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天下大勢 第四十三章 建府兵(1 / 2)

阿斗 傳說中的饞蟲 2562 字 2022-12-06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阿斗最新章節!

戰國中期,秦國因為商鞅變法而強,那時候,秦國與楚國成為了最強的國家。

有一次,秦昭襄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而強邀請楚懷王到武關會盟,懷王不聽昭睢、屈原勸告,決定前往武關,結果被秦國扣留。後來懷王逃走,秦人封鎖通往楚地的道路,懷王逃到趙境,趙國不敢收留他,懷王企圖逃往魏國,但被秦國追兵捉回。一年後,這楚懷王病死在秦國。

諸葛均口中的武關會盟,一絲就是假借會盟,將阿斗騙到吳國,然後想辦法擒住阿斗。

看到孫權眉頭緊皺,諸葛均知道,孫權是在顧慮,若是真的這樣做,說不定會破壞雙方的聯盟。

「陛下,我們只是擒住那劉家子,又不是要他性命。」諸葛均開口說道。

「那諸葛亮與龐統,都不是一.般之人,若是他們報復,該如何是好?」

「陛下,這個完全不用擔心,擒住那.劉家子,諸葛亮與龐統投鼠忌器,又豈會報復!況且陛下還記得當日,曹操也曾經將那劉家子留在許都,而那幾年,劉備可曾有進攻過襄樊?」

孫權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當.初周瑜用計擒住阿斗,送往許都,就是希望曹操殺了阿斗,江東便可以從中取利,但是曹操並沒有上當,不但沒有殺阿斗,反而利用阿斗牽制劉備,使其不敢貿然進攻襄陽。

孫權自問,若是自己是曹操,恐怕沒有曹操這種肚.量。而如今看來,曹操當初沒有殺阿斗,也算是後患無窮了。不過又有誰能相當,當日的那個孩童,會成為今天的這個可怕的人物呢?

「元遜,朕始終覺得,這其中風險很大,那劉家子的武.藝相當不錯,就是周泰,也敗於他的手上。」

「陛下所言極是,所以我們只能智取,不可強攻。」

「如何智取?」

「陛下,聽聞這山越人好用蛇毒獵取猛獸,陛下何.不也用上一番?」

「用毒?好主意。」孫權臉色掛起了一絲笑容。

「對了陛下,臣還.有一事,相求陛下。此事,希望陛下千萬不要告訴家父……」

「為何?」

「家父為人愚厚,恐怕見不得這用毒的手段。」

孫權微微點了點頭:「說的也是,此事,朕不告訴你父親就是了……」

……

長安。

「陛下,孫權希望陛下能夠前往荊州,與其會盟,面談抗曹之大計!」諸葛均緩緩的說的。

「呵呵呵,孫仲謀黔驢技窮矣……」旁邊龐統聽聞以後,笑了起來。

「太傅,此話怎講?」阿斗開口問道。

「陛下,這孫權不過是想誘陛下至荊州,而且擒住陛下而已。此計,當初周公謹曾經兩次用於先皇身上,孫仲謀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龐統笑著說道。

赤壁之戰前後,周瑜曾經兩次yin*劉備前往江東,第一次是赤壁之戰當中,周瑜將劉備yin*到柴桑,本想一舉擒拿劉備,但是當時關羽就站在劉備身旁,而且關羽距離周瑜也不過兩三步之遙,若是刀斧手發動,還沒來得及擒住劉備,關羽就先取了周瑜的性命了,所以那一次周瑜沒有成功。

第二次便是周瑜使用美人計,yin*劉備來江東,結果自然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太傅,朕是去還是不去呢?」

「陛下,無需理會那孫權,就說國事繁忙,無暇分身,不能親自前往。」龐統開口說道。

「那這樣豈不是會被說是沒有結盟的誠意?」旁邊陳震開口問道。

「誠意?呵呵呵……此時已非彼時!」龐統笑了笑,接著解釋道:「昔年赤壁之戰時,先皇麾下只有江夏兩萬敗兵,武將也不過關張趙三位將軍,謀士只有孔明一人;反觀曹操,占據中原之地,麾下百萬雄師,戰將千員,先皇若不結盟孫權,必被曹操所敗。反觀孫權,有長江天險儀仗,尚有戰力,所以彼時乃是先皇有求於孫權,先皇需要彰顯誠意。」

