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殺奸臣!君臣博弈!五國策定難!舉國沸騰!(1 / 2)

大夏文聖 七月未時 5142 字 2022-12-14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大夏文聖最新章節!

前前後後半個時辰。

朝堂內的爭議依舊不小。

而隨著永盛大帝與顧錦年回來後,朝堂內瞬間安靜下來了。

眾人也很好奇,顧錦年與永盛大帝商議了什么。

並且,也十分好奇,這件事情到底應當如何處理?

龍椅上。

永盛大帝出聲。

「傳朕令。」

隨著永盛大帝開口,眾人紛紛看向龍椅上的皇帝,等待著聖旨。

「此次大夏天災,為上蒼試煉之難,大夏全民上下,無論士族官員,百姓商販,應當萬眾一心,抵抗災情。」

「任命,顧錦年為大夏災情總指揮使,掌大夏一切權力,官員罷免,生殺大權,見顧錦年如見朕親臨,設立賑災處,由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為首,負責內部物資運送,全力配合顧錦年。」

「設立抗災處,由鎮國公主導,負責調遣大夏境內軍營將士,全力配合顧錦年。」

「顧錦年之令,無需審批,一切加急,其令所到之處,不可阻攔,違者斬立決。」

「六部尚書,七大軍營,太子眾人,舉國上下,須全力配合。」

「無論此番結果如何,朕絕不後悔,可若是誰若居心叵測,就地斬首,亦或災情穩定,秋後算賬,絕不姑息。」

永盛大帝開口,他宣布聖旨,讓顧錦年成為這次救災的總指揮使,給予最高的權力,也算是告訴所有人,這重任交給顧錦年。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不由神色一變。

實話實說,對於永盛大帝這個措施,眾人其實並不覺得很誇張,之前他們就有所猜到,認為永盛大帝會讓顧錦年成為總指揮使。

可大家關心的不是這個,而是江中郡應當如何解決。

這才是眾人最關心的事情。

現在沒想到,永盛大帝直接賦予顧錦年這般恐怖的權力,一切生殺之大權,罷黜官員之權,六部竭盡全力配合,所有軍營也歸顧錦年調度。

這樣的權力,不可謂之恐怖。

但最主要的還是江中郡到底應該如何處理。

「陛下。」

「敢問江中郡之事,應當如何處理?」

有官員出聲,詢問永盛大帝。

只是,此話一說,永盛大帝的目光略顯不善。

「沒聽朕方才所說嗎?」

「全權由顧錦年處理。」

永盛大帝出聲,給予回答。

這話一說,滿朝文武徹底震驚了。

雖然他們不知道顧錦年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能讓永盛大帝直接答應,但聽這話的意思,就是說永盛大帝還是選擇顧錦年。

而沒有選擇李善。

一時之間,一些聲音紛紛響起。

「陛下。」

「臣相信陛下之抉擇,也相信侯爺才能,可江中郡之事,涉及太大,還望陛下能與臣等說明。」

「否則臣等內心難安啊,此事關乎大夏王朝存亡,還請陛下恕臣等之罪。」

有人開口,是吏部的官員。

很快,一道道身影站出來了,紛紛希望永盛大帝說清楚如何穩定江中郡。

他們的擔憂並無道理。

也合情合理。

「此事本侯可立軍令狀,如若平定不了江中郡之難,一切後果,本侯一人承擔,至於如何安定,涉及到大夏根本,不好多說。」

顧錦年開口,顯得無比自信,同時也表達自己的態度。

可此話一說。

並沒有得到群臣的支持。

「侯爺,老臣相信你,可此事說一千,道一萬,涉及大夏國本,還請侯爺恕罪。」

有人開口,這話聽起來還算是能接受,只是略帶著一點不信任罷了。

但其余的話,就不是那么好聽了。

「侯爺,並非是老夫不相信你,請侯爺恕罪,老夫接下來的話,可能有些刺耳。」

「此事,往小了說,侯爺是防備滿朝文武,在侯爺心中,滿朝文武之中有他國奸細,亦或者有居心叵測之人,這一點老夫完全理解。」

「但往大了說,侯爺說一人承擔,如若江中郡災情爆發,當真引來天大的麻煩,侯爺如何承擔?難不成侯爺自刎謝罪?」

「當真自刎謝罪,又能如何?侯爺的命再如何,也比不過大夏王朝啊。」

的確,這話一說,不少人色變,因為針對性太強了,是這個道理,但話不能這么說。

很顯然,此人是受指使的,所以才敢如此開口。

「放肆。」

龍椅上,永盛大帝拍擊龍椅,臉上的怒火根本不去遮掩。

國家危難之時,顧錦年挺身而出,光是這一點,顧錦年勝過滿朝文武太多太多了。

江中郡之事,的的確確有些棘手,這一點他明白,可再怎么說顧錦年乃是大夏天命侯,自己又剛剛給予顧錦年無上大權。

再者自己與顧錦年協商如此之久,自己願意答應,就證明計劃可行,這些人還有什么資格多說什么?

