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送禮,由此引發事端(二)(2 / 2)

「柳兒聽娘的,娘說先去誰家就先去誰家唄。」爹啊爹,你若再聽不明白,你家閨女白賣萌那么久了。

一旁的李徐氏也笑了起來,繞了半天,自家鬼機靈的小閨女又將皮球丟給她了。原本一臉糾結的李正明可算是沒有浪費李君苒的期望,終於恍然大悟了。既然避無可避,自然得先去七叔祖那兒。正如自家小閨女所暗示的那般,長幼有序,不管怎么說,七叔祖都是李家屯現有老人里頭輩分最高的。

想通後的李正明手腳甚是利索地將事先准備好的禮物小心翼翼地裝進竹背簍里面。除了給七叔祖以及李家四房的禮物外。李正明還將預備給李家大房,也就是里正家的,以及李家屯其余幾家老一輩的禮都裝進了竹背簍里頭。給李家四房的那份禮物放在竹簍最下面,七叔祖的那份則放在上面。

若不是竹背簍空間有限,只怕李正明打算就跑這一趟,然後一次性全部搞定了。

李正明背上了竹背簍,一副慷慨就義般的嚴肅神情。打開了院門。邁出了第一步。李君苒見了很想笑,可又生怕自己真的笑出來,會讓自家好不容易做好了思想准備的包子爹爹因此而泄氣。只好捂著嘴低下頭,忍得著實辛苦。

李徐氏哪里會不明白,自家婆婆若非小閨女搗亂,也不會如此為難自家夫君了。送禮什么的。其實完全可以幾家人家分開來送,不過是多跑幾趟罷了。偏偏。在小閨女的暗示下,婆婆非得將七叔祖家跟四房牽扯在一塊。

其實……這樣也好。不是說,說再多話不如看行動嘛。自家夫君那性子,確實需要明白清楚地堅決表明立場。只是……這樣做。那些人只怕不會乖乖就范吧。

李徐氏有些擔憂地皺了一下眉頭。

「娘,我們該去三爺爺家了吧。」李君苒乘著李徐氏走神的間隙,將准備給李家三房以及五房的幾份禮物拿了出來。然後放進兩個竹籃子里。

「你這鬼丫頭,是想去看戲吧。」李徐氏見李君苒一臉興奮。有點氣不打一處來。眼前這個小閨女確實比原來那個更生動一些,想要忽略都難。

「娘,走吧走吧。再不走可就來不及了。」李君苒一手抱著李徐氏的胳膊,一手拎著一個分量不輕的竹籃子,嚷嚷著往外走。

李崔氏礙於輩分的關系,不方便跟著自家兒媳跟小孫女挨家挨戶地送禮,便笑著對李徐氏道:「這冬日里天黑的早,確實該快些。路上當心著點兒,早去早回啊。」

「哎,媳婦省得的。」李徐氏應聲道,拎著那個略大些的竹籃子便出了門。

要說李徐氏的擔憂還真不是沒道理。她那夫君李正明這邊才背著竹背簍走出二房院子,那邊李家四房便聞風而動了。其實打從一大早,李正明帶著李徐氏駕車牛車離開二房開始,他那一舉一動就沒怎么脫離李家四房的視線。

從李正明駕牛車到越鎮,去程府,去衙門,遇到李正遠去了李記雜貨鋪,之後又在集市上掃貨……這一路,後面都跟著小尾巴,李家四房的三郎李君柏。只不過今兒是趕市集的日子,人來人往的,中間有幾段時間小尾巴跟丟了人。但是最後,李正明駕著牛車,那滿滿半牛車的東西,李君柏瞧得那是一清二楚。

負責跟蹤的李君柏回到李家四房後將李正明大致的活動路線一說,李家四房里堪稱智多星的李正安便大致明白了怎么回事了。其實這事壓根就瞞不住,沒瞧見那個賣身到程府的七柳丫頭已經從程府給接了出來帶回了李家屯,中途還順道去過了衙門,但凡有點兒常識的人都能猜到了。

差不多兩個月前,李正明一脈過繼給了李家二房時,李崔氏便在李家屯眾人面前提過,要擺幾桌席面好好慶賀一番。只不過後來李徐氏不幸小產了,加上小七柳這丫頭也沒在,這席面到底也沒擺成。之後又過了好些日子,跟李崔氏交好的那幾家人家那兒傳出一些謠言,說是這席面得再緩緩。若是年前七柳這丫頭能從程府回李家屯,到時即便不擺席面,每戶人家也能收到一份禮,大家伙兒一道樂呵一下。只不過當時誰也沒當這事當真,想不到今兒十一月十五,七柳這丫頭還真回來了?

當李家四房上上下下從李君柏嘴里知道這些時,一個個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尤其聽到那滿滿大半牛車的東西時,饒是看起來最淡定的李正安,兩眼都亮閃閃的。乖乖,這里頭得有多少好東西啊。

於是,李正明經過李家四房時,「如願」地被堵在了門口。

「這不是他三弟嘛,這是要去哪兒啊。」這一次,比較難得的既不是李小馮氏沖在最前頭,也不是李錢氏,而是已經被壞了賢良名聲的李趙氏。

經過兩個多月前的那次過繼事件後,李家四房老大李正國可以說是除了李正明外,最大的事件收益者。李正國被過繼到了前頭李馮氏的名下,從庶長子變成了可以名正言順地繼承李家四房絕大部分家產的嫡長子。盡管,李正國平日里依舊稱呼李小馮氏「娘」,李錢氏也一如既往地跟在李小馮氏後面,東家長西家短的不怎么安分,可到底比起之前有了明顯變化。李正國也好,李錢氏也罷,連帶他們所生的三個孩子在內,都開始為自家的利益而謀劃。可以說跟四房另外兩個弟弟之間,漸漸有了分歧與矛盾。只不過目前因為時間尚短,這樣的矛盾並不是很明顯。

要說里頭變化最大的,可能要當屬老二李正泰那媳婦李趙氏了。在事情鬧大前,李趙氏自詡是秀才女兒,知書達理。所以平日里但凡四房跟李家屯其他人家起爭端,李趙氏都是背後出謀劃策的那個人。至於沖鋒陷陣,自有頭腦簡單的李錢氏,或者李小馮氏這個當婆婆的親自出馬。所以李趙氏是李家四房唯二個名聲不錯的其中一個,還有個是李正安。

過繼事件鬧大後,李趙氏教唆著李小馮氏跟李錢氏去找已經分家離開四房的李徐氏麻煩,逼得李徐氏跳井以死明志。知道事情真相如何的李家屯所有人都對李趙氏有了新的認識,李趙氏可以說之前所有努力營造出來的好形象一招破滅。

沒了好名聲的李趙氏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一改往日賢良淑德的好形象,朝著潑辣地方向前行了一大步,論潑辣,跟妯娌李錢氏不相上下,綜合戰斗力直逼李小馮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