「如今,陛下坐擁關中,占據這龍興之地,比之孫權的江東,要勝上許多。孫權雖然占據淮南糧倉,但是淮南卻是易攻難守之地,春夏時節淮水豐沛時還好,孫權還可以依仗江東水師使曹軍不敢越雷池一步,而若是等到冬季,淮水漸枯,水軍則無法發力,那時孫權能不能守得住壽春,尚未可知,所以如今,乃是孫權有求於陛下,所以這會盟一事嘛,能推就推。」。

……

阿斗聽從了龐統的建議,以國事繁忙為借口,推掉了孫權當面會盟的要求。孫權見計謀不成,只得作罷。再加上冬季漸漸臨近,淮水的水量也開始減少了,水位下降使得江東水軍的戰斗力大打折扣,而對面的曹真也開始蠢蠢欲動,孫權的精力不得不再次放在了壽春。

而此時,阿斗卻遇到了一個麻煩事,那就是今年招募士兵進行的非常不順利。

東漢采取的是募兵制,也就是說是士兵都是職業士兵,朝廷會給士兵發放軍餉。每到征兵的季節,官府會張貼出榜文征兵,招募士兵,百姓報名以後,還要經過一系列的選拔,比如測試體力,靈活、耐力等,通過選拔的才可以成為職業的士兵。

而若是遇到緊急戰事,兵源不足的時候,官府也會臨時性的進行征兵,就比如黃巾之亂的時候,劉備就是看到官府征兵的文書,才參軍的。

所謂當兵吃餉,若是和平年代沒有戰事,這當兵還是不錯的,年老退伍的時候,說不定還能得到一筆安家費,但是如今天下大亂,三國之間爭斗不停,當兵能夠活下來的幾率太少了,所以沒有人願意去當兵,這所能募到的兵也就越來越少了。

募不到兵的情況,曹操與孫權早就已經遇到過了。黃巾之亂以後,中原地區千瘡百孔,當時曹操就遇到過募不到兵的情況,不過曹操也算是聰明,馬上采取的屯田制,並且從臧霸麾下投降過來的山賊當中挑選了三萬青州兵,再往後便是不停地收降各地的人馬,包括張綉、袁紹、劉表等,慢慢的解決了兵源的問題。

江東地廣人稀,在孫策時代就遇到過募不到兵的情況,當時不過孫策討伐山越,從山越當中征召了數萬士兵,而後到了孫權,每年都會派兵征討山越,同時也是為了從山越當中征召士兵。

蜀地這些年來沒有經過多少戰事,從黃巾之亂一直到劉備入蜀,三十年的時間,益州是歌舞升平,所以在劉備統治益州以後,並沒有遇到募兵的問題。

不過近幾年,劉備北伐,阿斗抵抗陸遜,征討南蠻,再到抵抗五胡,一系列的戰事,讓蜀中百姓意識到了,戰爭的殘酷,原本的募兵制很難再招到士兵了。

而與募兵制相反的,便是征兵制了。

征兵,便是強制性的招人入伍。秦朝和西漢,用的都是征兵制,而當初秦朝一般是三戶出一丁,也就是三戶人家會被征召一人入伍,按照每戶五人計算的話,也就是十五人當中征召一名士兵。當然,這被強行征召的士兵,是沒有餉銀的。

這其中也有一些例外會超過三戶出一丁的范圍,比如長平之戰時,趙軍為了抵抗秦軍,征召全國青壯男子入伍,而後來秦軍將趙軍包圍以後,為了全殲趙軍,秦王甚至親自到地方上,征召所有成年男子入伍。

古代很早的時候就有征兵制度了,早期的征兵制當中,士兵是需要自備兵器、鎧甲和衣服的,而到了戰國時期,特別是秦朝,兵器全都是統一的制式,所以那時候的裝備是由國家出的。征兵的時候,先是將士兵集中到一個地方,然後在發給兵器,上陣打仗。

後來建立了郡縣制以後,武器裝備則改為放在各個郡縣的兵器庫當中,平日里由郡縣官員進行維護。而一旦起了戰事,一郡或者一縣的兵丁集合起來,發給兵器,馬上就能形成戰斗力,上了戰場就能直接打仗。

但是征兵也有征兵的缺點,比如這些被征召的士兵往往都是遇到戰事才會集結起來的,平日里都沒有多少訓練,素質比不上職業軍人,戰爭當中一些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甚至還會幫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