他已經六十多歲了,卻「精爽益,不異少壯」,撰寫起青詞就更加起勁了。

朱厚熜還是笑著說:「字也好,詞也好,意更好。只是……」他故意停頓了一下,如願以償地欣賞到了嚴嵩那張老臉上突然泛起的驚詫表情,然後才說:「只是沒有用了啊!」

「啊?」嚴嵩的下巴幾乎要掉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