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以紅塵為道場,觀千人千事,明悟屬於自己的學與道!(2 / 2)

大夏文聖 七月未時 5922 字 2022-12-14

「秦王老哥。」

「有些事情,順其自然最好,如若強行去爭,並不是一件好事。」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顧錦年出聲,他沒有把話說的很難聽,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勸解秦王一些事情。

當然,勸人看開,這本身也不是一件好事,有些事情自己沒有經歷過,又有什么資格勸說別人看開。

只是涉及到這件事情,會很麻煩。

如若秦王當真與這些商販勾結的話,那么就會惹來一系列的麻煩,自己出手還是不出手?

若是出手,必然會牽扯到秦王,太子麾下有不少人都等著找秦王的麻煩。

那個時候,於法不容也,秦王與自己關系甚好,也是老爺子一手帶大的人,說沒有感情是不可能的事情。

若是走了錯路,顧錦年豈能眼睜睜看著秦王踏入萬丈深淵?

可聽著顧錦年開口。

秦王不由喃喃自語道。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這句話說的真好。」

「可錦年,人生在世,本身就是一場爭渡,若不爭,你怎么知道有還是沒有?」

「若當年太祖不爭,會有大夏嗎?」

「若老爺子當初不爭,會有現在永盛之年嗎?」

秦王沒有反駁,而是用另外一種方式給予解答。

是啊。

人生在世,若不爭,很多東西就沒有,秦王這番話的意思,讓顧錦年感受得到,他心中的不甘。

「愚弟受教了。」

皇室之爭,本身就是一場極其殘酷的斗爭,誰都不想背上罵名,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苦衷,自己的想法,不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這也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顧錦年只能這樣回答。

「錦年。」

「老哥問你一件事情。」

「如果!」

「老哥是說如果,倘若我想爭,你會不會幫我。」

「當然,這是如果。」

秦王突然開口,看著顧錦年提出這么一個問題。

此話一說,顧錦年嘆了口氣。

實際上這個問題,顧錦年以前就想過,現在大夏王朝鼎盛,太子與秦王之間的斗爭,遲早會來,而自己在這場斗爭當中,扮演著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

說句不好聽的話,自己的確可以左右儲君之位。

所以,這個問題,也困擾過顧錦年。

「於情而言,我們兄弟之間關系更甚。」

「於法而言,有些人更加適合。」

「顧家不會參與這場斗爭,無論誰爭贏了,只要不違背這三件事情,我都隨意。」

顧錦年出聲,他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秦王有秦王的苦衷,太子有太子的想法,自己不想參與進去,勸阻兩句也就差不多了,人家非要爭,自己有什么辦法?

在思想上面,顧錦年其實已經算是特別開放了。

果然,聽到這話,秦王顯得十分感動。

因為顧錦年乃是儒道後世之聖,而站在儒道角度上來看待這件事情,無論自己有怎樣的豐功偉績,儒者都不能扶持自己上位,更何況顧錦年這種身份的人。

顧錦年沒有選擇幫自己,但也沒有選擇幫太子,甚至顧錦年這番話說的已經很直接了。

誰當皇帝他都無所謂,只要不違背三件事情即可。

這樣的話,很有重量,也讓秦王心中不由一暖,實話實說,他都已經做好了顧錦年勸阻自己,或者是拒絕自己的准備。

而今顧錦年讓他感到無比的喜悅,這種喜悅,發自內心。

「那三件事情?」

只不過,秦王還是忍不住詢問是那三件事情。

「其一,可以爭天命,不可傷人和,愚弟無法做到不傷和氣,但無論如何,愚弟也不希望發生自相殘殺之事。」

「其二,不可使國家分裂,再如何,若是誰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使得國家分裂,割讓國土,無論是誰,我都不會答應。」