如今更是說這種話,如何不讓人感到可恨?

「請陛下恕罪。」

「臣只是站在大夏王朝上言說,臣自知出言不遜,臣也知道,這番話刺耳無比。」

「可大夏王朝今日今時,面對的乃是一場前所未有之災禍,如同秦王殿下所言,如若能用臣的命,來平定這場災禍,臣甘願立刻赴死。」

「侯爺英勇,這是天下人都知曉的事情,臣也認可,但侯爺既有良策,卻隱瞞不說,說到底也不過是提防這滿朝文武。」

「陛下。」

「侯爺。」

「倘若大夏到了做任何事情,都要隱瞞滿朝文武,那何須我等?我等倒不如就在朝中,搖旗吶喊,聲援侯爺即可,這災侯爺自行去定?」

對方出聲,依舊顯得剛正不阿。

而且他字字珠璣,句句在理。

道理還真是這個道理,涉及到大夏根本之事,顧錦年瞞著不說,這就是有錯。

防備是可以,但滿朝文武都防,說實話大家心里都有些不舒服,他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的的確確讓不少臣子感到一些不悅。

之前他們對顧錦年也已經有了一些怨言,認為皇帝太過於寵溺顧錦年了。

如今如此大的事情,竟然說都不跟他們說,心中自然有氣。

「臣同意。」

「臣認可許大人所言。」

「許大人之言,也正是臣等之意。」

一時之間,二三十人出列,甚至包括一些武將,他們也出列,認同這位許大人的話。

「雖言辭難聽,但忠言逆耳,陛下,臣等也認可許大人之言。」

此時,就連一些儒臣都不由站出來了。

因為道理就是這么一個道理。

龍椅上,永盛大帝的目光沒有陰冷,也沒有憤怒,而是一種平靜。

在這個節骨眼上,他忽然發現,有些事情很不對勁,滿朝文武的態度,明顯就有些問題。

之前他沒有感受到,是因為大家都在討論事情,而且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聽起來都很有道理,也非常不錯。

可隨著顧錦年出面之後,穩住局勢,並且整理出解決方案,按理說大家去做不就完了?

說句不好聽的話,顧錦年的計劃即便最終結果失敗了,可那又如何?

總比坐以待斃要好吧?

很顯然,已經有人浮出水面了,敢選擇在這個節骨眼出來鬧事,想來背後牽扯的事情更大。

「錦年。」

「朕已經給予你所有權力,如何處理,如何解決,看你自己。」

得知情況有些不對勁,永盛大帝語氣平靜,直接讓顧錦年自行處理。

聽到這話,滿朝文武有些疑惑了,不太明白永盛大帝是什么意思。

而顧錦年卻聽明白什么情況了。

剎那間,顧錦年將目光看向對方,神色平靜道。

「許大人,您所言不假?」

顧錦年問道。

後者正氣凜然道。

「自然不假。」

他出聲,剛烈無比。

「好。」

「來人。」

下一刻顧錦年猛地暴喝一聲。

當下,四名御林軍走進大殿當中,神色嚴肅。

「許大人說,若能定難,大人寧可赴死。」

「那今日,本侯就借大人項上人頭一用了。」

「來人,摘取他的烏紗帽,推於殿外,斬首示眾,再告知百姓,此人心懷不軌,有意干擾救災之事。」

「再讓懸燈司,徹查此人,如若發現有任何問題,追究到底。」

顧錦年出聲,他也算是看出來了,有人在搗亂,拖延時間。

不止一個人,只不過這個許大人跳的最凶最歡。

這世間上最可惡的人,就是這種借助大義,來滿足自己私心之人。

他說的句句在理,沒有任何毛病,挑刺都挑不出來。

放在平日里,就算言語難聽十倍,顧錦年也不覺得什么,政治上有意見不合,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可這個時候,大是大非的上面,拖延一秒鍾,就要死不知道多少人,還在這里磨磨唧唧,拖拖拉拉?

