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回家,不再是一家人(2 / 2)

「四弟,這人吶上了歲數手腳就不怎么聽使喚了。所以……還是小心著點好。」李家三爺爺的臉上帶著明顯幸災樂禍的表情。

李平海一把甩開了李正國上前攙扶他的手,氣鼓鼓地出了院門。

「明子啊,跟娘回家。」崔老婆子的心情比起李平海顯然要好太多,「蕙娘跟孩子們應該等急了。」

「哎,娘,您,您慢點兒走。」原本還望著李平海遠去的背影發呆的李正明見崔老婆子也准備離去,趕忙上前攙扶。

「明子,雖說父子沒有什么隔夜仇。可你爹是個糊塗的,拿著魚目當珍珠。在他沒回過神前,你呀還是遠離著點……」崔老婆子輕輕地拍了拍李正明緊扶著她的左手。

「娘,您在說啥啊。我,我是二房的兒子……」李正明扯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李正明現在這般反應,崔老婆子還是滿意的。畢竟李平海再不是,好歹也撫養了李正明二十多年。倘若李正明一丁點兒都不難過。崔老婆子反而會覺著李正明這個四房侄子太可怕了,親父子之間都能如此不念及親情,將來她這個不曾撫養過一天的養母這里只怕更沒什么親情可言了。

崔老婆子雖說是比李正明的親爹幾兄弟的年紀都要大,可也沒到需要人攙扶走路的地步。可這一回,也不曉得是因為之前鬧騰了半個下午精氣神有些不濟,還是故意為之,從里正院里出來回自家院子這一路,崔老婆子就是由著李正明攙扶著。偏偏李家二房所在宅院就在四房的宅基地後面,中間也就是間隔了半分地的距離。

回家這一路,又偏偏只有一條黃泥路。而下午時李徐氏被李家四房婆媳三個逼著跳井這事,這會兒早在村子里鬧騰開了。若非李正書跟七叔祖發了話,不許村里人圍在里正院子里看熱鬧,要不然非得里三層外三層地將里正那小院給圍起來不可。

陰沉著臉的李平海跟長子走在前頭,李正明扶著崔老婆子走在了後頭,一前一後,想不引起那些並未完全散去的村民們的好奇與八卦之心都難。所以當村里人得知李正明已經改了名,而且跟李家四房除了是同宗親戚外,再無任何關系後,說什么的都有。

除了個別與李小馮氏交好之人,暗暗諷刺李正明一家子好命外加沒良心外,絕大多數村民還是很為崔老婆子跟李正明感到高興。崔老婆子能為李家二房找到個稱心如意的孝順兒子,延續二房子嗣,而李正明一家子也終於不用再受四房上下欺負,可不是雙喜臨門嘛。

聽著周圍村民那一聲聲祝福聲,崔老婆子的心情越發好了:「趕明兒找個黃道吉日,大伙兒都來老婆子這里吃個飯,咱們啊好好樂呵樂呵。」

「哎,一定,一定來!」

「二嬸子可是難得那么大方一回。這回啊,就是趕我走,我都不會走的。」說話的是旁支的一位年輕小媳婦,才嫁進李家屯沒幾年,平日里跟崔老婆子往來頻繁,說話間便少了幾分顧慮,多了幾分隨意。

「瞧石頭媳婦說的,那天只要石頭媳婦你吃得下,老婆子一定管飽,讓你這饞嘴兒的小媳婦吃到吃不下為止。」崔老婆子聽了後,哈哈一笑。

「二嬸子~」石頭媳婦有些不太好意思地嗔道,引得周邊看熱鬧的村民笑得更歡了。

這些愉快的笑聲傳到李家四房那邊,除了刺耳外,還有無盡的怨恨。這一次,對於李家四房而言,上至李小馮氏,下至李錢氏跟李趙氏,可以說栽了個大跟頭。雖然里正跟諸位族老看在李正明的面子上,並沒有嚴懲李小馮氏婆媳三個,但還是將這三人關在祠堂後面堆放雜物的屋子里,懲罰她們清洗所有的碗具。此外,還得拿出二十兩銀子,作為醫葯費賠償給李正明一家。

要說勞動懲罰對養尊處優好些年的李小馮氏而言,算是小懲大誡,那么二十兩銀子就無疑是在她心口上挖了一大塊肉下來,足矣讓她肉痛到不行。當然這些還不是最嚴厲的:當七叔祖宣布李小馮氏以及兩個兒媳婦在宗族里記一次大過後,饒是早已做好心理准備的李趙氏也嚇了一大跳。在宗族里記大過,看似懲罰不重,偏偏所有嫁進李家屯的小媳婦最怕這個。若是以後安分守己不再出事還好,若是跟人發生口舌之爭,起了哪怕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不管誰是誰非,記過那位都將被直接休棄退還給娘家。

李小馮氏婆媳三個,除了李趙氏外,在李家屯的名聲並不好,除了個別幾個關系還算不錯的,村子里絕大多數都有過小摩擦,發生過口角,有些甚至還升級了矛盾,演變成武斗。倘若那些個以前吃了虧記下仇的,沒事找茬,故意引起口舌矛盾……到時候想不被休棄都難。所以,這個懲罰看似不重,實則給李小馮氏婆媳三人身上栓了個上了弦隨時可能爆炸的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