「其三,不得讓百姓受損,民不聊生,一切以百姓為主,皇室的斗爭,以皇室的方法來解決,若是傷到百姓,我也不會答應。」

顧錦年說出自己的想法。

秦王想爭奪太子之位,他能理解,畢竟秦王的確有資格去爭奪。

但因為爭奪皇帝之位,當賣國賊,這種事情顧錦年堅決不同意,至於什么殘害百姓,使得國家受損,他堅決不同意。

誰要這樣做,他必會出手。

聽到這三點,秦王忍不住長嘆一口氣。

「錦年。」

「大夏因你而璀璨啊。」

秦王沒有想到,顧錦年這三點要求,還是為民,這種心胸讓他不得不敬佩。

顧錦年沒有給予回應。

而秦王繼續開口道。

「錦年。」

「這件事情,你不要插手,兄長會解決,很多事情,不能完全只靠你一個人。」

「皇家該做的事情,皇家自己會去做。」

「你放心,我李遂雖然沒讀過什么書,但也不會去做下賤之事,我是大夏的秦王,即便外面再怎么辱我,我也不會將恨意撒在他們身上。」

秦王開口,這番話無比的霸氣。

顧錦年聽後,更是恭敬一拜。

「既如此,那愚弟明白了。」

秦王能說出這樣的話,顧錦年心中所有的疑慮全部打消。

而且秦王說的也對,有些事情不可能什么都讓自己來,皇室也不是吃干飯的,自己的舅舅,還有太子,秦王,朝堂百官,這么多人都是吃干飯的?

