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萬民如海,願與世子共同赴死!【求月票】(1 / 2)

大夏文聖 七月未時 5157 字 2022-12-14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大夏文聖最新章節!

如同永夜降臨一般。

大夏王朝。

幾乎是在一剎那之間黑了下來了。

大夏京都內,所有百姓驚愕了,文武百官,達官顯貴,亦或者是讀書人,也紛紛驚愕。

以往即便是千古文章,也是要等寫完之後才會引來異象。

可現在,顧錦年僅僅只是寫了幾個字,便瞬間引來如此恐怖的天象,這過於可怕啊。

甚至人們更認為,是有人想要劫法場,營造出這般的天象。

但,大夏王朝內,直接受到影響的,便是孔家。

曲府。

孔家。

對於孔家來說,每日都顯得十分神聖,孔家看似是一個家族,但真正的孔家內部,卻如同一個小世界一般,有人在讀書,也有人在作樂。

孔家涉及極多,士農工商沒有孔家不參與的事情。

但主體來說,讀書的更多,尤其是孔家年輕一輩,都是要經歷刻苦無比的讀書過程,孔家直系後代不少,但真正能被冠以直系者,還是要本身優秀。

至少在儒道方面,若沒有什么建樹,也別想有太大的身份地位加持,無非是有個美稱罷了。

然而。

也就在一瞬間。

天穹突然黑了下來。

好端端的白日,在這一刻,直接化作黑夜。

一眼望去,如同萬古長夜一般。

天地之間。

在這一刻。

將夜來臨。

黑暗籠罩大地,彷佛天地間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讓人心中產生敬畏之心。

「發生了何事?」

「曲府怎可能會有這樣的天象?」

「天地黑暗,這是不祥之兆啊。」

「這是怎么回事?」

「何人營造出這樣的天象?」

「不,這不可能是人為的,這是上蒼的預兆嗎?」

一道道聲音自孔府響起,許多孔家大儒開口,他們驚愕的看著這一切,好端端的白日變成黑夜,這如何不讓人震撼?

他們驚呼,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有人做出判斷,認為這是不祥之兆。

也有人好奇,是誰帶來這么可怕的天象。

只是馬上被人反駁,認為這種天象並非是人為帶來的,而是天地的預警。

未來要出大事。

但無論如何,孔府上下一片震撼。

古今往來,他們都沒有見過這般的奇跡啊。

不,這已經不是奇跡了。

這是神跡。

神一般的跡象。

此刻,大夜彌天。

天地大變,孔家之中,幾道身影也靜靜地看著這般的奇景。

傳聖公凝視這一切,他眼神當中充滿著復雜情緒。

孔家七十二賢,也望著天穹,他們驚嘆,但更多的是一種反感,他們不希望這天地有什么太大的變化,即便是有,也得是孔家營造。

而祖祠當中,一位老者靜靜望著這一切,他負手而立,長長嘆了口氣。

但,本以為僅僅只是到此為止。

在下一刻發生的事情,將孔家上上下下震撼住了。

轟。

孔廟之中。

聖人凋像在這一刻瘋狂震動,一束束驚天的光芒,沖天而起,刺破永夜,驚動四方。

曲府百姓,望著這一刻,皆然感到無比震撼,百姓齊齊下跪,高呼聖人顯世,眼神之中是無與倫比的震撼。

這光芒,震天動地。

這光芒,璀璨至極。

孔廟,乃是供奉孔聖人的地方,有接近萬年的歷史,經歷億萬百姓的香火。

蘊養聖意。

唯有天地之間,出現大變,才會驚動孔廟。

「這不可能,這不可能,有人作出不朽文章,驚動了聖人。」

孔廟之中,有大儒發出吼聲,語氣當中是無與倫比的震撼,他的眼神當中,滿是驚駭。

隨著這道聲音響起,孔府之中,一道道身影快速奔來。

這一刻,即便是傳聖公也動容了。

天地大變,他們的確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有許多猜想,可直到孔廟的震動,他們才徹底明白發生了何事。

