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天下大勢 第五十章 流言四起(1 / 2)

阿斗 傳說中的饞蟲 2580 字 2022-12-06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阿斗最新章節!

聽了阿斗的話,諸葛亮一臉正色的說道:「陛下。如今我們攻魏的道路,唯有東進司隸一條,即便是奪了南陽,也還是要東進,孫權則不同,若是孫權奪了南陽,可由淮南北上徐州,或由南陽東進許都,所以南陽對孫權來說,遠比對我們重要,南陽,孫權是勢在必得,所以我們倒不如將南陽送與孫權,也可以穩住孫權之心。不過南陽距離長安,僅僅隔著一個武關,所以這武關,我們必須握在手中。」

諸葛亮說完,看了看阿斗還在猶豫,接著說道:「陛下,這便是取舍之道,若想有所取。就必然會有所舍棄。臣以為,南陽可以給孫權,而我們兵進司隸,才是正道。只要奪取司隸,北過黃河可攻並州,向東出虎牢可破兗州。」

「司隸?丞相,你覺得孫權會不會跟我們去爭奪司隸?」阿斗開口問道。

「呵呵,這個陛下就不用擔心了,我料定孫權定然不會與我們爭奪司隸的。若是我們放棄了南陽,出兵的道路唯有東進司隸,若是孫權占了司隸,便等於擋住了我們出兵的道路,而同時孫權的戰線也被拉長,那樣孫權要擔心的不只有曹魏,還有我們,對孫權來說等於損人不利己。所以就算是孫權攻到了洛陽城下,還是會將司隸讓給我們的。」諸葛亮接著說道。

「那這樣算起來,孫權只得了一個南陽,而我們卻可以得到司隸,孫權豈不是很虧?這虧本買賣,孫權會做么?」阿斗再次問道。

「陛下,孫權可不虧。您別忘了還有江夏!曹魏若失了南陽,江夏也不能獨守。而新野、義陽、安豐與合肥,便可以連成一線,整個淮水南岸,從上游到下游,盡歸孫權所有!」

阿斗這才想起來。還有一個江夏在魏國手中。

雖然孫權成功的占據了壽春,但是文聘卻也攻下了江夏。淮水上游義陽等郡還是再魏國的控制范圍內的。而若是陸遜占領了南陽,江夏就成了孤城,必然不保,從而會使得淮水上游等地也落入了孫權的控制范圍,這樣荊州的陸遜兵團與壽春的孫權便可以通過陸路煉成一線,同時也大大縮短了孫權的戰線,這對於孫權來說,有著很重要的戰略意義。

旁邊龐統也站了出來,開口說:「陛下,孔明所言極是,如今我們唯有東進這一條道路。司隸乃是天下之中心,只要攻下虎牢關與滎陽,進可攻退可守。當年董卓就是死守住了滎陽與虎牢關,便能擋住十八路諸侯的聯軍。而由司隸北攻並州,可以直接對冀州產生威脅,所言司隸乃是我必占之地。反觀,若是我們占了南陽,便等於擋住了孫權的道路,而後我們還是要東進攻洛陽,而孫權卻只能由淮南攻曹。如此孫權必然心生不忿,定然會窺視我淮南,一個不小心,還可能釀成讓日荊州之禍。況且這南陽,也不是孫權想取就能取下來的,南陽的曹軍雖然不多,但是司馬懿卻不是泛泛之輩,孫權想啃下南陽這塊硬骨頭,說不定還得磕掉一兩顆門牙!」

阿斗緩緩的點了點頭,而後開口說道:「那按照兩位的意思,朕就先答應孫權?」

「陛下先答應下來就是了,等到進攻曹魏的時候,陛下可分兵兩路,一路進攻潼關,一路進攻武關,潼關一路要伺機攻入司隸,至於武關一路嘛,反倒不必太認真,奪下武關便可不必再前進。」龐統說著,細細的想了想,而後接著說道:「若是我等與東吳一起進攻,曹叡勢必難以抵擋,若是臣所料不差的話,曹叡定會派大將領少量人馬,鎮守潼關與武關,依靠地形關卡與我等周旋,意在贏得時間,而大軍主要則是派往荊州與淮南,抵擋孫權。只要孫權不敵潰退。單單我軍難以成事,所以這一戰,一定要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潼關或武關,方可破敵。」

「如今鎮守潼關的乃是郭淮,這郭淮的父親當年便是雁門太守,曾經打退鮮卑人多次進攻,所以這郭淮非常善守;至於武關,守將乃是夏侯淵之子夏侯霸,也是名門之後……」龐統說道這里,偷偷的看了看阿斗。。

算起來,阿斗與夏侯霸還是親戚,張飛的老婆,便是夏侯霸的妹妹,如此說阿斗還應該喊夏侯霸一聲舅舅,所以說到夏侯霸,龐統偷偷的看了阿斗一眼。

「郭淮?夏侯霸?這二人可都不是省油的燈啊!」想到這二人,阿斗也不由自主的頭痛起來。

「陛下,相比起來臣倒是覺得讓張郃來鎮守武關,對我們會好一些。」龐統接著說道。

「張郃?張郃乃是魏國大將,武藝超群,智謀更是過人,可遠比夏侯霸強多了!」阿斗不解的說道。

「陛下說的是。張郃乃是曹魏大將,自從跟隨曹操以後,屢立戰功,當年曹操麾下曹氏兄弟,夏侯兄弟與五子良將,如今只剩下張郃一人。當年曹操在世之時,層以張郃為麾下第一大將,並且令張郃假節,但是曹丕篡位以後,只是封了張郃一個左將軍,一個都鄉侯。如今數年過去,仍未見升遷。反觀曹真、司馬懿,已經是位極人臣,夏侯尚、曹休的官爵也已經高於張郃,就連郭淮,當年曾經是張郃麾下的司馬,如今也已經升遷到了楊武將軍、雍州刺史、射陽亭侯,比起張郃這個左將軍,官位雖然略低,但是手中的權力卻要大上三分!」

