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七章 (1更(2 / 2)

於是,不算幫忙的那些人,僅吊客已經有84桌。

周村長一顆心穩不住了,跑去找小樂樂伢崽,從她那兒得到一碗雞湯,才勉強穩住。

幸好,自那一波人之後,再沒客人來了。

周村長帶人在地坪又添了三桌,靈堂也擺了三桌,放千響鞭炮,通知客人准備開席,各人趕緊就坐。

千響鞭炮一響,吊客們也知准備開席,有些跑去扎堆閑聊的也各歸各席。

師公們上午做道場,半下午時每來一拔客湊一次樂。

樂家本家請了雷師公一支團隊,周家家族也請了一支,陳康和陳大臉代表樂奶奶的娘家人,也請了一支鑼鼓隊,有三支樂隊。

三支樂隊,可以輪流奏樂迎客,也輕松些。

准備開席,師公們也停此奏樂,入了樂家北樓的中堂坐席。

周家族的女人們負責擺碗筷,將一籮筐一籮筐的碗筷酒杯送到處,再發放到每桌。

男人們添火炭,送酒和煙到每桌。

周村長去各個區的席位查看一圈,通知上菜。

跑堂的人員一人端一只裝著底料的鐵鍋送往各區,上菜先上師公們坐的席,然後才分拔,數人負責一區。

正席以排骨湯料打底,再上四個菜,其余的菜要稍稍間隔一段時間再上桌。

第一輪菜上完,在開席前,孝子孫子要去叩首感謝吊客。

周村長叫上了披麻戴孝的人,先給師公們叩首拜謝,再去由遠而近的一路拜過去,師公隊隨同孝子們身後演奏哀樂。

吃飯前的叩謝禮不用一桌一叩,一個區域叩拜一次,比如,周家上堂屋是一個小區,孝子們集體跪地三叩首就全了禮節,周家的下屋堂屋是一個區,叩首一次。

像周家那樣的房屋,如果上下堂屋之間沒有間隔,就是一個區域,也只叩拜一次就行了。

周村長領著孝子們走,先叩謝樂家屋旁帳蓬里的眾客,再去周家,去程有德家,再轉回樂家後院,然後是南樓,這後又回到樂家北樓上二樓叩首了吊客,孝子們下樓,坐中堂或地坪的席吃飯。

主家叩謝了吊客,各個區域的人自己動手開席。

樂家辦事沒心疼錢,買了十二頭豬,二十頭羊,一百只雞一百只鴨,以四種肉為主菜,搭配以其他菜,合成花樣不同的十道菜。

十個菜中的醬香鹵牛肉是樂家姑娘親手做的葯膳,還有一道小朋友們最愛的大龍蝦。

負責上菜和上酒的人將菜上齊,他們才去樂家北樓前的地坪的桌席入座,吃飯。

客人們慢慢吃,吃了約一個鍾也散了席,有些人家吃了飯先回家,留下了小孩子。

周家的媳婦們和趙嫂子柳嫂子等人去收拾碗筷,抬去樂家後院清洗。

師公們吃得慢,等其他地方的客人都吃完了,他們奏樂,以示散席。

周哥等人吃完飯休息了一陣,便去各處問相鄰幾個村的人家誰家有豬或雞鴨賣,要賣豬雞甲的給個准信,他們登記下來,統一出來後,有需要就去殺豬賣雞鴨。

樂家辦事,買豬羊和雞鴨等家畜首先選同村,白天將村里可以出欄的大豬都給買了,只有幾戶人家還有一百來斤左右的豬,也被定下了。

鄰村與鄉街大部分都是農人,養家畜的人多,走一圈下來登記到了三十幾頭豬,雞鴨數也有好幾百只。

女人們收拾桌板凳,打掃衛生,因為氣溫比較高,不必燒火取暖,堂屋和地坪的火盆全撤走,只放板凳。

在程有德家和周奶奶吃飯的客人,活動了一下,帶了板凳去了樂家,在地坪或路邊或小巷子與東家南樓屋檐下坐著。

梅村同村人除了幫樂家干活的人家去了多個,一般一家就去一人或帶小孩子去吃席,其他人沒去,等樂家散了席,很多老年人也去樂家坐一坐。

也因此晚飯有八十幾席,大約九百來人,而飯後的人比吃飯時更多,樓前與樓兩側都坐滿了人。

歇了一段時間,大約九點左右,程五搬了放在樂家堂屋角落的紅漆牛皮大鼓,擺放好,燒了紙錢,執棒槌起鼓。

那種起鼓奏樂的方式,農村叫「打喪鼓」,打喪鼓一響,就代表著鬧喪時間到了。

鬧喪時間是會唱喪葬歌的人的「天下」,喪葬歌,農村叫「孝歌」。

會唱孝歌的人,在誰家只白事時只要願意唱,完全可以發揮長勢,基本上會唱孝歌的都是老年人以及光棍,人稱「唱歌人」。

在農村,專在白事儀式中唱孝歌且唱得合理合理又發人深省的唱歌人,很受歡迎,也受人敬重。

有些光棍或身有殘疾不能勞動又會唱孝歌的唱歌人,每逢哪里有白事就去陪靈唱歌,以便在主人吃幾頓好飯改善自己的伙食,那樣的唱歌人,主人不僅不嫌棄,事後還會打紅包感謝。

樂家辦白事,九稻鄉的唱歌人一個不落的全到齊,散席去轉了一圈就到地坪前就坐,他們也沒搶風頭,都守著規矩,起歌當主家本村起鼓的師傅和他的同伴起頭,除非他們推讓給唱歌人起歌。

而打喪鼓起鼓之後,還要經過親人哭喪之後才輪到唱孝歌的環節。

那邊鼓響了一遍,樂韻喊了一聲「我的姑啊」,撲到棺材上哭,一邊哭一邊訴,哭訴姑姑不幸早逝,哭訴爺奶失去女兒的痛,又罵小人陰險害人,將害死姑姑的人全給罵了一遍。

罵了小人,又哭訴鄰里人家曾對姑姑的好,在爺奶失去姑姑之後對姑姑的幫助之情,哭訴姑姑早逝,從而沒機會見到她的弟弟、侄女侄子,又訴說舅爺爺舅奶奶表伯表弟們回來了。

樂同學是晚輩,由她哭喪天經地義。

樂家姑娘一哭,樓上樓下,屋里屋外,除了偶爾有鼓聲伴奏,再無任何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