一位位孔家大儒現身在孔廟當中。

此時此刻的孔廟,早已經爆發出絕世的光芒,遮蓋了這片天地,淹沒了萬物。

孔聖凋像不斷震動,這是聖人共鳴。

對比上一次聖人共鳴,這一次要更加恐怖。

上一次聖像共鳴,是因為顧錦年反駁聖意,惹來了聖人之怒。

當然,這是孔家人的說法。

只不過,那一次的聖像,算不得什么,畢竟不是真正的聖像。

可孔廟的聖像不一樣,經歷世人供奉,有香火功德,是真正蘊含一絲聖意的存在。

如此,這座聖像若是共鳴,那就是真正的不可思議,得聖人認可。

這是古今往來,所有讀書人的榮耀,也是孔家學子這輩子的追求。

各國王朝,每三年都會有一次科舉,而孔家每三年也有一次內部科舉,這內部科舉就是在聖人面前念誦文章。

誰若是能引來聖像共鳴,誰便可平步青雲。

只是古今往來,孔家七十多代,能真正引起聖人共鳴,也不過寥寥三五人,而這三五人,也引不起這么大的動靜啊。

「這到底是誰?能作出不朽文章?連聖人都要為之震顫,天地動容?」

「為何這種人,不是我孔家後人啊,天命盛世,難道真的要出一位儒道聖人嗎?」

「文章非詩詞,詩詞達意,文章通聖,老夫當真想知道,是誰能作出這樣的文章,也想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文章,能引起這般的天象。」

「儒道之根本,在於文章,在於底蘊,在於聖意,黃金盛世要來了,我等不可繼續主張利益,要真正培養出人才,培養出大賢。」

一道道身影出現,皆是孔家響當當的人物,他們出現在孔廟當中,沒有半點僭越,於孔廟外跪拜。

而借此機會,有孔家儒派開口,認為黃金盛世,族內應當扶持讀書人,重讀書,而非利益。

不過大部分人沒有去理會這句話,不是因為說的沒有道理,而是驚嘆於這恐怖的文章。

他們好奇。

是怎樣的文章,能引來如此可怕的異象。

可就在此時。

一道洪亮無比的聲音,貫徹天地之間,傳達整個大夏王朝。

「吾為顧錦年,今日作正氣歌一首。」

「為儒道正心。」

聲音洪亮,傳遍天地。

可孔家上上下下,不知多少人臉色在這一刻瞬間大變。

是顧錦年。

居然是顧錦年?

怎么會是他?

孔家上下驚愕,他們沒有想到,作出不朽文章的人,居然會是顧錦年?

雖然顧錦年詩詞文章的確極強,可大多數都是附庸風雅之作罷了,說句難聽點,一首詩詞能改變什么?一篇文章又能證明什么?

可這種不朽文章就不一樣了。

這種文章,脫離了文章的本質,是擁有教化儒道學子的能力啊。

孔家之所以能成為巨無霸。

其原因,就是因為孔聖人的思想,在天下讀書人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了。

可以說,天下九成九的讀書人,是根據孔聖人的思想,去延展去提升去蛻變的。

所以孔聖人當初著寫的文章,可稱不朽。

今日,再出不朽,這對孔家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否則方才的老者,也不會突然提到主張扶持儒派。

只是,誰著寫出這不朽文章,他們都可以接受,畢竟能寫出這樣文章的人,天地下也就是那幾個。

關系都不差。

倘若當真是什么隱世高人,也影響不到孔家,如若是寂寂無名者,他們可以給予甜頭,讓其歸入孔家。

這是天大的榮耀。

但偏偏就是顧錦年,孔家真正的敵人,與其說是真正的敵人,倒不如說顧家與孔家幾乎是不可能和解的。

「怎么會是他?」

這一刻,即便是傳聖公也忍不住發出感慨,這是他最不想聽到的聲音。

但要說心態最炸的還是孔家聖孫。

書房當中,當孔宇聽到顧錦年的聲音後,他徹底愣在原地。

面前有堆積如山的廢稿,是他准備的詩詞文章。

自見過顧錦年後,他便努力的想要超越顧錦年。

可沒想到的是,僅僅只是相隔一段時間,顧錦年居然作出不朽文章。

這是他無法接受的。

也是他不能接受的。

一切的一切,讓他無法接受,也讓他道心崩塌啊。

然而。

下一刻,顧錦年的聲音,再度響起。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室廣八尺,深刻四尋】

【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

聲音響起。

孔家上下都在靜心聆聽這不朽文章。

只是文章誦念而出,所有人都皺緊眉頭,略感不妥。

這樣的文章,好像沒有什么特殊之處吧?

最多也就是應景。

為何能成不朽文章?