「所以我料定,如今張郃心中必然對此有所不滿。其他人倒還好說,皆是曹家宗室,位極人臣可以理解,但是那司馬懿,如今已經官居太尉,更為一方之都督,張郃對司馬懿必然是心生不忿。武關乃是南陽所管轄,也就是司馬懿的防區,若是將張郃來守武關,一來必然與司馬懿不和,二來可以利用張郃急功近利之心,攻破武關!」

「說的有道理。」阿斗滿意的點了點頭。

張郃這幾年混的可不怎么樣。自從曹丕登基以後,大舉任用新人,諸如司馬懿、郭淮、鄧艾、夏侯尚等人,一一被曹丕所提拔起來,正是應了那一句話,長江後浪推前浪!

但是關鍵的是張郃這個前浪還沒老,還不想被拍在沙灘上。眼看著司馬懿的漸漸的位極人臣,郭淮這個當年自己手下的司馬,官爵也趕了上來,鄧艾這種屯民出身的結巴,同樣也成了曹真司馬懿所倚重的大將,而自己,雖然官至左將軍,但是這虛銜卻多過實際的權力。張郃心中是早有不爽,大有一種滿身抱負無處施展的感覺。

以前在曹操麾下的時候,出征之時張郃定為先鋒。而主帥大多數夏侯惇、曹仁,乃是曹操本人,這樣的安排,張郃也就認了,本來以為如今夏侯惇。曹仁都死了,這輪也該輪到自己當一回主帥了,可是沒想到,主帥變成了曹真和司馬懿,想再回去當先鋒,這先鋒又被鄧艾、夏侯尚等人所取代。更多的時候,曹真和司馬懿都不用張郃,特別是司馬懿,干脆把張郃當個吉祥物擺著。這讓張郃心中郁悶之外,也有一絲的無奈,但是更多的是怨恨,對曹真、司馬懿的怨恨,還有對曹丕的怨恨。

其實這也不能怪曹真與司馬懿。張郃畢竟是曹操當年所倚重的將領,又是官職左將軍,放在朝中也是一等一的大官了,平日里曹真和司馬懿所指揮的,最高不過是雜號將軍級別的,這一下子蹦出來一個左將軍,又是資歷很深的那種,曹真和司馬懿就是想指揮,也怕指揮不動,同時更害怕萬一有個差池,張郃受傷或者身死,影響軍心。相比起來,就是死三五個雜號將軍,也不如死一個左將軍對軍心影響大。

於是乎,常常會出現一個情況,那便是每次大戰,正面迎敵沖鋒之時,從事沒什么事情,等到快要勝利了,才輪到張郃上場,而撤退之時又是張郃隨中軍一起撤退,殿後總是交給了別人。

張郃幾乎沒有與敵人交戰的機會,這也使得張郃立功的機會大大減少,相反諸如鄧艾、郭淮之流,反而如同坐火箭一般竄了上來。

曹真畢竟是曹家的宗室,張郃對曹真不滿也只能忍著,但是對司馬懿就不同了。在張郃眼中,司馬懿論資歷,不如自己,領兵打仗,張郃自認為不輸給司馬懿,司馬懿坐到張郃頭上,張郃早就不服了。暗地里張郃對司馬懿的所下的命令總有些陽奉陰違,而因為張郃的身份官爵,司馬懿也不能拿張郃怎么樣,但是這矛盾,卻是扎下了。。

單論武將的本事來說,張郃肯定比夏侯霸難纏好幾倍。但是張郃久為出陣,心中必然立功心切,這恰好是最容易利用的一點。反觀夏侯霸,知道自己本事不行,八成會老老實實固守。若是換做張郃,必然想方設法用盡計謀來殺傷蜀軍,博取功勞,這便是張郃最大的弱點。

作為防守的一方,最忌諱的便是不老老實實的防守,老是想一些計謀退敵,若是自己智謀過人,有必勝的把握也就罷了,若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反而會弄巧成拙。就好比當初曹仁與周瑜大戰,雙方想著法來回劫營,但是每次都是劫營的一方失敗而失去主動。

……

旁邊諸葛亮干咳一聲,開口說:「陛下,士元說的對。夏侯霸此人年紀,經驗,本事都遠遠不如張郃,所以定然會安分的固守到底,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而張郃若是至此,定然不會向夏侯霸一般安分,這便是我軍獲勝之機!所謂溺死者,多為通水性者,便是這個道理。」

一般情況下,新手做事情都是小心翼翼,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好比游泳,那些不會游泳的人知道自己不會游泳,見到水就不敢靠近,而剛學會游泳的人,頂多敢在淺水的地方撲騰兩下子,只有那些水性好的人,才敢向深水里游,出事故的機會便大大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