若什么都讓自己事事親為的話,的確有些不好。

索性自己先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其他的事情留給其他人做。

「什么愚弟不愚弟的,太過於客氣了。」

「走,喝酒去。」

秦王哈哈一笑,拉著顧錦年去喝酒。

「老哥,我不喝啊,我還有事。」

聽到喝酒,顧錦年馬上出聲,他打算去一趟書院。

「別扯,過些日子你就要去稷下學宮,不知道什么時候才回來,咱們兄弟很久沒一起喝酒了。」

「這回別想跑。」

秦王呲牙笑道,隨後強行拉著顧錦年留下喝酒。

足足喝到傍晚,這才放人離開。

只是,等到顧錦年走後沒多久。

長雲天便來到了秦王府內。

見顧錦年,秦王面上的笑容永遠是溫和,然而見到長雲天,秦王面色就顯得有些冷酷。

「學生見過秦王。」

長雲天顯得十分客氣,朝著秦王一拜。

「直接說事。」

看著長雲天,秦王就沒好氣,這家伙前些日子還在朝堂上彈劾顧錦年,他本來就對長雲天沒有喜感,得知這件事情後,秦王更加懶得理會長雲天。

如果不是這家伙對自己有一定價值,早就趕走了。

「王爺。」

「於益與何齋二人回到了京都,見了天命侯,今日天命侯前來找王爺,不知道為何事?」

長雲天開口,直接詢問道。

聽到這話,秦王也顯得平靜道。

「錦年已經在調查此事了,不過事情做的干凈,暫時沒有惹來什么禍端,但軍中的人,不好壓制。」

「本王也告訴錦年,讓他不要插手此事,但本王還是擔心錦年會暗中調查。」

「好在的是,稷下學宮即將開啟,想來錦年即便是調查,也沒有多余的時間處理。」

「這段時間內,本王會出面,解決這些隱患。」

秦王出聲,他用謊話欺騙長雲天,不可能直接說自己搞定了,這樣只會讓對方心生疑惑。

聽到這話,長雲天點了點頭,隨後笑道。

「王爺出馬,果然與眾不同。」

「王爺,如今大夏不夜城天下聞名,江南郡商人也與扶羅王朝以及匈奴國協商好了合作。」

「打算在匈奴國以及扶羅王朝各自建造五座不夜城,這其中有一成利潤,完全歸屬於王爺,當做江南各大商會的心意,還請王爺笑納。」

長雲天開口,說明來意。

顧錦年如何,他不在乎,因為他並沒有認為秦王一定是自己人,眼下還需要測試一二,而這件事情,就是測試點。

聽到這話,秦王微微皺眉。

只是念頭一轉,他就想到了很多東西。

「想要將家產轉移到了其他兩大王朝對吧?」

「還有戶部與工部,以及五大綠洲,都想要建設,這其中所需要的土木材料,必然會有所漲價,江南商人,想要借此機會,牟利嗎?」

秦王不蠢,長雲天說完這些之後,他就猜到對方的意思是什么。

「戶部工部大興土木,這件事情學生不知,只不過當真要大興土木,江南商會也無法控制全國土木之價啊。」

「當然,商人逐利,學生也不敢完全保證。」

長雲天沒有正面回答,但這話里話外的意思也很簡單,自己不確定會,也不確定不會。

就看秦王的意思了。

「本王不管他們想要做什么。」

「本王只要求一點,這筆生意,本王占三成。」

秦王澹澹開口,他沒有拒絕,而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要吃三成。

聽到這話,長雲天不由皺眉,他沒想到秦王是這個意思,而且一口氣就要吃三成,這有些誇張了。

「王爺,這有些不太好,三成利潤抽走,他們也賺不到什么。」

長雲天是真沒想到,秦王居然這么貪,開口就是三成。

「這是他們的事情。」

「他們要不做,本王懶得管,可要是做這種生意,本王一定要吃三成走,否則的話,冒這么大的危險,本王能得到什么好處?」

「七十二郡建設不夜城,五大綠洲建新城,外加上三大災區重建,這生意有多大,真當本王不知?」

「一但被發現,本王面臨可不是就藩這么簡單的處罰。」

「三成,少一點都不行。」

「若是不願意,那就都別做了。」

秦王也很果斷,說完這話,直接起身離開,留下沉默的長雲天。

待秦王走後。

長雲天愈發沉默,他倒不是因為秦王要吃這三成,而是他對秦王保持懷疑態度,按理說秦王既然得知江南商人會搞事,應當會以其他溫和的方式處理。

卻沒想到,秦王直接要三成。

三成很多,多到江南商會的人不會答應,但這樣可以證明一點,秦王是真願意和他們合作。

他不在乎秦王貪,他怕秦王不貪。

可不知道為什么,他還是有些不相信秦王。

沉默了一會。

長雲天起身離開。

直奔自己的住宅。

李若渝和陸成言二人沒有離開,一直在這府宅內。

「師兄,發生了什么事情,秦王是什么意思?為何師兄看起來,心事重重的樣子啊?」

陸成言有些好奇,詢問長雲天。

長雲天有些沉默。

等坐下來以後,再將與秦王之間發生的事情,全部說出。

待說完後,二人也有些沉默。

「師兄,您還是懷疑秦王嗎?」

李若渝開口,詢問長雲天。

「恩。」

「秦王沒有做錯,但我就是擔心。」

長雲天點了點頭。

秦王對他們來說很重要,是一顆極其重要的棋子,至少在大夏王朝內,是一顆無比重要的棋子。

可問題是一點,秦王必須要是他們的人,如果不是的話,這枚棋子會害了他們。

「師兄。」

「其實你想多了。」

「老師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性格是不會改變的。」

「其實師弟倒是覺得,秦王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地方。」

「他本身就要爭奪皇位,不是因為我們的參與他才想爭奪皇位,而是他一直就有這個想法。」

「如今師兄的到來,秦王有什么理由拒絕?」

李若渝開口,他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若秦王當真想要與我等合作,為何對我的態度,總感覺有些不對。」

長雲天皺眉問道。

他最大的疑惑點,就是秦王對自己的態度,完全不像是在合作,反而有一種很嫌棄自己的感覺。

聽到這話,李若渝繼續出聲。

「師兄,這點您還當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你想下看啊,您對秦王保持戒備,那反過來說一句話,秦王為何對您不產生戒備?」

「他是大夏的王爺,您在所有人眼中都是背景深不可測的存在,為什么您不去支持太子,反而去支持他?他有什么理由相信,您一定是在幫他?」

李若渝出聲,這一句話,讓長雲天以及陸成言眼中一亮。

因為這個聽起來還有點意思。

「可如果秦王想要與我合作,為何還與顧錦年關系如此之近?這沒有必要。」

長雲天繼續問道。

「那還不簡單,師兄,秦王與顧錦年關系本身就好,雖然顧錦年大概率是不可能支持他,可秦王也不會得罪顧錦年啊。」

「師兄,其實說一句話,您不要生氣,在師弟眼中看來,師兄之所以對秦王有抵觸,完全是因為顧錦年。」

「這次大夏天災,師兄被顧錦年捷足先登,若說沒有一口氣在心中,師弟不信。」

「正是因為師兄有這口氣在,所以師兄處處都想要跟顧錦年去做比較,秦王對顧錦年態度極好,但對師兄您可能帶著一些戒備之心,故而師兄才會這般抵觸秦王。」

「站在師弟這個角度去看,秦王所作所為沒有半點出錯,辛辛苦苦抵御大夏天災,結果落了個殘害百姓的罪名,太子什么都不做,反而被百姓更加愛戴。」

「甚至鬧出父子決裂,這不可能在欺騙我們,即便當真欺騙我等,換句話來說,名聲壞了就是壞了,秦王本來就不如太子,現在名聲敗壞,常規手段的話,秦王絕對不可能成為儲君。」