那顧錦年就不慣著了。

「遵令。」

當下,御林軍走上前來,直接將許大人扣押,摘取烏紗帽。

而後者到沒有慌張,而是怒吼道。

「顧錦年,你太霸道了,此事老夫只是說出心中意見,如此之大事,難不成就由你一人抉擇?」

「陛下,求您醒悟啊,此事涉及大夏之國本,大夏之根基,倘若只由顧錦年一人處理,一但發生任何問題,便是驚天禍亂,大夏王朝都要因此而滅亡。」

後者的聲音響起,他激動無比,沒有害怕,也沒有恐慌,有的只是憤怒,外加上激動。

只是,龍椅之上,永盛大帝根本就沒有理會此人。

甚至連正眼都沒有瞧一下。

這種人更該死。

「陛下。」

「許大人也只是關心急切,雖然言辭有些激烈,可到底還是在保護大夏王朝啊。」

有人出聲,站出來幫忙說好話。

可龍椅之上,永盛大帝的聲音卻冷漠無比。

「來人。」

「將他也一同摘取烏紗帽,斬首示眾。」

「朕倒要看看,還有誰要為他們開脫?」

永盛大帝出聲,他沒有說太多,但他的態度,卻是最大的支持。

「陛下,臣知錯了,陛下,臣知錯了。」

幫忙說話的官員,瞬間傻眼了,他根本就沒想到,自己就是幫了一句話,就落到個如此下場。

隨著永盛大帝這番話說完,朝臣無人再敢多言了。

哪怕是宰相李善,在這一刻也保持沉默。

皇帝都這樣做了,他們還敢說什么?

