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先帝乘風去(2 / 2)

紅樓之史有前例 簡梨 1702 字 2022-12-30

「貞娘。」

魏貞娘看她回來了,把女兒遞給在身邊隨侍的秋菊,道:「耀昀,怎么了,心情不好。」

「不是,沒和你商量……我今日上書請求給先帝守陵三年……」史仲竹不好意思到,當時胸中一口悶氣,一沖動沒和家里人商量就干了,現在想想,太沖動了!

「哦,我當什么呢?」魏貞娘平淡到。

「你不怪我,你不奇怪嗎?」

「有什么奇怪的,我在嫁給你之前,就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自先帝山陵崩,你也綳緊了一根筋,我就怕你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來,只是去守陵而已,我並不吃驚。」

「貞娘,貞娘,謝謝,謝謝你理解我,謝謝……」多少朝臣都說自己是傻子,還有人嘲諷做戲做過頭,把自己搭進去了,他們不明白,聖人潛邸舊人史家出生的自己,為什么要做這么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沒有人相信,只是單純的為了……為了感情,對先帝的儒慕。

「對不起,貞娘,我要離開你們娘倆一陣子了,本想看著明珠長大的。」史仲竹遺憾到,果然沖動又懲罰,當時沒有考慮到家里。

「又沒說不准帶家眷,我們娘倆跟著去就是了。」

「守孝夫妻分居……」

「夫妻分居,說的是不行周公之禮,沒說住得都要分開,若按你說的,貧苦人家怎么辦?」

史仲竹辯不過她,討饒道:「我去翻看典籍,再去請教太常寺正卿,他懂得多。」

太常寺正卿建議最好不帶家眷,沒說不許,史仲竹就假裝聽不懂,還是帶著她們娘倆去了。

守陵,不是前世的看守公墓,陵墓的范圍大得很。先帝的陵墓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前朝帝王陵墓而有所增益。高高的圍牆,圍了三萬多畝的土地在里面,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三十多所寺廟、道觀被圍入禁苑之中。陵內植松十萬株,養鹿千頭,每頭鹿頸間掛有「盜宰者抵死」的銀牌。為了保衛陵墓,內設神宮監,外設陵衛,有五千多軍士日夜守衛。特設守陵監二員,四十陵戶,撥給司香田若干。

所以,陵墓是個活動范圍很廣的地方,史仲竹看到這樣的情況,甚至不理解為什么奪嫡失敗的皇子,為什么被派去守陵,就寧願自殺,這么大的地盤,完全沒有圈禁的感覺啊?

是他小市民的思維還沒有轉過來,還是奪嫡失敗的皇子不甘心無權無勢過一生,史仲竹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不要緊,安頓下來才是最重要的。皇陵並不是荒郊野外,有駐軍、有人家,史仲竹這次過來,沒有帶仆人,只有史仲竹、魏貞娘和明珠一家三口。史仲竹游學幾年,生活自理,會醫懂葯,魏貞娘下廚,收拾家務也不在話下,他們夫妻倆商量好了,過幾年平淡質朴的躬耕生活。

史仲竹一家並不是四十陵戶中的一員,駐軍也自有體系,二位守陵監,知道史仲竹出生名門,身上還有伯爵爵位,不敢怠慢,把最好的房舍留給他們一家,處處提供方便。

史仲竹不是窮客套的人,在陵戶的房子中,選了面積最大的,自帶院子的房子,打算在院子里種些花草果蔬。皇陵雖然這么多人,但相對面積來說,還是算得上地廣人稀。史仲竹安頓好家小,給京城里的家人報了平安,就細心規劃起自己的生活來了。

院子很大,史仲竹把屋後開辟出來種牡丹,聖人在遺旨上說了,想要牡丹鋪滿去時的路,聖人打造了金牡丹陪葬,史仲竹卻想在整個皇陵種上鮮活的牡丹,只有有生命的東西,才配得上這個教導自己、包容自己的帝王、親人。

前院,魏貞娘請教了史仲竹,又請鄰家大嬸幫忙,種了些小菜,夫妻倆安然自得,唯一可憐的就是小明珠了。小的時候還可以吃奶,長到一歲半,史仲竹做主給斷奶了,吃的就是米粥、蛋羹之類的,長到四歲,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

史仲竹看到女兒的小臉,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蠢事,現在已無回頭路,只能多研究些有營養的素菜,好給女兒補補。

先帝三周年忌日的時候,聖人看到的皇陵,除了遍植松樹以外,就是滿目的牡丹了。從正殿,到大門,整個三萬畝的皇陵,處處擺著鮮艷的牡丹,這樣和陵墓格格不入的艷色,卻比高大喬木更讓人感到肅穆,更讓聖人心生感動。

身邊的大太監戴權回道:「忠嘉伯帶了妻女給先帝爺守陵,謹守規矩。也沒有帶下人伺候,聽說除了米是京里送來的,這三年,吃的東西都是自己種的。先帝爺陵里的牡丹,也是忠嘉伯親手種的。」

聖人默默的聽完戴權的回報,朝廷大祭還沒正式到來,聖人這次只是微服出訪,遠遠的透過低矮的圍牆,看著史仲竹種的牡丹,和他妻子種的蔬菜,聖人什么都沒有說,默默的回宮了。

天下有這么一個不計身份、誠心正意為您守陵三年的人,父皇,您不虧了。聖人在心里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