「除非秦王心中沒有任何爭奪之心,不然的話,只要他有,他就一定想要依靠我們,依靠我們用非常規手段,成為皇帝。」

「他父親是造反得到的皇位,他為什么不可以?」

「師兄,您覺得呢?」

李若渝繼續開口。

說到這里,長雲天沉默了,而陸成言也跟著開口道。

「師兄,李師兄雖然說話有些不太好聽,但事實的確如此,當然李師兄有幾句話可能說的不夠精准,師兄不是因為顧錦年而去做比較,而是因為這些人慧眼不識珠,才會有些置氣。」

陸成言開口,他看到長雲天一直不說話,誤以為長雲天有些不悅。

畢竟提到了顧錦年,長雲天不服氣也合情合理。

所以特意補充一二。

只是,長雲天搖了搖頭道。

「李師弟說的沒錯,我這段時間的確因為顧錦年,故而做事有點沖動,而且還不理智。」

「確實,這一點沒有錯。」

「李師弟,你提醒的很好。」

長雲天開口,他直接承認自己的錯誤,隨後起身,朝著李若渝一拜。

算是受教了。

緊接著,長雲天深吸一口氣道。

「既然如此的話,那就看秦王到底會不會這樣做了,如果秦王真的願意包庇這些商人,就徹底接納秦王,讓他見一見我等的真正實力。」

「免得秦王總把我們當做尋常之人一般。」

長雲天出聲,如此說道。

他也想通了,沒有繼續糾結秦王到底有沒有異心之事。

而與此同時。

大夏書院內。

顧錦年看向蘇文景,將自己對學術的看法,闡述了一遍。

蘇文景聽後。

一直沉默到了現在。

「錦年。」

「你的學術固然好,比之前要精彩更多,但有一點,就是你所提到的一切學術,都是空談。」

「換句話來說,如同一個精美的石像,卻沒有神在其中。」

「你需要去悟道。」

「以紅塵為道場。」

「觀千人千事。」

「感悟自身的學,領悟出屬於心中的意。」

蘇文景開口,顧錦年這次與他講的一些學術,的確很精彩,可他始終覺得欠缺了一些什么。

所以提出這個想法,讓顧錦年去做。

「以紅塵為道場?」

顧錦年有些沉默。

反復思考。

「你身上的枷鎖太多了,所有的事情都堆積在你一個人身上,你忘記了儒者最開始的修身養性,負擔成為枷鎖,鎖住了你前行的路。」

「錦年,從這大夏京都出發,一個月後,稷下學宮就開了,只要在稷下學宮開啟之前你能抵達即可。」

「這一個月的時間,放下你的榮耀,放下你的身份,以平常心,去見證這世間的一切。」

「善也好,惡也罷,你以旁心觀人心,不要試圖插手,去看,去聽,去感悟。」

「唯有如此。」

「才能領悟出你心中的道,你的學術,才能得到明悟。」

蘇文景開口。

他希望顧錦年去走一走,而且放下一切去看一看。

這些榮耀,身份,地位,實力,其實也算是一種枷鎖。

聽著蘇文景開口,顧錦年陷入沉默。

「那什么時候去?」

顧錦年開口,詢問著蘇文景。

後者搖了搖頭,看著顧錦年道

「不要問什么時候,不要在乎什么時候。

「明日也好,今日也罷,你覺得什么時候可以出去走走,就什么時候去走。」

「記住,放下一切,任何事情都不要去想。」

「不要讓枷鎖真正束縛著你。」

蘇文景起身,拍了拍顧錦年的肩膀,隨後回到了自己的書房內。

而一瞬間。

顧錦年更加沉默。

的確,這段時間太多太多的事情成為了枷鎖,即便在文宮悟道,自己也有諸多事情牽扯。

自己是應當去走走了。

明悟心中的學。

過了一會,顧錦年笑了笑,他起身了,朝著書院外走去。

但很快,蘇文景拿著一首詩走了出來,一臉笑容。

准備讓顧錦年鑒賞一下。

可走出來以後,卻發現顧錦年已經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