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史侍讀上崗(2 / 2)

紅樓之史有前例 簡梨 1714 字 2022-12-30

史仲竹只希望中宮皇後是個明白人,只要皇後是皇後,皇位就一定是太子的。像他這樣被劃成太子一黨的,千方百計想太子順利登基。

太子只比史仲竹小五歲,今年17歲,相差僅僅五歲,確是少年與青年的差別。少年總是很崇拜比自己厲害的人,史仲竹17歲的時候,已經進士及第,伴駕帝側了。更別提史仲竹還周游全國,寫過許多讓人人至今津津樂道的文章,這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太子更喜歡了。

「史侍讀,今日給孤講什么。」太子問到。

「太傅給臣等安排了課程,今日講《孟子》仁者愛人。」史仲竹溫和回到,他們做侍讀學士的,名義上還是給聖人講學經典的,只是聖人把他派給太子,自然就要聽太子太傅的課程安排。

「啊?」太子有些失望,儒家學說從小到大都學的,已毫無新意,但太子還是端著太子該有的修養,道:「請講。」

史仲竹看了一眼,明明肩膀都垮了,還裝做一副我很認真樣子的太子,笑得更溫和了。道:

「仁者愛人。愛人者,人恆愛之。這是亞聖的名言,這話也對也不對。」

學了這么久的儒家,第一次聽到有人說亞聖說的不對的,太子終於來了興趣。

「亞聖說的是理想狀態,也就是他希望是這樣的,可天下人多是凡人,千古流傳可稱聖者唯孔孟二位,所以這話對百姓來說多不實用。且仁者愛人若是方法不對,不僅不能被人尊重,好要被罵的。」

「怎么太子不信,那臣舉個例子。」史仲竹講得興致勃勃,「臣在江西時,曾在大街上遇見一對夫妻打架,丈夫輸了一大筆銀子給賭坊,妻子氣不過,大吵一架,丈夫還嘴,越吵越厲,妻子抓起菜刀就把丈夫追到了大街上。追上了,沒用菜刀,只拳打腳踢,見丈夫要跑,又拿起菜刀。新任縣令見了,只道潑婦,無婦德,這樣的婦人敗壞一縣風氣,因此叫衙役把婦人抓了。這時他的丈夫苦苦哀求縣令放人,見縣令不肯則破口大罵。縣令不解,不是替你出氣嗎?一個大男人,讓個婦人挾持住了。縣令也是想做仁者,愛護百姓,奈何這個百姓不願受。」

「清官難斷家務事,夫妻吵架,不涉性命,官府還是不要介入為好。」太子感嘆。

史仲竹微微一笑,再道:「那臣還再講個丈夫賭錢的故事。有一對夫妻,素來恩愛,他們還生了一兒兩女,只是丈夫迷上了賭錢,日日留戀賭桌,不說養育兒女,他自己都靠妻子養活。每次賭輸了,回家就對妻子拳打腳踢。後來錢越輸越多,干脆日日暴打妻子,甚至賣兒賣女。此事,尚未涉及性命,太子認為官府當管不當管?」

「那婦人也是可憐,她的兒女亦無辜,要是能把那個男人抓起來或讓他們和離就好了。」

「太子英明,本地縣令也是這樣想的,因那男人只是賭錢,也無大過,不好抓他,就判二人和離,結果判決剛下,第二天晚上,婦人就趁著夜色吊死在衙門口了。」

「啊?為何?」太子驚呼。

「旁邊的鄉民解釋到,和離,沒了男人她怎么活得下去,回了娘家,家里有個和離的姑娘,下面弟弟妹妹的婚事都要受影響。她也舍不得自己的兒女,沒有活路,自然就只能死了。」

「她不是曾做活養活丈夫兒女嗎?怎么就走投無路了。」太子不解。

「是啊,她還能掙些銀子,只是她和離後,許多雇佣她的人都以和離不詳為由不願意雇她了,就是有願意雇她的,三姑六婆的閑言碎語也要逼死她。村子里的閑漢知道她一個和離的婦人獨居,也總是來騷擾她,她自己明白早晚都是要死的,不如清清白白的死。這位縣令心是好心,奈何也有這樣不受好意的人呢?」

「是這樣嗎?」太子嘟囔道:「果然家事就是婆婆媽媽,剪不斷理還亂。」

「是臣舉的例子不當,臣重新說個故事。話說,有位大人到任,發現當地百姓,就愛在村頭的大柳樹下議事。里長族老每次說什么事,不在自己家里說,就愛到大柳樹下說。只是,大柳樹下環境不好,樹上經常會掉蟲子下來,腳下也是泥土,常常來議事,趁得一腿泥。縣令大人決定做好事,給村子修一間議事房,因此把大柳樹砍了,用柳木建了幾間寬敞明亮的好房子。可那個村子的百姓再也不來了,好好的屋子,就這么空著放壞了。」

「為什么不去?」太子問。

「臣也很好奇,就找了問老人家詢問,老人家說:修得那樣好,我都不好意思磕煙灰了,那不是我們的地方,是給做官的人用的,不去了。」

「真是,真是不識好人心!」太子十分為那個修房子的縣令抱不平,「窮山惡水出刁民。」

太子一時憤憤不平,但很快就冷靜下來,問史仲竹道:「史侍讀,那如何做才更好呢?」

「臣也不知,只是有個遇到同樣情景的縣令,下令給柳樹用殺蟲葯,在柳樹下加了幾條簡朴的長凳,在泥地上嵌了青石板。當地百姓只贊青天大老爺為民做事,想得周到。」

「所以?」太子已經接受了多年教育,很明白這些故事要得出一個結論。

「所以仁者愛人,要講方法,不然容易好心辦壞事。」史仲竹總結到,「這是第一層意思。」