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吃面,此面非彼面吶(2 / 2)

「老板,兩碗雲吞面!」米花嬸子從袖袋里數出八個銅板放到了桌子上。

「哎,好咧。」攤主順手收走了桌子上的銅板,沒一會兒功夫便將兩大海碗的面條給端了上了。李君苒低頭一看,嘴角很明顯地抽搐了一下。

這,這也叫雲吞面?尼瑪,這不是蔥油湯面嘛。

李君苒也沒想過能在這陌生的朝代吃到正宗的雲吞面,可也不能拿什么蔥油湯面忽悠人吧。正宗的雲吞面,那是香江特色美食,可以說是香江飲食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雲吞,也就是餛飩,肉餡兒要求三分肥肉七分瘦肉,先切後剁成肉糜,雞蛋上漿,加以鮮蝦仁。面是用竹升打的銀絲面,勁道爽脆。面湯是用魚蝦以及豬骨頭細火慢熬而成的濃湯……

李君苒是個吃貨,當年為了尋找美食,沒少往外跑。途徑香江時,就被這美味的雲吞面勾搭得待了大半年。那段時間幾乎一個禮拜有五六天是吃雲吞面,竟然也沒吃膩。

現在瞧著面前這碗掛著羊頭實則賣的是狗肉的雲吞面,李君苒實在提不起什么胃口。

「七丫頭,你怎么不吃?」米花嬸子見李君苒呆呆地坐在那里,望著面前那碗湯面發呆,便忍不住開口問道。

李君苒搖了搖頭:「米花嬸,面太多了。我吃不下。」

「是嬸子想差了,想著讓你多吃點,卻忘了你一個小丫頭吃不了那么一大碗面。」米花嬸子伸手捏了捏李君苒沒剩下多少肉的小臉頰,「沒事,你能吃多少吃多少吧。剩下的歸嬸子。」

李君苒問面攤老板要了個空碗,先撥了一根面條帶著面湯到空碗上,淺嘗了一口:只能說勉勉強強入口。面條不夠勁道,好在面湯味道還行,用的應該是豬筒子骨,只能說勉強湊合著吃吧。李君苒吃的不多,最多也就只吃了三分之一,便停了筷子。

米花嬸子見李君苒胃口這么小,便搖著頭勸李君苒再多吃點。怎奈,李君苒挑食的毛病是從現代帶過來的,享用過各色美食後,對於那些不合口味的食物實在沒太多的食欲。

米花嬸子胃口是不錯,可胃口再好也不可能吃下兩海碗的面條。萬幸的是,米花嬸子原本就跟她家男人李正吉約好了在這面攤等對方。她為自己點的這碗所謂的雲吞面便正好可以讓給李正吉。

「孩兒她娘。」李君苒跟米花嬸子等了沒多久,李正吉便背著個大大的竹簍子出現在了面攤,「吔,這不是七丫頭嘛。」

「吉叔好。」李正吉是個大嗓門,一開口李君苒便覺得她那倆耳朵被震得嗡嗡響。

「好,好。」李正吉點了點頭,很是好奇竟然能在面攤遇到李君苒,而且還跟他家婆娘在一塊。

米花嬸子接過了李正吉身上的竹簍子,將如何在南城門那兒遇到李君苒的經過簡單地告訴了李正吉,隨後輕聲問道:「雞蛋都賣掉了?」

「賣了賣了。」李正吉低著頭大口地吃了面條,一邊口齒不清地回答道,「鹽跟糖,還有黃醬都買好了。」

米花嬸子乘著等李正吉吃面的空擋,簡單地整理了一下竹簍子。李君苒也有點好奇,便乘機向米花嬸子詢問了一下有些東西的物價。畢竟從小七柳那里繼承到的記憶零碎的很,而且大部分又是在程府里的片段。

米花嬸子只當李君苒是黃毛小丫頭好奇,便一一提李君苒解了疑惑。

原來油鹽醬醋之類的調味料,在李家屯唯一的一家雜貨店鋪里也是有賣的。只不過質量沒越鎮那雜貨鋪賣的好,而且價格上也不便宜。所以除非臨時性急需,大多數時候大伙兒都會乘著趕集的時候,將家里積攢的雞蛋賣了,然後換一些油鹽醬醋之類的調味料。

至於豬肉,李家屯賣的比越鎮上便宜一兩個銅板,但遠不如越鎮賣的新鮮。越鎮用來熬豬肉的純肥肉,也就是板油最貴,要二十個銅板一斤,半肥半瘦的五花肉一般十六個銅板就能買到,純瘦肉買的人少,也要十二個銅板。筒子骨小排骨這樣的骨頭,上面基本不帶一絲肉,五個銅板一斤。能不能將骨頭上的肉刮干凈是衡量一個屠夫是不是合格的標准之一,所以那些個骨頭基本刮得比李君苒那口袋還要干凈。一個完整的豬頭肉,帶耳朵跟舌頭,五十個銅板一整個,若是沒了耳朵跟舌頭只要半價二十個五個銅板。豬尾巴一根十個銅板。至於諸位穿越前輩賺大錢的豬內臟包括什么豬大腸,十個銅板一套,免費什么的基本不可能。什么豬屎味嫌臭不吃,當真的面臨餓肚皮時,別說帶著米田共了,就連觀音土都得吃。更何況豬大腸主要拿來灌血腸,基本很少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