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回家,一家人三家搶(四)(2 / 2)

「我記得小四方才讓民子拿走李馮氏的嫁妝……」一直不曾開口的七叔祖李來喜終於睜開了眼,慢悠悠地開口道。李來喜身為李家屯輩分最高年紀最大的老人,李平海即便有怒火也不敢沖他老人家發。

李平海不喜歡他那三兒子,自然不想分一丁點兒家產給他。可半個時辰前又是自己主動松的口,讓李正民拿走他親娘的嫁妝。這會兒本想和稀泥稀里糊塗過去的李平海突然意識到事情的發展好像都朝著他不願意瞧見的方向拐了過去。雖說李正民這個瞧不順眼的兒子終於可以踹出四房了,可李平海心里依舊覺著不舒服,很不舒服。

可李平海心里再不舒服,過繼之事還是很快有了結果,不僅幾位族老那邊第一時間同意,就連身為里正的李正書,也在幾個時辰後便將相關手續給辦理好了。白紙黑字,一式三份,所有相關當事人都簽字畫押。這一次鑒於李小馮氏有過前科,所以過繼文書里,還特意備注了對於李家四房的約束。

彼此約定,將來不管李正民發跡還是落難,李家四房上上下下都不得以李正民是李平海與李馮氏的骨肉,要求李正民負責贍養李平海。若有人明知故犯,就按宗法直接驅逐出家族!不過文書還是額外提到,李正民將來可以以旁支子侄身份,適當照顧李平海,但不得超過族中宗族親戚范疇。也就是說,李平海跟三兒子李正民之間,修改族譜後,便從親父子變成了普通的同宗親戚。以後人際往來就按照正常的同宗親戚,不再是親父子關系。

李平海沒想到自己這邊的過繼相當地順利,不管是長子過繼到前頭發妻名下還是李正民這個自己厭惡到極點的三子徹底脫離四房一脈,里正跟幾位族老一點反對意見都沒有。偏偏隨後,那個他不要的兒子具體過繼到哪一房,族老們一個個就跟斗雞似的,爭了個眼紅脖子粗。就連脾氣一向古怪的崔老婆子以及年歲輩分最高的七叔祖也加入了爭斗行列。

撇開純湊熱鬧的,目前主要就三家人有意向:二房的崔老婆子,七叔祖以及李家三爺爺。李家五爺爺,也就是米花嬸子的公公李平溪不是不想爭,問題他家有三個兒子,比起另外三家,已經屬於人丁興旺太多了,再怎么排也輪不到。所以自知沒希望的李平溪也就是湊個熱鬧,順便借此暗諷自家四哥一下。

二房不用說啦,崔老婆子是童養媳婦,二房唯一的男丁當年還沒成年便夭折了。

至於七叔祖一房,論關系跟李正民的爺爺是親兄弟倆。而七叔祖連追了好幾個女兒,才追到一個兒子。原以為等小兒子長大成親後,多生幾個小孫子,便能人丁興旺起來。卻不想小兒子新婚才半年就讓一場風寒害得領了盒飯,只留下個遺腹子李正遠。李正遠今年不過十三,說起來比李家四房的大郎李君松還要小一歲。

不管是李正民還是李徐氏,都是老實忠厚並非尖酸刻薄之人,為人勤快孝順,不喜歡斤斤計較更不愛占小便宜。一雙龍鳳胎瞧著也是知書達理,懂得孝順長輩的好孩子。七叔祖一直就看不明白,為何這樣好兒子好兒媳,他那個侄子就是看著不順眼。不過既然有人是個睜眼瞎不稀罕,甚至將明珠當魚目給丟棄,他也樂得裝傻。若有機會能將李正民一家都劃歸到他們七房一脈,就更好了。

七叔祖之所以看上李正民其實也不難理解。七叔祖自知自己個兒年歲大了,剩下的日子都是板著手指論天過。而他的小孫子現在還小,想要肩負起他這一脈的擔子最起碼還要好幾年的時間。所以便想著給自家小孫孫找個好相處的哥嫂,回頭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七房一脈何愁不興旺發達?

李家三爺爺的情況跟七叔祖也差不多,家里也就一株獨苗。與七叔祖不同的是,除了唯一的獨苗外,連朵金花都沒有。為了給唯一的獨苗找個兄弟,李家三爺爺便將主意打到了自家四弟言不順眼的李正民身上。

一時間,李正民這個先前被自家親爹萬般嫌棄的烤肉,竟然也有三家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