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責任共擔(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我欲揚明最新章節!

方才不置一辭引起了皇上不滿,此刻見皇上與李春芳說的起勁,嚴嵩不免有些拈酸吃醋;又聽到皇上提到了夏言「老成謀國」,更是惶恐不安,便在心里緊張地思量了起來。好不容易瞅個皇上說了上面那一大段話,喝口茶潤潤嗓子的空兒,他忙插話進來,說:「北地各省衛所撤裁之後,各衛所裁汰下來的老弱兵士該如何安置,衛所原有之軍田該如何處置,以及改制之後各軍軍餉糧秣又從何而出,茲事體大,內閣、兵部及五軍都督府斷不敢自專決斷,臣等恭請皇上明示。」

「呵呵,朕還以為馬閣老不在,便沒有人能想到這個天大的問題呢!」朱厚?嘲弄了他一句之後,又正色說道:「嚴閣老,你如今是揆、內閣的當家人,眼睛可不能只盯著你分管的禮部、工部和刑部!再說了,平日呈給朕的票擬不都是你擬的嗎?若不時時處處倍加留心,豈不貽誤國是,更辜負了朕及滿朝文武、天下百姓的殷殷厚望?」

嚴嵩心里一凜:皇上果然明察秋毫,什么事情都瞞不過他啊!

內閣如今有四大閣員,李春芳自從北京保衛戰後期就奉旨專管軍事,徐階和馬憲成一個是吏部左侍郎,一個是戶部堂官,自然要看守自家大門,嚴嵩只好分管禮、刑、工這三個事權油水都遠不如吏、戶、兵部的三個部衙。不過,他也並非不愛權不攬權之人,借著自己身為次輔暫代輔的身份,恨不得日夜都守在內閣獨承顧問,十幾天也不回家洗澡更衣,倒博得了皇上「忠勤敏達」的贊譽。對於票擬之權,他更是牢牢抓住不放,涉及吏、戶、兵三部的差事,他也借口事體重大,由內閣集議,再順理成章地由他這個輔根據集議結果擬票呈送御前。這樣一來,也就在無形之中剝奪了其他閣員的票擬之權。比如戶部尚書馬憲成,入閣都好幾個月了,竟連一次「樞筆」也沒有捏過。

好在其他三位閣員之中,徐階本就是沖虛淡泊、恭順有禮之人,近來又因其師翟鑾致仕而頗受打擊,越地韜光養晦,平日朝會散班之後在內閣應個卯,不是回吏部處理部務,便是回翰林院打理院事,似乎不想淌內閣這汪渾水;而李春芳、馬憲成兩人都得了夏言「過猶不及」的暗示,只埋頭干好自己的差事,從不起意與嚴嵩爭權奪利,內閣倒也一直相安無事。

這其實也正是朱厚?所期望的結果――京城薛陳謀逆之後,尊禮派兩大頭面人物高儀、楊慎同日殉難,朝廷之中已是議禮派一家獨大,不過議禮派也並非鐵板一塊,這些年圍繞著內閣輔之位和權柄之爭,朝臣已明顯分成了三大派系:夏黨、翟黨和嚴黨。三黨魁之中,嚴嵩崛起時日尚淺,次入閣在嘉靖二十一年八月,不到三月即被斥退,論資歷人望根本無法與嘉靖十五年入閣、十八年任輔的夏言和嘉靖八年入閣、幾度暫代輔的翟鑾相提並論,因此在三大派系之中,嚴黨勢力最弱。這也便是朱厚?勒令夏言回府養病、翟鑾致仕還鄉,卻將輔之位給了原本最討厭,更時刻在心中提防的嚴嵩的緣故。為人主者,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權臣在位,在廟堂之上一呼百應,既然三派能相互牽制,嚴嵩暫時還無法把持朝政,重大事項都由內閣集議,雖說多了許多扯皮之事,也有可能會影響效率,但畢竟能體現民主,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杜絕營私舞弊,他也就默許了嚴嵩在內閣之中獨霸票擬之權。

帝王心術,鬼神不言,朱厚?更不願意在這些才干出眾、政治斗爭經驗豐富的內閣輔臣面前暴露自己的心思,因此,敲打了嚴嵩一句之後,他隨即便將話題又轉回到目前他最關系的軍制改革之上:「嚴閣老所問之事切中要旨。朕以為此事涉及軍戶、民戶之分,也需內閣、戶、兵兩部與五軍都督府商議出個妥善的法子來,朕也只有一個初步想法,說出來供你們參酌:衛所撤裁之後,裁汰下來的老弱兵士是否保留軍籍,聽憑自願。若願保留軍籍,則集中到留存的衛所專門從事農耕,仍按每戶受田五十畝的標准,由官府提供耕牛農具,卻不象原來那樣軍戶屯田所得統一收歸國家所有,再依照標准按月給月糧,而是跟租種官田的農戶一樣,繳納六成所得給國家,剩下四成歸自己。朕前些日子命戶部在北方諸省大致測算了一下,如此算來要比原來的月糧還多些,也算是朝廷感謝他們多年從軍、保家衛國的恩撫之策。但他們還有農閑時從事軍事訓練、戰時隨時應征入伍的義務。不願保留軍籍者,可將各衛所原有之軍田分給他們,按貧瘠不同確定每戶該受的田畝,按官田起課征稅。傷殘及從軍多年的兵士也照此辦理。各衛所剩余田地收歸官有或賣民戶,其賦稅用作改制之後各軍的軍餉糧秣,由戶部統管,會同兵部計。至於夠不夠,還要等整軍結束之後才知道,不過戶、兵兩部要匡算出個大致結果來……」

說到這里,朱厚?突然又生氣了:「國朝早早就建立了數以百萬計之常備軍,卻沒有建立與之相配套的後勤保障體系,除了軍屯,全由各地官府承擔軍隊的一切裝備和糧餉,一個州縣要承擔十幾個衛所的軍械糧餉;而一個衛所,也可能要接受十幾個州縣送來的軍械糧餉,特別是京師駐軍,要接受上百個省州府縣的供應,後勤供給體制混亂成這個樣子,成何體統!倘若一省一州一府一縣不能及時解送,將士就難免缺餉斷糧!朕一力推行一條鞭法,將各地徭役以現銀計征統管,用意也在於此。朝廷成立了兵工總署,只能解決兵甲軍械裝備的問題,日後當效法平叛軍之例,將軍需供應總署及各省分署變為常設機構,專司全軍被服糧餉供給之事。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朕的虎賁之士受著凍餓之苦去打仗!」

「仁德寬厚無過皇上!」嚴嵩率先站了起來:「全軍將士感懷浩盪聖恩,是必耿忠不二,效死用命,保我大明萬里疆域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