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屯兵徐州(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我欲揚明最新章節!

在運河航行了大半個月之後,官船抵達了徐州。這里是南直隸、山東、河南三省交界的水6要沖,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新明朝廷的八十萬靖難大軍正駐扎於此。

靖難軍由南京守備兵士、江防軍及江南各省軍鎮拼湊而成。南都內亂平定之後,新明朝廷決定趁著韃靼圍困京師之際北上靖難,就命各軍迅集結於明太祖朱元璋的家鄉、明朝的中都鳳陽,整編為中、左、右三路大軍,由分別屬於各大派系的前南京守備副使高得功、江防提督黃定國、駐守中都鳳陽的總兵李明博統御,選擇良辰吉日祭拜了太廟,高舉著「清君側,正朝綱」的靖難大旗誓師出征,浩浩盪盪殺奔北京。

三路大軍自鳳陽出,在徐州又兵分兩路,中軍和左軍為一路,做為主力,進攻山東;右軍單獨為一路,進攻河南,意圖左右夾擊北京。山東、河南兩省衛所軍奉詔進京勤王,剩余為數不多的守軍都是老弱疲敝之師,根本無力抵抗,兩路大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山東袞州、河南鄭州一線,兵鋒直逼河北的門戶――大名府。後因軍需後援不濟,加之南方兵士不耐北地嚴寒,兩路大軍又合兵一處,退回徐州休整,准備來年春暖之時才大舉進攻。

可是,靖難大軍剛剛退回徐州,就聽說朝廷已接受酋俺答的封貢之請,與韃靼議和,入寇京師的二十萬蒙古大軍退回了塞外,朝廷如今正在整軍備戰,即將南下平叛。無論是新明朝廷把持朝政的那些勛貴重臣,還是前線那些統兵大將,都被這個消息嚇破了膽。

說起來,江南的那些藩王宗室、勛貴重臣,以及被他們所收買的那些個軍鎮總兵、參將們,之所以敢肆無忌憚地造反並大舉進攻北方諸省,其實都是存了趁火打劫之心,想趁朝廷與韃靼在北京城下拼個兩敗俱傷之時,坐收漁翁之利。可是,朝廷不惜違背長期以來的對敵之策,不惜放棄天朝上國的尊嚴和架子,前所未有地與韃靼臨城議和,顯然是抱定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要傾全國之師平定江南之亂。江南靖難大軍號稱八十萬,其實多是裹脅強拉來的民眾,正規軍還不到二十萬,還多是久駐江南富庶之地,未經戰火、操練不足的守備軍,對付小股倭寇尚且不堪一用,怎能抵擋得了剛剛與二十萬蒙古鐵騎廝殺月余的朝廷精銳之師?更不用說朝廷在邊地重鎮還駐扎著近百萬的九邊軍!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韃靼退出關內之後,朝廷只是命令北直隸及山東、河南兩省各州縣牧民之官恪守臣職,督率治下軍卒鄉勇保境安民,卻沒有急於傾師南下,而是好整以暇地將各省衛所軍打亂編制,並於難民之中招募精壯,統一組建了禁軍;還在北方諸省組織軍民墾荒屯田,大興農務,似乎壓根就沒把國朝財賦重地江南生的動亂當一回事!

這一定是陰謀!所有人都這么認為。韃靼能乖乖地退回塞外,顯然並沒有取得什么了不起的戰果,也就是說朝廷京城駐軍和各省勤王之師並沒有傷筋動骨。之所以不急於進攻,一來肯定是考慮到此戰關系重大,一定要穩扎穩打;二來肯定是因為八十萬靖難軍蝟集徐州,以朝廷現有兵力不能一口吃掉,才不得不整編禁軍,加緊操練。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分兵北上,只怕定是中了朝廷誘敵深入之計,將新明朝廷僅有的一點本錢賠個精光!

因此,在把持朝政的那些勛貴重臣的默許下,原本擬訂的開春之後再大舉進攻山東、河南,東西夾擊河北大名府,然後再直逼京畿的戰略部署被束之高閣,八十萬靖難大軍龜縮在徐州城及周邊地區,日夜督率民眾整修城防工事,囤積糧草,擺出了一副要固守徐州一線的架勢。為了適應戰略決策的改變,又對指揮系統進行了改組,中軍總兵官高得功加五軍都督府左副都督銜,被委以指揮全軍之責;黃定國和李明博加五軍都督府右副都督銜,佐其統御靖難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