現在誰要是敢出面忤逆顧錦年,誰必然倒血霉,宰相來了都沒用。

「奸臣!」

「顧錦年,你是我大夏奸臣啊。」

「昏君,昏君,永盛,你這個昏君,忠言逆耳,寵信奸臣,皇室外戚,亂我朝綱,毀我大夏,老夫今日雖死,也要抨擊你們二人。」

「尤其是你顧錦年,你雖有才華,可不用於正道之上,做事凶狠,魯莽行事,為我大夏王朝樹立多敵,扶持宦官,打壓朝臣,你簡直就是我大夏第一奸臣啊。」

「今日,以我儒氣,絕我生機,以示天下儒生,朱門一派,會為我平冤的。」

被拖出大殿之外的許京,在這一刻怒吼連連,他沒有任何活路了,索性大罵顧錦年和永盛大帝。

言罷,許京自絕心脈,以浩然正氣,自斃於外。

這種手段無法阻止。

許京的話,傳入大殿內,使得所有人沉默。

顧錦年面色平靜,對於這種辱罵,他沒有半點反應。

只是龍椅上。

永盛大帝的聲音卻響起。

「來人,徹查許京,如若沒有發現異常,三族發配邊疆,如若發現有異常之地,將許京三族夷平,倘若有勾結敵國之事,九族夷平。」

永盛大帝的聲音響起。

十分淡然,可就是這么一句話,讓滿朝文武更加沉默了。

發配邊疆,夷平三族,誅殺九族。

這幾乎是帝王最大的權力,也是一個人最慘的下場。

基本上一個朝代,能被株連九族的人不多,哪怕是貪污行賄,都不會有如此懲罰,抄家和發配邊疆已經是重罪了。

可這個許京做什么不好,臨死之前,都要坑一把九族。

他自以為自己正義,卻不知道的是,這種人才是最愚蠢最可恨的。

踏入朝堂,不是一個人。

而是身後一群人。

聽到永盛大帝的命令,顧錦年內心有少許些波瀾,但這波瀾最終又靜止下來了。

不多時,為許京出言之人,也被斬首示眾。

大殿內,就徹徹底底沒有了聲響。

非常時期,動用非常手段。

顧錦年知道,誅殺這個許京,必然會引來一些爭議,江中郡若沒有定下來,只怕會有一些罵名。

可這些不是顧錦年眼下要處理的事情,解決災情,才是王道。

「百官聽令。」

隨著震懾手段結束後,顧錦年也不耽誤時間了。

「請侯爺吩咐。」

下一刻,百官齊齊拱手,朝著顧錦年一拜。

「大夏之災,定六國策。」

「著兵部立刻調控將士,安定國內,大夏王朝進入戰爭階段,全國上下施行宵禁,非運輸糧草油鹽等必需品,不可離府。」

「諸位國公領兵鎮守邊境,四大邊境,嚴格把守,時刻關注匈奴國動向,如若發現有任何異常,給予強烈警告,若匈奴國一意孤行,由鎮國公抉擇一戰。」

顧錦年出聲,這是第一條命令。

大夏若是內亂起來,寧王是一個危機,可匈奴國也一定是一個巨大的隱患,三十萬匈奴大軍死於非命的仇,匈奴國自然不會忘記。

扶羅王朝應當不敢冒犯,畢竟扶羅王朝還沒有跟大夏宣戰的資本。

至於大金王朝的話,有中洲王朝在,大金王朝的的確確也需要權衡一二,畢竟大夏當真內亂了,大金王朝,扶羅王朝,匈奴國即便三國聯手。

也不一定能碾壓大夏王朝,大不了不救災了,就跟你耗著,想要全境占領大夏王朝,無疑是痴心妄想。

而且在如此大災之時,上下民眾一心,說句難聽點的話,大不了就魚死網破,都別活了,一起死。

大金王朝自然不想被拖住手腳,敢開戰就得做好魚死網破的准備,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中洲王朝坐享漁翁之利。

所以最大的隱患,就是匈奴國,不一定是扶羅王朝和大金王朝授意之下,很有可能匈奴國會自己入侵。

當初邊境十二城的時候,也是匈奴國擅作主張,而大金王朝與扶羅王朝發現以後,選擇了沉默。

等匈奴國占領十二城後,便開始當老好人,跳出來以和為貴。

發生過一次,也一定會發生第二次。

「敬遵侯爺之令。」

兵部尚書出聲,領命。

「著刑部,嚴格管控大夏境內一切不法之事,控制輿論,張貼告示,亂議災情者,緝拿入獄,引起恐慌者,判為重罪,嚴查到底,如若發現有任何異常,斬首示眾。」

顧錦年下達第二條賑災國策,在這個非常時期,控制言論是必然的事情,不是說不允許大家說話,而是怕有心之人,造謠生事。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而且這是古代,基本上百姓能獲取的消息,只能通過官方公文,類似於邸報這種東西,有是有,可大夏百姓文盲率達到六成。

這還是大夏推崇儒道,匈奴國文盲率高達九成,大金王朝也差不多七成半,扶羅王朝好一點,五成左右,畢竟扶羅王朝人少。

「敬遵侯爺之令。」

刑部尚書也領命。

「著吏部嚴控官員懶惰之罪,設立十二巡查官,奔赴各地災情,暗中調查,收集各地官員行為舉止,如若有官員怠慢懶散,剝皮填草,千刀萬剮,五馬分屍。」

「再由吏部通知下去,此次所有官員,若能穩定災情,一切功績,全部記錄為卷,只要能拯救百姓,解決災情,可入京領賞,有功者,封爵晉品,無論品級,非災地官員,也可發起募捐之行,賑災援助,亦有賞賜。」

這是第三國策。

他必須要將官員的積極性給提高來,朝廷內不怕,有太子等人入場,為了勢力斗爭,這些官員必然會勤奮起來。

可各地官員就不同了,天高皇帝遠,災情之地,不去坑害災民,說實話已經算是不差,至於全心全意去救援災區,能有幾個做得到?

所以,顧錦年用了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方法,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說大道理,為官者應當為民而行,不應該在乎賞賜,可這只是大道理,人終究是有欲望,有欲望就應當滿足他們的欲望。

還是那句話,一切以解決災情為主,其他的事情,其他再說。

這也是心學的核心之一。

知行合一,知道要做什么,就圍繞核心去做,不要管這樣做有什么影響,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立功立德,其余的事情先放到一邊去。

簡單點來說,做事果斷一點,大丈夫行事不得拘於小節。

「領命。」

吏部尚書稍有些停頓,但還是領下這個命令,他之所以停頓,倒不如其他問題,就是顧錦年現在許諾的東西,朝廷以後只怕給不起啊。

不過他心里也明白,如若不提高官員積極性,大夏都要亡了,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穩定下來之後,大不了拖個十年二十年。

「著工部,打造龍舟寶船,募集工匠,不惜一切代價,動用大夏所有存儲靈晶,投身救災之地。」

這是第四條國策,不過顧錦年說的很簡單,也很隨意。

眾人聽後,到不覺得什么,工部打造龍舟寶船不是重點,重點是動用大夏所有靈晶,這個就有些不太合適,但想到許京的下場,沒有人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