他們疑惑,眼神當中充滿著好奇。

很快,聲音逐漸變大,震耳欲聾。

【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隨著這道聲音響起,孔家上下紛紛聚精會神,他們這才明白,這開篇只是前述,真正的核心在這里。

正氣歌。

所有讀書人都好奇了,所有大儒也好奇了。

何為正氣?

他們眼神當中充滿著好奇。

也就在此時。

驚動天地的聲音響起,令人震耳發聵。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浩瀚無比的聲音在這一刻響起,道出何為正氣。

此時,孔家上下徹徹底底安靜下來了。

孔家,雖經過千百年的蛻變,從一個聖人世家,蛻變至今日的不朽世家,有天大的變化,但不變的是,孔家在儒道的的確確有建樹。

孔家大儒,占據天下三分之一,可以說這是一個巨無霸的存在。

而在孔家當中,不缺乏讀書人,不缺乏有智慧者。

顧錦年這篇文章,尋常人或許有些聽不明白,可他們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啊。

這天地之間,有一股堂堂正正的氣,賦予萬物變化為各種體型,在下便是山川河流,在上便是日月星辰,在人間被稱之為浩然正氣。

充斥在這天地與寰宇之間。

國運清明太平時,為祥和與開朗的朝廷,此乃盛世也。

在時運艱危的時刻,義士便會出現,他的光輝形象一一垂於丹青。

顧錦年用不到幾百個字,卻將天地正氣給形容出來。

將讀書人一生的追求給形容出來。

這是驚世文章,也是教化天下儒生的文章啊。

孔廟之外。

一位位大儒身子震顫,他們彷佛開竅一般,這些年來,他們苦苦無法想不同的事物,在這一刻彷佛徹底想明白了。

而不少大儒卻臉色無比難看。

只因,顧錦年這篇文章,將會給天下儒道帶來巨大的沖擊。

這篇文章,將可以改變當今儒道之變。

闡述『才氣』,闡述『正氣』。

其中之功勞,將不弱於孔聖之舉啊。

這是儒道立功。

光是這篇文章,顧錦年即便是死了,千年之後,他也要封聖,其地位僅次於孔聖。

倘若顧錦年活著,若能完成儒道立言,再完成儒道立德。

那么顧錦年可為當世聖人啊。

這種聖人與眾不同,如大日一般,映照萬古,生生不息。

他們動容,且有震撼。

一時之間,各種復雜情緒出現在心中,讓他們無比難受。

可就在此時。

顧錦年的聲音,依舊不絕。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聲音鏗鏘有力,帶著一種憤恨,也帶著一種暢然,更帶著一種大世之爭的態度,緩緩落筆。

人們痴呆。

此時此刻,已經不是孔家人在理解那么簡單了。

整個大夏王朝,所有讀書人都在細細體悟,顧錦年這首正氣歌的含義。

這種浩然之氣,充塞於宇宙乾坤,正義凌然不可侵犯而萬古長存。

當這種正氣直沖霄漢,貫通日月之時,活著或者死去根本用不著談論。

大地靠著它才能挺立,天柱靠著它才得以支撐。

可嘆,我遭遇不公,一心為民,卻被奸人所害,但沒想到的是,這種骯臟之地,卻成為了我安身立命的樂土住處。

所以,無論是生與死,我已經看澹了。

因為我胸中有一顆丹心永遠存在,功名富貴對於我來說,如同天邊的浮雲。

我只希望,這股浩然正氣,能讓天下人感悟,能讓天下讀書人明悟。

先賢們一個個已經離我遠去,他們的榜樣已經銘記在我的心里。

屋檐下我沐浴清風展開書來讀。

古人的光輝將照耀我堅定地走下去。

這便是顧錦年的心意。

也是顧錦年想要表達的內容。

這首正氣歌,顧錦年經過了修改,他通過這個世界的一些特殊背景,完美替換。

有些地方也沒有去做更改,以做比喻,無傷大雅。

文章的內容,表達的是心中之意。

僅此就足以。

孔家上下沉默,越是儒道造詣高深,就越知道顧錦年這篇文章能帶來怎樣的影響啊。

「當真乃不朽文章也。」

「能驚動聖人的文章,的確名不虛傳。」

「今日之後,天下儒道,將要變了,從今往後,浩然正氣,非儒道可得啊!」

「千年未有之變化,這個顧錦年,到底是何人啊。」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為不平事。」

「好啊,好一個十年磨一劍,這一劍,磨的驚天動地啊。」

一位位孔家大儒驚愕。

他們不知道該說什么了,甚至有大儒更是忍不住開口,念出顧錦年當初所作的第一首詩。

這一首詩,放到現在簡直是應景啊。

磨礪十年。

劍出驚天地。

而對比孔家的震撼。

大夏京都。

才是真正的驚世場面。

京都當中,無數百姓觀望著這一幕,尤其是這些讀書人,他們是親眼所見。

見證這必將名傳千古的一刻。

石碑之上,洋洋灑灑的正氣歌,綻放無與倫比的光芒。

天地黑暗。

可這塊石碑,卻化作永恆的光芒,刺破一切黑暗。

光芒墜下,灑落在顧錦年身上,映照出不朽的身影。

人們驚愕。

儒生們更是露出無與倫比的眼神。

他們讀書養氣。

可卻一直不知道養的是何氣。

說是說浩然正氣。

可這也只是自以為是。

真正的浩然正氣,他們不明白,也不理解。

總覺得讀了書,能明白道理,這就是浩然正氣。

如今,隨著顧錦年這首正氣歌出來後,人們對浩然正氣有了一個新的了解。

永夜之下。

狂風當中。

顧錦年一襲白衣,被吹的獵獵作響。

這一刻,他周圍彌漫熾烈光芒。

正氣歌作完。

顧錦年長長深吸了一口氣。

他的內心,在這一刻得到巨大的滿足。

他的精神,在這一刻得到了巨大的充足。

這一刻,顧錦年總算明白,為何有人不顧生死,也要為心中之正氣。

因為這天地之間,有浩然正氣。

這浩然正氣,不僅僅只靠讀書才能獲取。

有正心者,皆可蘊養浩然正氣。

路見不平者,可養浩然正氣。

俠義者,可養浩然正氣。

倘若人人都有浩然正氣,這天地之間,便是美好的。

「世子萬古。」

此時,又是一道聲音響起,人群當中,打破了這方寂靜。

不過這一次,有人看到是誰,是蘇懷玉。

不過,一道道聲音也跟著喊起來了。

百姓雖然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也不明白這首正氣歌的含義。

但他們知道的是,顧錦年為天地又做了一件好事。

一個人臨死之前,還心念著蒼生,還心念著百姓,讓人如何不淚目。

「世子萬古。」

「世子萬古。」

震耳欲聾的聲音不斷響起。

百姓們發自內心去呼喊,去高呼,高呼世子萬古。

這種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響,貫徹天地之間。

可就在此時。

一道不和諧的聲音,也緩緩響起。

「問斬時辰已到。」

「爾等還在遲疑什么?」

聲音響起,是一位王爺。

在這最關鍵的時刻,他看得出來,百姓要請願了。

所以在這個時候,他立刻打斷,要讓顧錦年赴死。

聽到這話,刑部官員不由一愣,他們也有些不甘,可面對王爺的吩咐。

他們還是咬了咬牙,讓顧錦年上了囚車。

面對這一幕,顧錦年沒有說話,也沒有選擇走上囚車,而是康慨赴死,朝著刑場走去。

他無懼一切,甚至有一種莫名的內心升華。

他彷佛接觸到了真正的道。

夢幻如泡沫一般。

然而,就在此時。

一道驚呼聲,再度響起。

「你們看,這是什么。」

「快看,這是什么。」

隨著驚呼聲響起。

一束熾烈無比的光芒,自天穹墜下。

大夏王朝,一道道光芒從四面八方涌來。

映照在顧錦年身上。

這是各地的聖賢,這是古今往來的聖賢啊。

這些聖賢,聽到了顧錦年的聲音,他們感應到了,在這一刻給予最強烈的認可。

京都當中,刑部大獄外。

顧錦年步伐堅定,面容上無有生死之懼。

而他身後,卻在映照萬古!!!

他的腳下,光芒萬丈,他的身後,浮現長河。

一位位先賢,出現在他身後,與他同行。

這萬古的光輝,灑落而下,將顧錦年映照如聖。

人們痴痴呆呆的看著這一切。

這不可思議的一切。

這無與倫比的一切。

到最後,讀書人也跟著走了。

百姓們也跟著走了。

浩浩盪盪的人群,朝著刑場走去。

人群涌動,是前所未有的景象。

永夜將至,可在這一刻,顧錦年化作唯一的光芒,刺破天地一切黑暗。

他面色無畏。

他看澹生死。

他有心中之大義也。

倘若,這一死,能換來正氣浩盪,他無懼也。

此時。

顧錦年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